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四:邊境地爭奪
距離馬託卡之圍已經過去了十天。
守軍依然在艱難抵禦著綠皮的攻勢,但已經逐漸力不能支,而期盼已久的援兵尚在趕來路上。
此時,也有另一支軍隊來到了交戰地不遠的地方。
也就隔著一條河的距離。
黑水灣的另一岸。
河灣兩旁的灘塗地過後就是一片平整的地形。
自黑巖堡取得勝利之後,得知帝國下場,搞毛亮圍攻馬託卡,稍作休整,參加了兩天的慶功會後艾爾便火速帶著軍隊西返。
媽的帝國老大哥不厚道。
有事不幫,跑去搶地盤。
他不能慢了,免得只能撿別人的殘羹冷炙。
經過搞毛亮這麼一鬧,邊境親王領這一大塊加起來,適合文明農耕生產面積已經超過兩個南方王國的土地必然要面對一個重大的轉折。
過去那種鬆散的一地邦國環境必須要改變了。
小國寡民,小富即康的生活方式,廣袤的田野,沒有貴族的殘酷剝削和工廠的壓榨,沒有農奴制的禁錮......固然能讓邊境領成為許多貧窮的帝國人、基斯里夫人心中所向往的地方,但同樣的,沒有形成哪怕最低限度的,名義上的統一政權,比如皇位爭奪時期,中央權威衰敗的帝國,也讓邊境親王領這片膏腴之地在富庶的美好生活中沉淪,對強大的外部威脅缺乏抵抗的實力。
分散的邊境邦國自成一體,面對外來威脅時優先考慮自己本身的利益,讓綠皮能夠兵不血刃馳騁數千裡,從海門關一路幾乎毫無遲滯的狂飆突襲到聯盟的東部邊境去,讓關注此事的列國人士無不驚掉大牙。
邊境人在這場綠皮戰爭中的表現和他們自身的體量完全不匹配,除了米爾米登以外,其餘的地區連像樣的抵抗都沒做過,對戰爭的貢獻甚至是“負數”。
這無疑是揭了老底,徹底暴露了邊境人某種意義上“德不配位”的軟弱現狀。
他們的土地肥沃,但他們卻太過無能,以至於連家園都無法自衛。
查士丁尼皇帝南征發動第三次(實際上不止三場,但是隻有最著名的三場被並列一起傳頌)著名的黑火隘口之戰後,大破綠皮,大勝之餘,第一次正式將帝國的權威帶到了邊境親王領這片人類秩序的偏遠蠻荒之地。
他在阿肯多夫同時以帝國和矮人盟友的名義,召集諸多公國的大小“親王”們前來議事,有人畏懼不敢,害怕皇帝逼迫效忠,或是軟禁他們,就乾脆自己摘去了“親王銜”以城主、鎮長居。
而到場的諸多“親王”們也在查士丁尼皇帝的要求下,將“貴族的榮耀傳統是文明不可動搖的根基”這點接收,將邊境領的貴族尊號和帝國內部掛鉤,一應親王盡數自摘頭銜,那些個根本談不上一個完整的“國家”的公國們也都被重組,按照皇帝和元老院的“友情指導”被劃分出了如今的格局。
相當於某種意義上的意識形態輸出。
但這之後查士丁尼皇帝也並沒有說把邊境領納入帝國內部,哪怕是以殖民地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