第318章 提升醫術,修復大量火炮(第3頁)
在剛剛結束的下城堡戰鬥之後,陳振華又一次來到了這個熟悉的地方——下城堡,也再次走進了黃崖洞兵工廠。
現在的情況頗為嚴峻,擲彈筒和迫擊炮,對於陳振華接下來的擲彈筒入排,迫擊炮發展的阻礙更是嚴重。
面對這樣的困境,陳振華沒有絲毫猶豫,他迅速行動起來,從自己的特殊空間裡,小心翼翼地取出那些損壞的擲彈筒以及迫擊炮,然後投放到卡車上。
然後他開著卡車,將一車的擲彈筒、迫擊炮等的零部件,送到黃崖洞兵工廠,美名其曰的繳獲了小鬼子的一個槍械維修工廠,此時他的眼神中充滿了堅定和專注,彷彿這些破損的武器在他手中即將重煥生機。
時間在緊張的修復工作中悄然流逝,幾天的時間轉瞬即逝。在這幾天裡,陳振華、甘作良和那些技術工人,幾乎是廢寢忘食,全身心地投入到修復工作中。
終於,他們成功修復50 具擲彈筒和 20 具81毫米和52毫米的迫擊炮。這一成果為炮兵的建設和發展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擲彈筒炮兵進入到排一級戰鬥序列的建設方面,起初,由於擲彈筒數量有限,50 具擲彈筒分配下去,大部分排只能勉強擁有一門擲彈筒,甚至都不夠分一門。
但隨著陳振華修復工作的推進,當擁有100門擲彈筒時,情況有了極大的改善,至少50個步兵排能夠配備兩具擲彈筒,整體火力得到了急劇的提升。
當然,陳振華的空間裡其實還存放著接近300門的擲彈筒和100多門迫擊炮,只是受限於當前的條件,無法一次性全部取出。他只能通過逐步繳獲的方式,一點一點地將這些武器轉移到獨立團廣大官兵的手中。
在子彈生產方面,陳振華有著更為長遠的規劃,他深知一條子彈生產線遠遠無法滿足需求,於是決定再增添一條。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精心策劃。在一次繳獲的過程中,他動用卡車,不辭辛勞地拉來了一條從太原兵工廠拆除下來的子彈生產線。
黃崖洞兵工廠的子彈生產車間裡,機器轟鳴作響。工人們熟練地操作著設備,將原材料經過一道道工序,變成一顆顆威力十足的子彈。
首先,是彈殼的製造。優質的鋼材被送入衝壓機,經過精準的衝壓,形成了初步的彈殼形狀。然後,經過細緻的打磨和修整,確保彈殼的尺寸和表面光滑度符合標準。
一位年輕的新學徒小李,在一旁協助著那些老工人師傅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