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日軍四個師團進攻,獨立團另闢蹊徑戰鬥(第2頁)
單獨執行戰鬥任務的步兵中隊,經常還會得到進一步的火力加強,這個火力加強,通常是1至2門90毫米的重型迫擊炮或九二式步炮。
據日本《陸軍史話》記載,日軍步兵中隊戰時編成(1937年)如下:中隊長一名,大尉軍銜, 副中隊長一名,中尉軍銜;小隊長3名,即少尉軍銜; 每個小隊,副隊長1名,准尉軍銜;曹長3名,下士軍銜;一箇中隊加上軍曹20名,上等兵21、一等兵和二等兵145名合計192名。
1938年春天從2月中旬開始,小鬼子四個師團來襲的兇猛攻勢,讓陳振華敏銳地感覺到了晉省最危險的時刻逐漸逼近。
他深知,只有採取主動出擊、靈活多變的戰術,才有可能在這場艱難的戰鬥中取得勝利。因此,他精心策劃了這一系列的部署,希望能夠大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避免被小鬼子發覺在平順縣的基地,從而來迅速提升獨立團的力量,最終徹底扭轉戰局。
在戰鬥的指揮上,陳振華、周衛國和孔捷,三人輪流在獨立團的總部坐鎮。所有人員的戰鬥指令,都通過這裡有條不紊地傳達出去。他們時刻關注著前線的戰況,根據偵察連和特戰連反饋的信息,迅速做出準確的決策。
陳振華目光堅定,神情嚴肅,他深知自己肩負的責任重大。每一個決策都關乎著戰士們的生命,關乎著戰鬥的勝負,更關乎著這片土地的未來。孔捷、周衛國、李雲龍等人,則與陳振華密切配合,共同商討戰略,為戰鬥的順利進行出謀劃策。
在陳振華的指揮下,戰士們士氣高昂,充滿了戰鬥的決心。他們深知,自己所面對的是兇殘的敵人,但他們毫不畏懼,心中懷著對祖國和人民的深深熱愛,誓要將侵略者趕出家園。
在國軍與小鬼子的正面戰場上,硝煙瀰漫,槍炮聲震耳欲聾。偵察連的戰士們小心翼翼地前行,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跡象。
特戰連的各個團隊則如利劍出鞘,在敵人意想不到的時刻發起突襲,給小鬼子造成了極大的困擾和損失。
在得知小鬼子第一波兵力,也就是第108師團進攻潞安和長治一帶的消息後,陳振華以其敏銳的軍事洞察力迅速捕捉到了戰機。
他當機立斷,吩咐孔捷、李雲龍、李戰龍、周衛國等四人,立即將四個特別團隊組建起來,分佈在平順縣獨立團所在的大劉村四周,每天集中訓練和生活,從而確保快速反應。
此時徐虎帶領的偵查連官兵,密切關注著黎城縣的川口、南下村、下城堡以及上明村,這是陳振華、周衛國等人,選擇出來的最好的針對小鬼子的分段襲擊地點。
通過偵察連徐虎探測出來的情報,小鬼子在長治、潞城、黎城三地駐紮了一個師團的兵力,正是第108師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