宸庭 作品
第240章 新的浪潮(第2頁)
旋即,關羽的手掌朝著他們一揮,自顧自地重新拿起《春秋》看了起來之餘,那五個部落首領則是被親兵直接帶了大帳,然後直接送出了漢軍大營。
直至此時,他們依然是有些輕微的暈眩感,實在是適才所發生的一切對於他們而言實在是有些震撼。
旋即,他們顧不得耽擱,迅速地率領著在外面等候的兩千山越返回到富春山上的營寨,向著其餘早就等候良久的部落首領講述著吳郡的和談條件。
無一例外,當得知那兩千山越當場被斬首之時,諸多部落首領幾乎心中都是一慌。
可當知曉若是接受了吳郡的懲罰後,今後吳郡將會與山越進行互市且允許通過那種特殊的方式兌換各種技術學識之時,所有的部落首領都沉默且心動了。
深山老林裡的生活……苦啊!
若當真是人間仙境,他們又需要率領著部落青壯外出劫掠漢人?
而如今,吳郡所給予的和談條件頗為嚴苛,但隱藏在嚴苛之後的卻似乎是部落繁華與延續的希望所在。
與過去整個部落都只能在山林中依靠著採集狩獵為生相比,眼下似乎多了一條出路。
青壯外出為吳郡勞作積累積分換取技術,老弱婦孺還能幹些採集工作與吳郡以物換物獲得糧食。
“那漢人既然提出後續想要部落青壯勞作積累積分的條件,那麼說明漢人此番應當不是想對我們斬盡殺絕,要求我們充當勞力兩月一十三天,應該也不是想對我們下手。”
“漢人多狡詐,但亦重諾重信,我覺得或許可信。”
“只是不知道以物換物具體是如何換,多少東西能換一擔糧食,那所謂的積分換取技術,又需要多少積分才能換到,這還都是未知的。”
“可我們其實沒得選,要麼跟漢人在這裡魚死網破,最後未必能有十分之一的人能逃回部落,損失了那麼多的青壯,部落同樣也是死路一條。要麼則是相信那漢人所言,這或許會成為一條新出路。”
“有道理,那劉玄德既以仁德為本,且看似他們也同樣需要我們山越,必然不會對我們太過分才是。”
面對著整個吳會之地幾乎決定命運的轉折,諸多部落首領幾乎是徹夜討論,焦慮、不安且期待充斥著在每個部落首領的內心。
而遠在吳縣之中的李基,則是在計算著以物換物以及以積分換取技術學識的具體規則。
從這三萬餘山越被困在富春山之後,主動權就已經不在他們的手中,決定著他們命運的由始自終都是劉備以及李基的想法。
一念生,一念死。
不過山越人是幸運的,因為李基是善良的,給予了他們一條打工人的出路。
一個個的在深山老林裡窩著簡直就是浪費人生,不如加入務工浪潮來為我大漢添磚加瓦,豈不美哉?
至於那兩月一十三天的勞力懲罰,實則更是推行山越“務工”的重要一環。
人對於未知事物,無疑都是充滿了疑慮與擔憂的。
尤其是漢人與山越雙方的矛盾延綿不知多少年,會因此疑慮重重是必然,假如一味地僅憑自願原則,那絕對是想當然了。
直至此時,他們依然是有些輕微的暈眩感,實在是適才所發生的一切對於他們而言實在是有些震撼。
旋即,他們顧不得耽擱,迅速地率領著在外面等候的兩千山越返回到富春山上的營寨,向著其餘早就等候良久的部落首領講述著吳郡的和談條件。
無一例外,當得知那兩千山越當場被斬首之時,諸多部落首領幾乎心中都是一慌。
可當知曉若是接受了吳郡的懲罰後,今後吳郡將會與山越進行互市且允許通過那種特殊的方式兌換各種技術學識之時,所有的部落首領都沉默且心動了。
深山老林裡的生活……苦啊!
若當真是人間仙境,他們又需要率領著部落青壯外出劫掠漢人?
而如今,吳郡所給予的和談條件頗為嚴苛,但隱藏在嚴苛之後的卻似乎是部落繁華與延續的希望所在。
與過去整個部落都只能在山林中依靠著採集狩獵為生相比,眼下似乎多了一條出路。
青壯外出為吳郡勞作積累積分換取技術,老弱婦孺還能幹些採集工作與吳郡以物換物獲得糧食。
“那漢人既然提出後續想要部落青壯勞作積累積分的條件,那麼說明漢人此番應當不是想對我們斬盡殺絕,要求我們充當勞力兩月一十三天,應該也不是想對我們下手。”
“漢人多狡詐,但亦重諾重信,我覺得或許可信。”
“只是不知道以物換物具體是如何換,多少東西能換一擔糧食,那所謂的積分換取技術,又需要多少積分才能換到,這還都是未知的。”
“可我們其實沒得選,要麼跟漢人在這裡魚死網破,最後未必能有十分之一的人能逃回部落,損失了那麼多的青壯,部落同樣也是死路一條。要麼則是相信那漢人所言,這或許會成為一條新出路。”
“有道理,那劉玄德既以仁德為本,且看似他們也同樣需要我們山越,必然不會對我們太過分才是。”
面對著整個吳會之地幾乎決定命運的轉折,諸多部落首領幾乎是徹夜討論,焦慮、不安且期待充斥著在每個部落首領的內心。
而遠在吳縣之中的李基,則是在計算著以物換物以及以積分換取技術學識的具體規則。
從這三萬餘山越被困在富春山之後,主動權就已經不在他們的手中,決定著他們命運的由始自終都是劉備以及李基的想法。
一念生,一念死。
不過山越人是幸運的,因為李基是善良的,給予了他們一條打工人的出路。
一個個的在深山老林裡窩著簡直就是浪費人生,不如加入務工浪潮來為我大漢添磚加瓦,豈不美哉?
至於那兩月一十三天的勞力懲罰,實則更是推行山越“務工”的重要一環。
人對於未知事物,無疑都是充滿了疑慮與擔憂的。
尤其是漢人與山越雙方的矛盾延綿不知多少年,會因此疑慮重重是必然,假如一味地僅憑自願原則,那絕對是想當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