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賣琴 作品

第292章 改革進行時(第3頁)

 重策論輕詩賦,並且為了選拔合適的人才,需要開設針對性科目。例如商業司和戶司需要珠算人才,選拔官吏時便以珠算成績為重。

 例如宣傳司,需要撰文人才,選拔官吏便以文章水平為重。”

 聽完秦牧說的話,秦州籍貫的官員面色如常。

 因為主公多次提到過,文章經義和詩詞歌賦不能治理國家。

 秦州多次頒佈的招賢令,也從不側重明經。

 而那些益州籍官員則是神情發愣。

 杜立林來自益州,並且剛剛升任秦州府長史,所以他壯著膽子出列。

 “主公,臣有一個疑問,招賢令難道不考明經和詩賦嗎?”

 秦牧輕笑道:“自然要考,但明經和詩賦的成績佔比不高,只要以時務策的成績為主。”

 明經就是通曉經學,明經科主要考的是考生對儒家經典的理解和研習程度。

 詩賦無需贅述。

 這個世界的科舉出現以來,主要考兩個科目:明經科和進士科。

 明經科考經學和時務策;進士科考經學和時務策,外加考詩賦。

 明經科錄取的人數非常多,因為只需要死記硬背,成績基本都不差。

 進士科加考詩賦,那就要看天賦了,所以錄取人數較少。

 因此一直以來都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意思是,三十歲明經中第,年齡偏大,五十歲進士中第,尚且年輕。

 秦州的招賢令自然要考明經和詩賦。

 在古代,非常講究大義名分,而聖人前賢的話語放在四海之內,都是最好的大義。

 古代文官對噴就喜歡引經據典,就是為了增加說服力。

 說白了,就是扯虎皮充大旗。

 魏廷雲開口道:“主公,臣認為以秦蜀兩地目前的情況,暫不可完全引用科舉方式選拔官吏。

 秦蜀兩地並未大量創辦官學,民間也無大量學院,生徒和鄉貢數量嚴重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