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頭六觸 作品
第469章 突破軌道計算瓶頸(第2頁)
不過有了藍星方面的數據模擬,對於現階段太空站的建設已經完全足夠。在搭建好太空虛擬環境的第一時間,王銘立刻通知「深空航天」那邊的研究人員,利用新服務器進行演算。
研究人員接到通知後,開始還不以為然,認為只是例行的設備升級,不會產生太大的變化。
很快,研究人員便發現這次升級的不同,他們每次進行發射之前,都會進行軌道計算,用升級之前的服務器進行計算,數據往往要幾個小時才能出來。
完成升級之後,幾乎是在數據輸入完成的同時,結果已經出來了!
這讓發射基地的研究人員興奮無比,之前「深空航天」的發射任務一直卡在軌道算力不足的問題上。
一次發射的任務,往往需要進行多次計算,每次計算都要好幾個小時,一天24小時不斷進行計算,也有個上限。
這個上限非常低,遠遠不能滿足他們的發射需求。經過一年多的優化,總算是把發射次數從一天一次提高到了一天3次!
尷尬的局面出現了,「深空航天」這邊限制發射次數的不再是火箭或者是場地的問題,而是算力。
火箭發動機可以重複使用,每臺發動機可重複使用次數已經接近百次大關;使用的燃料是廉價無比的液氧和甲烷,液氧點解水便可以獲得。
甲烷,呃,這玩意不就是天然氣嗎?供應全國十幾億人口燒菜都夠了,在西南部地區會缺?
至於其他的零部件,就更不可能缺了,不鏽鋼外殼、全自動化焊接工廠、流水線作業……現在的可回收火箭,在海量發射任務的逼迫下,已經被「深空航天」玩成了老頭樂。
滿產能的情況下,一天生產幾十枚火箭都是小意思,趕一趕,日產上百枚火箭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現在的問題是造出來的大量火箭都堆在倉庫裡,也幸虧主體結構採用的不鏽鋼,堆那裡都不會生鏽,放個一年半載再拉出來洗一洗還是能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