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第97章 第二件寶物
鑑寶臺之上彷彿發生了傳染病,三位專家不停地咦了起來。
臺下的觀眾們都皺起了眉頭。
他們不是第一次參加這個節目,可這種情況卻第一次遇到。
以往都是專家們看看就說出東西真偽,這次竟然像是犯了病,咦起來沒完。
由於現在的技術問題,沒有那種高分辨率的液晶大屏幕,現場僅僅是個大號彩色電視機。
絕大部分觀眾嘉賓離著都遠,根本看不清屏幕上那件瓷器的真實面目,如此以來就更讓人心癢難搔了。
不少人都抻著脖子,有人還站了起來。
現場秩序顯得有些失控。
但導演沒喊停,節目還得繼續拍。
這時候張震突然說道,“三位專家,我這件寶物,到底是真是假啊?()?()”
主持人也忍不住催促道,“我想此刻觀眾們和我心情一樣,急於知道寶物的情況,能不能請專家先介紹一下呢?()?()”
那位有些禿頂的富態專家,高高舉起那件瓷器,大聲說道。
“這是一件透明白釉白胎瓷器,器型大概像是葫蘆,但是中空,有個孔從頭到尾貫穿,胎質細膩潔白,釉色透明清澈。
單從器物表面的色澤、氣泡和包漿來看,確實到代了,只是沒法分辨它的具體年代和用途,甚至連產地窯口都看不出來。()?()”
另外一位專家也說道,“我敢斷定這是一件老東西,至少是清中期之前的,甚至更早。?()_[(.)]?6?。?。??()?()”
最後一位專家沉吟道,“如果能從典籍之上找到這件器物的記載,那麼我敢說它將是咱們節目開辦以來,價值最高的寶物。”
這下頓時惹起了一陣轟動,臺下的觀眾們真實地發出陣陣驚歎。
議論之聲喧囂塵上。
三位專家又看了半晌,依舊沒法斷定這寶物是個啥。
節目都有時間限制,不能無限拖下去,最後三人耳語幾句,站起一人說道。
“根據我們鑑定,這件寶物屬於清中早期的甜白釉瓷器,但是器型非常古怪,所以名字還有待商榷,下面請節目組給持寶人頒發證書吧!”
臺下再次譁然一片,這可是電視節目啊,怎麼能如此馬虎草率?
大家都是單位組織的,但也想真正的跟著學點什麼,弄個一頭霧水這算怎麼回事?
張震感火候覺差了,伸手將那個瓷器從桌上拿起,高舉著朗聲說道。
“諸位觀眾,諸位嘉賓,我實話實說吧,這件瓷器其實不稀罕,也不是清代古董,大家應該都見過,我現在拿著到觀眾席,請大家近距離觀看。”
胖專家猛然一巴掌拍在鑑寶臺上,高聲叫道,“我們天和古董打交道,都沒看出用途年代,你竟然說大家都見過,簡直是欺人太甚。”
“那是你們不接地氣!”張震挑釁似的瀟灑一笑,拿著瓷器走向觀眾席。
離著觀眾們一米多遠,張震舉著那件瓷器,展示給他們。
頓時觀眾席上響起一片議論之聲。
“這,確實面熟哈!”
“這玩意我見過,肯定見過!”
“哎呀,原來是個破玩意啊,專家竟然都沒認出來。”
臺上三位專家臉色鐵青,要不是在拍攝節目,肯定拂袖而去了。
那位胖專家站起冷笑說道,“既然你們都認得,我倒要請教一下了,這究竟是什麼東西!”
觀眾席上笑翻了天。
張震高舉著瓷器喊道,“我出這個東西的名字好不好!”
不得不說張震還是非常有號召力的,觀眾席上一起跟著喊道,“一,二,三,絕緣子。”
“瓷葫蘆!”
雖說很多人喊出的名字不一樣,但是東西相同。
專家皺眉道,“絕緣子,什麼是絕緣子?”
主持人恍然大悟,憋著笑道,“絕緣子呢,又叫瓷葫蘆,是電線杆上為了防止電線漏電和短路的一種瓷質絕緣裝置。”
另外一個專家大叫道,“那不可能,這個看起來怎麼有上百年的包漿了?”
張震笑道,“那是因為那個電線杆就是清末民初的啊,京城開始供電可以追溯到光緒三十二年,也就是一九零六年,距今將近百年了。
這個瓷葫蘆掛在電線杆上日曬雨淋寒暑交替,肯定比在家裡保存的瓷器更顯得陳舊。
不過被誤認為是清中期的瓷器,確實有點離譜,幾位專家如果經常深入生活,就絕對不會出現這種大笑話。”
三個專家頓時耷拉了腦袋,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主持人捂嘴笑道,“這位持寶人的幽默風趣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快樂,不過這種玩笑適可而止,咱們畢竟還是鑑寶節目,希望以後儘量少出現這種情況。”
這時候胖專家突然大聲道,“導演,我建議把這一段刪了,這也太影響專家的形象了,以後還有誰信任這個節目?”
導演喊了一聲停,走過來說道,“咱們這個節目的初衷就是為了寓教於樂,通過電視這個新興媒體宣傳華夏文明和藝術。
這突然出現個絕緣子確實讓人意外,我看還是刪了這段吧,畢竟它也不算文物啊,連仿製品都不算。”
眼看就要前功盡棄,張震立刻高聲道,“導演我能說句話麼?”
導演點頭,示意他隨意。
張震拿過女主持的麥克風,抑揚頓挫地說道,“所謂古董藝術品,其價值在於背後的文化和歷史。
我剛才帶也屬於古董,它背後也有一定的文化。
剛才我不是說了嗎,這是京城供電的標誌,代表了那一段歷史。
所以出現這種跌宕起伏最後大反轉的插曲應該保留下來,它能為節目增色不少,甚至成為一大亮點。”
導演聽得眼前一亮,這話有道理,任何觀眾都不喜歡平淡如水的節目,其中有起有伏,懸念叢生,結局又出人意料才有意思。
看臺上的觀眾們也連連叫好,畢竟這次是他們真正親自參與進去了,哪怕只有一句臺詞。
導演點頭道,“好,我尊重各位觀眾的意見,這一段就保留了。”
說罷回到攝像機監控那邊,繼續指導。
主持人接過麥克風郎朗說道,“那麼咱們的節目繼續,有請這位持寶人暫時休息”
不等他說完,張震再次湊到麥克風上說道,“剛才大家可是答應過我,如果東西被專家認可,還給我展示第二件藏品的機會。”
主持人一愣,剛才確實如此說過,不過現在變數太大了,她也無法把控局勢,更不知道張震會再拿出什麼驚世駭俗的東西。
於是求助似的看向導演,結果那位導演做了個繼續的手勢。
主持人知道甜美一笑說道,“人無信而不立,既然答應了這位持寶人,那麼請您再展示一件藏品吧。”
張震從衣兜裡抽出手,攥著拳伸向了專家席。
易宿向你推薦他的其他小說:
:,
:,
希望你也喜歡
鑑寶臺之上彷彿發生了傳染病,三位專家不停地咦了起來。
臺下的觀眾們都皺起了眉頭。
他們不是第一次參加這個節目,可這種情況卻第一次遇到。
以往都是專家們看看就說出東西真偽,這次竟然像是犯了病,咦起來沒完。
由於現在的技術問題,沒有那種高分辨率的液晶大屏幕,現場僅僅是個大號彩色電視機。
絕大部分觀眾嘉賓離著都遠,根本看不清屏幕上那件瓷器的真實面目,如此以來就更讓人心癢難搔了。
不少人都抻著脖子,有人還站了起來。
現場秩序顯得有些失控。
但導演沒喊停,節目還得繼續拍。
這時候張震突然說道,“三位專家,我這件寶物,到底是真是假啊?”
主持人也忍不住催促道,“我想此刻觀眾們和我心情一樣,急於知道寶物的情況,能不能請專家先介紹一下呢?”
那位有些禿頂的富態專家,高高舉起那件瓷器,大聲說道。
“這是一件透明白釉白胎瓷器,器型大概像是葫蘆,但是中空,有個孔從頭到尾貫穿,胎質細膩潔白,釉色透明清澈。
單從器物表面的色澤、氣泡和包漿來看,確實到代了,只是沒法分辨它的具體年代和用途,甚至連產地窯口都看不出來。”
另外一位專家也說道,“我敢斷定這是一件老東西,至少是清中期之前的,甚至更早。”
最後一位專家沉吟道,“如果能從典籍之上找到這件器物的記載,那麼我敢說它將是咱們節目開辦以來,價值最高的寶物。”
這下頓時惹起了一陣轟動,臺下的觀眾們真實地發出陣陣驚歎。
議論之聲喧囂塵上。
三位專家又看了半晌,依舊沒法斷定這寶物是個啥。
節目都有時間限制,不能無限拖下去,最後三人耳語幾句,站起一人說道。
“根據我們鑑定,這件寶物屬於清中早期的甜白釉瓷器,但是器型非常古怪,所以名字還有待商榷,下面請節目組給持寶人頒發證書吧!”
臺下再次譁然一片,這可是電視節目啊,怎麼能如此馬虎草率?
大家都是單位組織的,但也想真正的跟著學點什麼,弄個一頭霧水這算怎麼回事?
張震感火候覺差了,伸手將那個瓷器從桌上拿起,高舉著朗聲說道。
“諸位觀眾,諸位嘉賓,我實話實說吧,這件瓷器其實不稀罕,也不是清代古董,大家應該都見過,我現在拿著到觀眾席,請大家近距離觀看。”
胖專家猛然一巴掌拍在鑑寶臺上,高聲叫道,“我們天和古董打交道,都沒看出用途年代,你竟然說大家都見過,簡直是欺人太甚。”
“那是你們不接地氣!”張震挑釁似的瀟灑一笑,拿著瓷器走向觀眾席。
離著觀眾們一米多遠,張震舉著那件瓷器,展示給他們。
頓時觀眾席上響起一片議論之聲。
“這,確實面熟哈!”
“這玩意我見過,肯定見過!”
“哎呀,原來是個破玩意啊,專家竟然都沒認出來。”
臺上三位專家臉色鐵青,要不是在拍攝節目,肯定拂袖而去了。
那位胖專家站起冷笑說道,“既然你們都認得,我倒要請教一下了,這究竟是什麼東西!”
觀眾席上笑翻了天。
張震高舉著瓷器喊道,“我出這個東西的名字好不好!”
不得不說張震還是非常有號召力的,觀眾席上一起跟著喊道,“一,二,三,絕緣子。”
“瓷葫蘆!”
雖說很多人喊出的名字不一樣,但是東西相同。
專家皺眉道,“絕緣子,什麼是絕緣子?”
主持人恍然大悟,憋著笑道,“絕緣子呢,又叫瓷葫蘆,是電線杆上為了防止電線漏電和短路的一種瓷質絕緣裝置。”
另外一個專家大叫道,“那不可能,這個看起來怎麼有上百年的包漿了?”
張震笑道,“那是因為那個電線杆就是清末民初的啊,京城開始供電可以追溯到光緒三十二年,也就是一九零六年,距今將近百年了。
這個瓷葫蘆掛在電線杆上日曬雨淋寒暑交替,肯定比在家裡保存的瓷器更顯得陳舊。
不過被誤認為是清中期的瓷器,確實有點離譜,幾位專家如果經常深入生活,就絕對不會出現這種大笑話。”
三個專家頓時耷拉了腦袋,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主持人捂嘴笑道,“這位持寶人的幽默風趣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快樂,不過這種玩笑適可而止,咱們畢竟還是鑑寶節目,希望以後儘量少出現這種情況。”
這時候胖專家突然大聲道,“導演,我建議把這一段刪了,這也太影響專家的形象了,以後還有誰信任這個節目?”
導演喊了一聲停,走過來說道,“咱們這個節目的初衷就是為了寓教於樂,通過電視這個新興媒體宣傳華夏文明和藝術。
這突然出現個絕緣子確實讓人意外,我看還是刪了這段吧,畢竟它也不算文物啊,連仿製品都不算。”
眼看就要前功盡棄,張震立刻高聲道,“導演我能說句話麼?”
導演點頭,示意他隨意。
張震拿過女主持的麥克風,抑揚頓挫地說道,“所謂古董藝術品,其價值在於背後的文化和歷史。
我剛才帶也屬於古董,它背後也有一定的文化。
剛才我不是說了嗎,這是京城供電的標誌,代表了那一段歷史。
所以出現這種跌宕起伏最後大反轉的插曲應該保留下來,它能為節目增色不少,甚至成為一大亮點。”
導演聽得眼前一亮,這話有道理,任何觀眾都不喜歡平淡如水的節目,其中有起有伏,懸念叢生,結局又出人意料才有意思。
看臺上的觀眾們也連連叫好,畢竟這次是他們真正親自參與進去了,哪怕只有一句臺詞。
導演點頭道,“好,我尊重各位觀眾的意見,這一段就保留了。”
說罷回到攝像機監控那邊,繼續指導。
主持人接過麥克風郎朗說道,“那麼咱們的節目繼續,有請這位持寶人暫時休息”
不等他說完,張震再次湊到麥克風上說道,“剛才大家可是答應過我,如果東西被專家認可,還給我展示第二件藏品的機會。”
主持人一愣,剛才確實如此說過,不過現在變數太大了,她也無法把控局勢,更不知道張震會再拿出什麼驚世駭俗的東西。
於是求助似的看向導演,結果那位導演做了個繼續的手勢。
主持人知道甜美一笑說道,“人無信而不立,既然答應了這位持寶人,那麼請您再展示一件藏品吧。”
張震從衣兜裡抽出手,攥著拳伸向了專家席。
易宿向你推薦他的其他小說:
:,
:,
希望你也喜歡
鑑寶臺之上彷彿發生了傳染病,三位專家不停地咦了起來。
臺下的觀眾們都皺起了眉頭。
他們不是第一次參加這個節目,可這種情況卻第一次遇到。
以往都是專家們看看就說出東西真偽,這次竟然像是犯了病,咦起來沒完。
由於現在的技術問題,沒有那種高分辨率的液晶大屏幕,現場僅僅是個大號彩色電視機。
絕大部分觀眾嘉賓離著都遠,根本看不清屏幕上那件瓷器的真實面目,如此以來就更讓人心癢難搔了。
不少人都抻著脖子,有人還站了起來。
現場秩序顯得有些失控。
但導演沒喊停,節目還得繼續拍。
這時候張震突然說道,“三位專家,我這件寶物,到底是真是假啊??()?[(.)]4?+?+??()?()”
主持人也忍不住催促道,“我想此刻觀眾們和我心情一樣,急於知道寶物的情況,能不能請專家先介紹一下呢?()?()”
那位有些禿頂的富態專家,高高舉起那件瓷器,大聲說道。
“這是一件透明白釉白胎瓷器,器型大概像是葫蘆,但是中空,有個孔從頭到尾貫穿,胎質細膩潔白,釉色透明清澈。
單從器物表面的色澤、氣泡和包漿來看,確實到代了,只是沒法分辨它的具體年代和用途,甚至連產地窯口都看不出來。()?()”
另外一位專家也說道,“我敢斷定這是一件老東西,至少是清中期之前的,甚至更早。()?()”
最後一位專家沉吟道,“如果能從典籍之上找到這件器物的記載,那麼我敢說它將是咱們節目開辦以來,價值最高的寶物。”
這下頓時惹起了一陣轟動,臺下的觀眾們真實地發出陣陣驚歎。
議論之聲喧囂塵上。
三位專家又看了半晌,依舊沒法斷定這寶物是個啥。
節目都有時間限制,不能無限拖下去,最後三人耳語幾句,站起一人說道。
“根據我們鑑定,這件寶物屬於清中早期的甜白釉瓷器,但是器型非常古怪,所以名字還有待商榷,下面請節目組給持寶人頒發證書吧!”
臺下再次譁然一片,這可是電視節目啊,怎麼能如此馬虎草率?
大家都是單位組織的,但也想真正的跟著學點什麼,弄個一頭霧水這算怎麼回事?
張震感火候覺差了,伸手將那個瓷器從桌上拿起,高舉著朗聲說道。
“諸位觀眾,諸位嘉賓,我實話實說吧,這件瓷器其實不稀罕,也不是清代古董,大家應該都見過,我現在拿著到觀眾席,請大家近距離觀看。”
胖專家猛然一巴掌拍在鑑寶臺上,高聲叫道,“我們天和古董打交道,都沒看出用途年代,你竟然說大家都見過,簡直是欺人太甚。”
“那是你們不接地氣!”張震挑釁似的瀟灑一笑,拿著瓷器走向觀眾席。
離著觀眾們一米多遠,張震舉著那件瓷器,展示給他們。
頓時觀眾席上響起一片議論之聲。
“這,確實面熟哈!”
“這玩意我見過,肯定見過!”
“哎呀,原來是個破玩意啊,專家竟然都沒認出來。”
臺上三位專家臉色鐵青,要不是在拍攝節目,肯定拂袖而去了。
那位胖專家站起冷笑說道,“既然你們都認得,我倒要請教一下了,這究竟是什麼東西!”
觀眾席上笑翻了天。
張震高舉著瓷器喊道,“我出這個東西的名字好不好!”
不得不說張震還是非常有號召力的,觀眾席上一起跟著喊道,“一,二,三,絕緣子。”
“瓷葫蘆!”
雖說很多人喊出的名字不一樣,但是東西相同。
專家皺眉道,“絕緣子,什麼是絕緣子?”
主持人恍然大悟,憋著笑道,“絕緣子呢,又叫瓷葫蘆,是電線杆上為了防止電線漏電和短路的一種瓷質絕緣裝置。”
另外一個專家大叫道,“那不可能,這個看起來怎麼有上百年的包漿了?”
張震笑道,“那是因為那個電線杆就是清末民初的啊,京城開始供電可以追溯到光緒三十二年,也就是一九零六年,距今將近百年了。
這個瓷葫蘆掛在電線杆上日曬雨淋寒暑交替,肯定比在家裡保存的瓷器更顯得陳舊。
不過被誤認為是清中期的瓷器,確實有點離譜,幾位專家如果經常深入生活,就絕對不會出現這種大笑話。”
三個專家頓時耷拉了腦袋,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主持人捂嘴笑道,“這位持寶人的幽默風趣給我們帶來了很大的快樂,不過這種玩笑適可而止,咱們畢竟還是鑑寶節目,希望以後儘量少出現這種情況。”
這時候胖專家突然大聲道,“導演,我建議把這一段刪了,這也太影響專家的形象了,以後還有誰信任這個節目?”
導演喊了一聲停,走過來說道,“咱們這個節目的初衷就是為了寓教於樂,通過電視這個新興媒體宣傳華夏文明和藝術。
這突然出現個絕緣子確實讓人意外,我看還是刪了這段吧,畢竟它也不算文物啊,連仿製品都不算。”
眼看就要前功盡棄,張震立刻高聲道,“導演我能說句話麼?”
導演點頭,示意他隨意。
張震拿過女主持的麥克風,抑揚頓挫地說道,“所謂古董藝術品,其價值在於背後的文化和歷史。
我剛才帶也屬於古董,它背後也有一定的文化。
剛才我不是說了嗎,這是京城供電的標誌,代表了那一段歷史。
所以出現這種跌宕起伏最後大反轉的插曲應該保留下來,它能為節目增色不少,甚至成為一大亮點。”
導演聽得眼前一亮,這話有道理,任何觀眾都不喜歡平淡如水的節目,其中有起有伏,懸念叢生,結局又出人意料才有意思。
看臺上的觀眾們也連連叫好,畢竟這次是他們真正親自參與進去了,哪怕只有一句臺詞。
導演點頭道,“好,我尊重各位觀眾的意見,這一段就保留了。”
說罷回到攝像機監控那邊,繼續指導。
主持人接過麥克風郎朗說道,“那麼咱們的節目繼續,有請這位持寶人暫時休息”
不等他說完,張震再次湊到麥克風上說道,“剛才大家可是答應過我,如果東西被專家認可,還給我展示第二件藏品的機會。”
主持人一愣,剛才確實如此說過,不過現在變數太大了,她也無法把控局勢,更不知道張震會再拿出什麼驚世駭俗的東西。
於是求助似的看向導演,結果那位導演做了個繼續的手勢。
主持人知道甜美一笑說道,“人無信而不立,既然答應了這位持寶人,那麼請您再展示一件藏品吧。”
張震從衣兜裡抽出手,攥著拳伸向了專家席。
易宿向你推薦他的其他小說:
:,
:,
希望你也喜歡
鑑寶臺之上彷彿發生了傳染病,三位專家不停地咦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