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賣琴 作品

第374章 必輸之局

洪州,豫章城。

顧府,前廳。

兩名中年文士相對而坐,慢悠悠的喝著茶水。

時不時地,兩人便相視一笑。

兩人分別來自幷州和豫州。

身穿深青色儒衫的文士,笑問道:“葉兄何時到的洪州?”

“元月十六到的豫章城。”身穿藍灰色儒衫的文士,微微笑道:“我一直在等著韓兄到來。”

青衫文士臉上露出驚訝之色。

他名叫韓輝波,是宣州人士,卻是鄭氏門生。

去年臘月,韓輝波接到鄭氏的密信,要求他上元節之後趕往洪州,與顧氏洽談結盟事宜。

韓輝波昨日抵達豫章城,今日便來到顧府拜見,並恰好遇到了葉雲發,也就是對面的儒衫文士。

葉雲發是李鴻益的門生故吏,入仕五年,然後選擇辭官雲遊天下。

葉雲發笑道:“當我得知李氏與鄭氏結盟之後,我便知道有人會來豫章城,沒曾想竟然是韓兄。”

韓輝波起身拿起一個茶點走到葉雲發麵前,問道:“葉兄,我們兩人的目的一致?”

葉雲發將茶點一分為二,並斬釘截鐵道:“一致。”

兩人看著各自手中的一半茶點,相視而笑。

恰好這時,一名奴役快步走來。

“兩位貴客,顧公有請,還請隨我來。”

兩人跟隨奴役來到一處暖房。

暖房中,只有顧靖文以及其三名兒子。

“學生見過顧公。”兩人齊齊施禮。

顧靖文擺手笑道:“兩位遠道而來,何不痛快一些?”

葉雲發開門見山道:“李公希望顧氏能夠同意與代王結盟。”

隨手,韓輝波說道:“鄭公同樣希望顧氏同意與代王結盟。”

顧靖文微微一笑。

顧緒榮、顧向松和顧清武三兄弟神色一滯。

顧靖文問道:“李氏和鄭氏願意付出何種代價?”

葉雲髮旋即道:“荊州正在圖謀南渡黃沱,墨齋樓可暗中相助顧氏抵擋荊州;福州清流郡任家與李氏有舊,任家願獻出清流郡。”

韓輝波先是一愣,然後快速道:“大炎同樣可暗中幫助顧氏抵擋荊州南渡,衡州歸陽郡周家與鄭氏有故,鄭氏可其中搭橋,使周家投靠顧氏。”

顧緒榮、顧向松以及顧清武三兄弟,陷入沉思。

李氏和鄭氏希望顧氏與代王結盟,無非就是想要坑騙代王,從而更好的瓜分慶州和隴州。

顧靖文端起茶杯,抿了口茶水,道:“李氏攻佔慶州的把握有多少?”

葉雲發搖頭道:“學生不知。學生一直在江南雲遊,只是臨危受命來到洪州。”

顧靖文深深的看了葉雲發一眼,後者神色坦然。

“茲事體大,老夫需要仔細斟酌一番。”

“學生告退。”

葉雲發和韓輝波施禮之後,便走出了暖房。

顧清武連忙道:“父親,要同意李氏和鄭氏的請求嗎?”

顧靖文笑問道:“你們的看法呢?”

顧向松沉吟道:“孩兒認為可以答應下來。家族的重心本就放在江南,倘若可以得到任家和周家的投靠,家族面臨的壓力會減少,家族的籌劃也能順利些許。”

顧緒榮頷首道:“三弟此言在理。即便我們假意與代王結盟,只是陪李氏和鄭氏演一場戲,並不會損失什麼。

況且,演戲期間消耗的錢糧,也可讓李氏和鄭氏承擔。”

這是一場無本且收益可觀的買賣。

顧清武皺眉道:“可是讓李氏和鄭氏過早瓜分代王稱霸中原,是否不妥?”

顧靖文平靜道:“懷斌,不論顧氏與代王最終是否成功結盟,代王都必輸無疑。就讓代王的餘輝,為顧氏的無上偉力增添一抹光彩吧。”

顧氏三兄弟臉上皆露出驚容。

代王盤踞上京,坐擁慶隴兩州,絲毫不弱李氏和鄭氏下風。

顧緒榮不由得問道:“父親,為何您會下此結論?”

顧靖文搖頭道:“有些事情你們不知道,有些迷霧你們看不透。”

顧府外,葉雲發和韓輝波兩人並排走在街道上。

“葉兄,顧氏會答應與我們兩家合作嗎?”

葉雲發說道:“當我們兩人出現在顧府,顧公就明白了,代王必將隱入塵埃。天時地利人和,皆站在我們一邊。”

韓輝波沉默不語。

他想不明白,為何葉雲發如此自信李氏一定會贏。

“韓兄,你我已有三年未曾相見,今日不醉不歸?”

韓輝波臉上露出笑容:“不醉不歸!”

三天後,葉雲發和韓輝波被叫到顧府,待了半個時辰後,兩人心滿意足的離開。

顧氏同意了。

只是除卻兩家允諾的好處,顧氏還提了一連串的要求。

葉雲發和韓輝波全都欣然答應下來。

……

上京,皇城。

代王坐在龍椅上,沉默的看著手中摺子。

尚文益站在下方,內心卻很著急。

“殿下,臣還是堅持戰略性離開上京,退守慶州。只要有您坐鎮慶州,即便慶州有再多的魑魅魍魎,也不敢亂動。”

代王語氣淡然道:“為何要離開上京城?難道就因為慶州可能藏有李氏臥底,鄭氏可能會攻打隴州?”

這兩個理由難道還不夠充分嗎?

尚文益無奈道:“殿下,微臣知道您對上京存有深深執念。可眼下形勢越發不妙,臣內心惶惶不安啊。”

代王沒有說話。

忽然,尚文益咬著牙跪在地上,道:“殿下,微臣多次造訪欽天監,曾與張監正聊過。二月十六恰是遷靈吉日,先王妃乃是隴州人士,理應落葉歸根。”

“尚文益!”

代王暴怒的抄起手中摺子朝著尚文益砸去。

母妃是他心中永遠的痛。

景平元年元月初三,原代王妃暴斃,沒有舉行葬禮,屍首埋在紫悅山上。

紫悅山是皇家園林,自大炎高宗之後,慘死冷宮或被剝奪宗籍的妃嬪,全部埋在紫悅山,而不入皇陵。

尚文益很清楚,因為先王妃之事發生之時,殿下尚且年少心智尚未成熟,突然的變故導致殿下性情非常偏執。

但身為臣子,尚文益還是選擇開口勸誡。

根據他的判斷和預感,鄭氏與李氏絕對會狼狽為奸。

如今形勢對殿下而言,實在太不利了。

唯有退守慶州,才能撥開雲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