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勇冠三軍威名揚(四)
戚繼光道:“我剛才曾遠望過俞總兵被圍的那座島,雖說是三面環山都是高崖,但並非是不可攀登的斷崖峭壁,我在想以大哥、沈大哥、陸姑娘和秋女俠的身手武功也許可以上得去,不知各位覺得能否可以?”
俞長生點了點頭道:“我也看過那背山崖壁,雖然陡峭但是有許多著力支點和坡度,並不是光禿禿的斷壁。我自問若是有匕首和繩子之助想要上去並不困難,大哥的輕功更勝於我,想要上去也更是簡單。”
沈煉點了點頭,一旁的陸流和秋葉丹也表示攀崖上山在自己能力之內。
戚繼光面露喜色道:“如此就好說了,我們現在除了人數劣勢之外,很大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山上俞總兵那裡的現狀,不知道他們的傷亡情況,是否還有一戰之力。
倘若由大哥、沈大哥等四位武功高強的人帶頭,從背面登山攀巖,利用釘子和長繩,選一些身手好的兄弟,也許可以送百十來人上去。”
秋葉丹道:“你可是想讓我們爬上去接應俞家軍,用繩子把俞大猷他們帶下來?”
俞長生道:“應該不行,此刻山上被圍的將士中一定有許多都受傷很重,常言道上山容易下山難,就是體力完好的士兵想下來也有難度,更何況山上恐怕有幾千人,繩子也承受不起。
若是可以用繩子,他們估計早就下來了。而且即便下來也沒有足夠的船隻可以悄無聲息的靠近再神不知鬼不覺地帶人撤走。”
戚繼光道:“大哥說的極是,想要避戰是不可能惡,關鍵是要出其不意。若只是百人以內在夜間用小船悄悄靠近背山攀崖還是可行的,只要這百十號人能上去就完全不一樣。
一來我們可以商定時間做到裡應外合,山上山下同時發起進攻,打倭寇一個措手不及,他們一定想不到山上的將士還能反撲進攻,身後居然還會有來路不明的援軍,而且兩邊還能做到同時出擊,這就佔得了很大的優勢先機,倭寇必然慌張!
二來此舉可以大大提振山上被困兄弟們的士氣!援兵能夠攀崖上山如同神兵天降,兄弟們必然會各個振奮。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現在倭寇已經圍攻了半個月還沒有攻下,必然是兵鋒已搓、銳氣已減,如此彼竭我盈,即便是他們人數數倍於我軍,也一樣會被我們衝散!
現在劉顯將軍所部手上還有六門佛郎機大炮,我們趁著夜色行船悄悄靠近島嶼,等大哥等人上得山上確認可以一戰後,便發射藍色煙花作為信號,山下開炮山上衝鋒,一定可以打開一道缺口!
若是不能戰就發射紅色信號彈,利用繩子下山能救一些人便是一些了。”
眾人聽聞戚繼光這番話頗有韜略戰術,仔細想來確實可行,如此上下夾擊確實有很大機會讓山上被困的俞家軍突圍。
沈煉道:“我們帶人攀崖上山倒不是什麼難事,只是據我估算,等一切準備就緒之後恐怕就要臨近破曉時分了,趁著夜色突襲是好機會,但是戰事後半程一旦天亮就會更難,你們正面的壓力也會大很多。”
戚繼光道:“沈大哥說的有道理,無論如何我們都要與倭寇正面一戰,所以具體的內容還需要再安排,其實我一直有一種戰術設想,就是不知道可不可行。”
俞長生道:“兄弟我相信你,但說無妨。”
戚繼光道:“我曾構想過一個陣法,我們可以把士兵十一人分為一組,分持不同的武器。由軍中的什長們擔任隊長,手持長槍或戰旗站在隊伍的最前方,剩下十人在他左右兩邊各站五人。
左右最前方兩人為盾牌手,手持大型的盾牌和長刀,為全隊抵擋箭矢和敵人進攻。
之後左右第二第三人共計四名可手持長槍,身形隱蔽在後的同時還可以用擊殺近身的敵人。
然後左右的第四人可手持鳥銃,以火器擊殺遠處敵人。我看俞家軍的弟兄們中有不少鳥銃手可以擔任。
最後的兩人可以手持長長的樹枝!”
眾人疑道:“樹枝?什麼樹枝?”
戚繼光指了指秋葉丹的狼筅道:“秋女俠這柄武器形同樹枝之狀,雖說她自己喜歡這樣短柄的利器鋒刃,但是我觀此兵刃乃是倭刀的剋星,只要其柄身夠長,就可以打落倭寇的武器,而且可以撲殺靠近的敵人。
雖然現在我們沒有現成的鍛造狼筅可用,但是此處有許多的樹木長枝,不妨可以掰下來一些暫時湊合一用,若沒有合適的長幹繁枝,手持長槍也是可以的。”
秋葉丹道:“你小子這想法倒是頗有些意思,尤其是這陣法搭配,很像是諸葛孔明的八道甲神俑的排兵佈陣。”
戚繼光微笑道:“便是在來的路上秋女俠和大哥跟我所說,你們在極世山莊極世樓內碰到八道甲神俑時的情形,再加上各位行動默契如一,以及這狼筅兵刃,才讓我有了這樣的想法。”
陸流道:“戚兄弟所言的這個陣法聽起來並不複雜,我隨是女流之輩又不通軍陣戰法,但是聽過一遍也馬上就明白了,劉將軍等一眾兄弟都是百鍊精兵,雖然不曾演示過,但是隻要將此戰術內容跟將士們闡明,即便沒有任何訓練想來也是可以直接實戰的。”
劉顯道:“不錯,時間緊迫顧不得我們猶豫多思,就按照戚兄弟所說的來,先召集軍中的百夫長,百夫長傳什長,什長傳士卒,咱們這就開始行動作戰,務必趕在天亮之前,煙花為號發起進攻!”
說罷眾人馬上各自行動,正面作戰由戚繼光和劉顯各自指揮帶領一千四百餘人,攜帶六門佛郎機大炮乘坐小舟趁夜色緩緩靠近前灘。
俞長生、沈煉、陸流、秋葉丹帶領剩下近百人,乘小舟繞過島嶼正面,準備自背後登山攀崖。
眾人很順利的就悄無聲息間來到了山後背崖,這裡沒有淺灘可供登陸,徐海料定俞大猷不會獨自逃生,是以也沒有任何的倭寇守衛守備。
一行人將小船停下礁石之間,沈煉和陸流輕功最好,兩人一起先行登山,然後秋葉丹和俞長生也緊隨其後。
四個人留下四條攀崖路線,他們身繫繩索,每攀一段邊用匕首利器將釘子釘入石峰,隨後放下繩子一段,讓下面的兄弟們可以按相同線路一起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