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辭行


                 張震點頭從口袋裡摸出一枚皇宋通寶,展示給大家。

  說道,“這是鑄造幣的代表銅錢,它從春秋時期出現,一直使用到了清末民初,可以說貫穿了大半華夏曆史。

  它是用融化的金屬澆築在模具裡面做成的。

  中間這個方孔叫做穿口,它的作用除了穿繩子以外,最大的用處是穿在木棍上固定,以便於工匠打磨鑄造時出現的毛刺和砂眼。

  由於製作麻煩,產量低,銅錢在清朝末期逐漸被機制幣所取代。”

  張震拿出幾枚錢幣放在講桌上一一舉起展示,“這些銀圓、銅板,還有咱們現在用的分錢鋼鏰子,都屬於機制幣,它們是用不同金屬坯餅在幾百噸的壓力機下衝壓而成的!

  這兩種錢幣最大的區別就是製造方法不同,人工鑄造費時費力,成本高產量少,機制幣用機器製造,更省力,更標準化。

  鑄造幣是工業不發達時期的產物,機制幣是工業革命之後的產品,標誌著人類的進步。”

  張震又拿起了那枚銀圓,“因為它剛開始是洋人在貿易中使用的,所以叫做洋錢、也叫花邊錢,通俗點叫法就是大洋,銀洋。

  這是洋人對華夏的經濟侵略,最早是明末由西班牙人帶到華夏但沒有興起。

  到了清末大量銀圓湧入,先是寅度盧比,後有墨西哥鷹洋、英法銀圓,對清廷的貨幣產生的很大沖擊。

  明、清時期實行銀本位貨幣,銀兩為主,銅錢為輔,由於銀兩交易時需要稱重、看成色,所以非常麻煩。

  外國銀圓湧入之後因它規格一致,造型精美,交易便捷深受老百姓喜愛。

  清廷的經濟受到很大打擊,所以才開始在洋務派提議下製造本國的機制幣,以抵制外國銀圓......”

  很多人都見過這些退出流通的錢幣,但首次得知其中的歷史背景,同學們都聽得非常認真,不少人都在做著筆記。

  張震的聲音抑揚頓挫,表情更是豐富多彩,這類似於後世直播式的講課,吸引力極大。

  齊老在一旁微微點頭,臉上露出欣慰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