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董公七策定勝敗(第2頁)
不過有先前那言官的例子,大家都不敢言。
董行書神色平靜。
昨日想清楚周鐵衣為什麼寫白話文之後,今日見周鐵衣的手段,能夠一日之間,天京紙貴,他反而不覺得奇怪了。
若沒有這般手段,周鐵衣如何敢向儒家,法家,名家,史家等諸家宣戰?
“君子德風,小人德草,他這是空穴來風啊。”
王吉貞感嘆了一句,這《醒世報》的事情,他也在管著。
現在雖然沒有出錯,但是卻被周鐵衣壓著打。
那麼他只能夠小小的吹捧一下週鐵衣,免得鍋甩到自己身上。
不是我王吉貞不努力,是敵人太兇狠了!
“此言不妥!”
竹青衣開口說道,“他周鐵衣如何能夠德風……”
說到這裡,竹青衣看了一眼趙觀山,才繼續說道,“不過是狡借恩寵罷了!”
董行書打斷開口道,“事已至此,諸位可有良策,替我儒法兩家,將《醒世報》扳回一籌?”
這話一問,大家都神色略顯尷尬。
若他們真的有辦法,早就管著《醒世報》了,何必今日再來一起商量對策。
忽然,一個言官開口道,“既然他狡借恩寵,那麼我們就參他大不敬之罪!”
“他如何敢將‘聖諭’和‘花魁’之流放在一起,這讓聖上如何教導天下人!”
自己找不到解決自身的辦法,那就打擊敵人,將鍋甩在敵人身上。
天下政斗大抵都是如此。
只要能夠消滅政敵,我的方案即使錯了,也是唯一的解決辦法了。
“此言在理。”
“對,那周鐵衣不識教化,妄圖以文字驅使百姓,此乃大不敬!”
“天下言道,莫不是尊崇聖人之語,他通篇文章,無一字聖言,如何敢教育天下。”
······
有了具體的攻擊靶子,原本沉默的諸公們神色興奮,就像是要上擂臺的鬥雞一樣。
弄得好像這個時候不攻擊一下週鐵衣,就代表著自己政治不正確。
唐安世微微皺眉,他隱約覺得有些不妥,看向董行書,而董行書則神色正常,將剛剛小心翼翼,不怎麼開口的人名字記下來,這些人才值得培養。
昨天董行書已經想明白了,堵不如疏。
這天京讀書人的言論他管不了,甚至連儒家諸多派系也不能夠管完,只有管著能夠培養的人,讓糊塗蛋去鬧,等撞了南牆,自己再提拔那些能夠培養的人,收拾爛攤子!
“諸公所言有理。”
董行書開口做出了判斷。
隨後他又做出第二個判斷,“將《醒世報》的價格降到五文一份。”
王吉貞硬著頭皮開口道,“這虧損如何出?”
他本來不想要開口,但《醒世報》這件事是落在他的肩膀上的!
他在這個時候不能夠裝傻子,不然到時候他王吉貞就要填進去了!
之前賣三十五文一份,每份虧三文錢,已經壓著儒家掌管的各大書局出這錢了。
現在一下打到五文一份,這麼大的虧損,各大書局怎麼出?
就算他們硬著頭皮出這虧損錢,但能夠和有商家支持的周鐵衣比嗎?
王吉貞一句十分現實的話,讓剛剛還群情激憤的諸公都閉上了嘴。
半晌之後,那犯了忌諱的言官才小心翼翼地問道,“讓那些商家出?”
此話一出,頓時把趙觀山逗樂了。
此輩空談誤國,不足以掛在心上!
趙觀山一笑,還在思考的官員們也瞬間反應過來。
以前他們壓著商人出錢,那是因為就他們說話算數,商人不聽也得聽。
但現在不一樣,有周鐵衣作為表率。
別人讓我商家出錢,可是給了一整版的報紙給我商家寫,這錢該出,天下人看了都覺得在理。
有這個例子,你儒家讓我商家出錢,那也行,我商家當然可以做到一視同仁。
但你儒家能不能夠做到一視同仁呢?
是不是伱儒家的《醒世報》也要讓一版給我商家來寫?
若連這一點都做不到,那你儒家何以教仁?
但這恰恰就是儒家做不到的一點,若《醒世報》上面加了‘商業’,以後是不是也要加‘珍寶’,‘花魁’?
甚至他們不敢用小手段去壓商家。
因為周鐵衣這混蛋絕對敢將這件事寫到《天京報》上,讓天下人評理!
董行書越發覺得在場之人不足與謀,嘆息一聲,才開口道,“去聯繫天下書院,無論儒法,史家,名家皆可,給他們在《醒世報》上寫文章的權力,這虧空讓他們來補!”
諸公們聽完,沉默了一陣。
然後學部尚書唐安世讚歎道,“此計甚妙,這文法之爭,可不能只是我儒家和法家出力,他們名家,史家甚至陰陽家,縱橫家,農家,墨家也需要出力!”
封建時代,開書院可是一門大生意。
天下書院,不僅減免稅賦,能夠拿到官府補貼,而且每年收取的束脩難以計數。
甚至以書院之名,佔據良田萬畝,也是一種美德。
百姓們再心有怨氣,也不會反對書院佔據田畝,這和百姓們不會反對寺廟,道觀佔據田畝一樣。
在場儒家之人想了想。
雖然他們也不覺得名家,史家的文章寫得好,但落在《醒世報》上,總比周鐵衣的白話文橫行天下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