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柏 作品

第231章 文物販子(第2頁)

  大漢奸一般都是與賣國求榮聯繫在一起,而小漢奸則是和搜刮民脂民膏,欺壓良善聯繫在一起。

  隨著小漢奸不斷被殺,滬海的漢奸們人人自危,害怕哪一天“達摩克利斯之劍”就砍到他們的腦袋上。

  這甚至引起了恐慌,漢奸們紛紛上告,想讓日本人出手,但滬海的小漢奸太多了,日本人根本保護不過來,再加上小輝他們目標小,機動性強,給日本人造成了極大困擾。

  這天楊學武來到鳳尾樓,楚欣告訴他的一個消息。

  “學武,你不是讓我幫你打探古董的消息嗎,這兩天我手下的一位姑娘認識了一名名叫西良介的日本商人,他是做古董生意的,我覺得你可以查查他。”

  “哦,給我詳細說說。”楊學武對這件事十分感興趣,自從上次從陳家父子手中獲得了不少古董後,楊學武就對古董上了心,讓楚欣幫著打探一下消息,沒想到還真有收穫。

  據後世統計,日本人在近代從我國掠奪了幾百萬件文物古董,這其中包括宋代“曜變天目盞”,王羲之的真跡“喪亂帖”,“猛虎食人卣”等稀世國寶。

  雖然楊學武不可能完全阻斷日本人在華的文物掠奪,但他能保護多少就保護多少,我國的文物一旦被日本人運送到日本,可能就再也回不來了。

  當然這不是絕對,如果楊學武能安然活到抗戰勝利,那他以後少不了要去幾次日本,在日本搞搞破壞,然後順便把我國存放在日本博物館的國寶都取回來。

  日本人幫助保管國寶,到時間了他去取回來,這非常合理。

  聽完楚欣的講述,楊學武決定親自去查查這個叫西良介的日本古董商人。

  而且楊學武覺得,這個名叫西良介的古董商人肯定不僅僅是古董商人那麼簡單,對於華國的文物掠奪,日本人有明確的掠奪計劃,這個西良介可能就是這個計劃的執行人之一。

  眾所周知,日本人以前是華國的奴國,這可不是胡說,而是有真憑實據,在日本出土的“倭奴國王金印”就能證明這一點,而且各種史料中都有記載。

  日本雖然近代其他實力強大起來了,但他們國家卻沒那麼深厚的文化涵養支撐他們成為大國,所以搶奪華國的文物,是想恬不知恥的把華國文化據為己有。

  這就像後世的韓國棒子一樣,他們連泡菜都能當成寶,卻硬要說全世界都是他們的。

  次日早上,楊學武根據楚欣提供的消息,找到了西良介。

  據楚欣的消息,這個西良介和滬海的許多文物販子都有交際,這其中最大的一個文物販子叫盧慶翟。

  這個盧慶翟可不簡單,他可以說是近代華國最大的文物販子,盧慶翟生於1880年,幼年失怙,初寄養於遠房的堂叔家,後入南潯張家做僕人。

  南潯張家大少爺,就是白黨的四大元老之一張井江,依靠張井江的扶持,再加上盧慶翟本人也在古董上頗有天賦,很快就成了古玩一行的專家。

  趁著清政府垮臺,故宮內的古物珍寶紛紛流失海外,盧慶翟憑著鑑別中國文物的本領,成功低價收購不少古稀珍品,推銷到歐洲市場,賺了很多錢。

  漸漸地,盧慶翟成為享有盛譽的中國古董鑑賞家,也成為歐洲華人中的名人。

  據後來華國古董界人士估計,流失於海外的中國古董,約有一半是經過盧慶翟的手售出的,其中以昭陵六駿中的“颯露紫”和““拳毛騧”最為著名,被盧慶翟賣給了美國博物館。

  盧慶翟一生走私出賣的明以前造像,石刻,青銅器,玉器不計其數,其中大量出自於歷代皇帝被盜的陵墓,盧慶翟給中國文化,考古,文物鑑定等方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他後來承認他使不少國寶流掉海外,但也為這些國寶避免了戰亂而感到幸運。

  這種說法一千個人就有一千種看法,有人覺得他做的對,他如果不把文物賣出國,或許會有很多的文物損毀於戰亂中,有人覺得他做的不對,覺得他洗劫了華國文物,導致祖國文物大量外流,是民族的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