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章 改革會議(2)
廳堂中,眾人聽得很認真。
徐百泉是一個老商人,他對商業的理解,肯定超越很多人。
徐百泉還在說著:“以往和現在,各地官府徵收商稅,凡是徵稅商品和買賣交易,只要遇到見到便要徵收。
下官舉個不恰當的例子,下官運送一批布帛來秦州。
在秦關,官府會徵稅一次。
順利進入秦關,沿途路過榮和縣、上梅縣,官府會徵稅一次。
抵達秦州城,入城時官府會徵稅一次。進入城中的集市販賣,官府會徵稅一次。
不算沿途官府設卡額外徵稅,售賣這批布帛至少要納稅五次。”
說到這裡,徐百泉拍了個馬屁:“幸得州牧大人執掌秦州,對商稅進行改革。
如今外來商賈,只要有秦關開具的通關文書,沿途路過城鎮無需再納稅。
下官認為此種徵稅方式可以保留並加以更改。
一名商賈進入秦州,在秦關納稅後,秦關開局行商憑證。持憑證在秦州各地行商,皆無需再納稅。
只需在售賣之後,對已賣出的商品納稅一次。”
徐百泉說完後,秦牧笑問道:“其他人還有看法嗎?”
張邰起身道:“州牧大人,下官認為徐主事的想法非常好。
但下官認為,何不將商稅統籌細分為兩類,行稅和住稅。
在關隘或城門收取的商稅為行稅,在集市收取的商稅為住稅。”
徐百泉旋即道:“張大人此舉大善。”
秦牧問道:“那行稅和住稅該收取多少呢?”
張邰思索一番道:“下官建議行稅,每千錢收二十;住稅,每千錢收三十。”
“不可。”魏廷雲出聲道:“商賈不事生產,收取的商稅怎可比農稅還低?
下官建議,行稅每千錢收五十,住稅每千錢收六十。”
張邰反駁道:“魏大人,商賈不事生產,卻能為州牧府帶來源源不斷的稅收,且徵收不分時節。
農稅一年最多收取兩次,如何能與商稅比擬。”
魏廷雲一臉嚴肅道:“商賈貢獻的稅收,本官自然承認。
可商人流轉各地,官府難以管理,且能聚攏天下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