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弄沫 作品

第三百三十章 勸人小能手(第2頁)

 

    李學武看了看,嘴裡用玩笑的語氣詢問道“工作開展的還順利嗎有沒有人給你為難啊”
 

    “獨立辦公室結構,僥倖還沒遇到這種情況,全賴您以往的指導”
 

    沙器之回答的很是謹慎,又怕李學武擔心,又怕以後出事情沒法解釋。
 

    李學武緩緩點頭,目光依舊在方案上,心裡卻是對他邁出的這一步感到滿意了。
 

    如果說許寧是他培養和帶教的第一個頗具能力的幹部,那沙器之則是跟他最長時間,學習最多,潛力最大的幹部。
 

    當初著急用許寧、韓雅婷、韓戰等人,完全是迫不得已。
 

    有付斌橫在前面,又有李懷德乘大勢起飛,董文學沒有打埋伏,他再不安排人頂上去,今天的位置哪裡能夠安穩。
 

    就算是這般,廠裡的事也是按下葫蘆浮起瓢,難處理的很。
 

    軋鋼廠一直都有其他聲音在干擾工作的正常進行,分廠也有各種勾心鬥角,不得安寧。
 

    李懷德心懷大志,要行菩薩心腸,卻非給他個金剛怒目的角色表演,他也很無奈。
 

    “萬事開頭難”
 

    李學武將看過的方案放在了辦公桌上,抬起頭對著沙器之說道“之於你,之於對外辦都是一樣的,無非是看你怎麼走,怎麼走的穩”。
 

    “對外辦的第一槍並不是很完美,你們要總結經驗教訓,及時做出調整”
 

    “商業旅行團的成員不一定就是你們所見到的,所瞭解到的,而招待工作也並不僅僅是看看國內對其國家風俗的瞭解就算完事了”
 

    李學武點著手裡的方案,特別叮囑道“多溝通,多聯繫,以軋鋼廠對外辦的身份,同他們確定好接下來的行程,主動旅行期間所出現問題的解決方案”。
 

    “當然了,這也不是在讓你去討好他們,奉承他們,是要做服務,有價值的服務”
 

    他看著沙器之問道“什麼是有價值的服務”
 

    “就是你今天所做的所有工作都是為了一個目標,那就是為軋鋼廠開展各個項目的合作導向和基礎”
 

    “是”
 

    沙器之的態度很是端正,身子坐的筆直,認真聽著李學武的訓話。
 

    他的心態倒是轉變的很好,與李學武之間的關係已經悄然發生了改變。
 

    以前是每日跟隨的秘書,現在是開荒拓土的馬前卒,從說話的語氣,到做事的方式,他都有意無意地疏遠李學武。
 

    這不是因為身份的轉變而產生了隔閡,而是這種轉變應該自省的一個態度。
 

    拿不清尺度,必然要遭受這種關係物理距離的反噬,從彭曉力的角度來看,他就有些不知深淺。
 

    當然了,彭曉力隨著蕭子洪進到李學武的辦公室,看到沙器之在彙報工作,絲毫沒有覺得意外。
 

    他現在還沒搞清楚自己跑的這一來一回為的到底是什麼。
 

    當然了,彭曉力也知道出事了,還是保密相關的業務,可具體針對的是誰不清楚。
 

    領導安排工作的時候沒有交代,蕭副組長帶隊工作的時候也沒有說清楚。
 

    反正他是雲裡霧裡的,表面上還得裝作一副淡定模樣。
 

    他是真不知道,當秘書還得接觸這樣的業務呢。
 

    笑著同沙器之打過招呼,他便拿了暖瓶給蕭副組長泡茶,又給領導的茶杯裡續了熱水。
 

    在給沙主任服務的時候,卻是被他攔了下來。
 

    沙器之的手按在了茶杯是,笑著同他說道“工作彙報完了,我把時間交給蕭副組長了”。
 

    他站起身,拿了茶杯要過去放好,卻是被彭曉力主動接了過去。
 

    沙器之也是笑著看了他一眼,便由著他了。
 

    看著兩人的互動,蕭子洪也是饒有興趣地看了李學武一眼,見他老神在在地喝茶,也是不由得在臉上浮現了玩味的笑容。
 

    等沙器之走後,彭曉力去收拾桌上的文件,蕭子洪這才給李學武做了彙報。
 

    他的彙報跟秘書的彙報有所不同,秘書給領導彙報工作習慣用時間的順序,而他是用倒敘的手法,從訓練場開始說起。
 

    身份的不同,所站位置看待問題的角度不同,對工作的理解和意見自然也是不一樣的。
 

    在蕭子洪看來,這件事雖然很緊急,不過也是癬疥之疾,對於保衛組來說不算什麼。
 

    更跟他印象中的李學武霸氣形象不成對比,對方敢在這個時候摸老虎屁股,真的是老壽星吃砒霜。
 

    “我的意見是雷霆手段,震懾宵小”
 

    他給出的意見很直接,不知道是不是在保衛處的這段時間給他的性格帶來了些許改變,說出來的話倒是硬氣了許多。
 

    “從種種跡象上來看,對方是有組織、有預謀的,且帶著破壞性質目標進行活動的,正是咱們嚴厲打擊的對象”
 

    蕭子洪手指點了點辦公桌面,嚴肅著表情說道“倒不用管他們的背後站著誰,從下開始抓,從頭開始捋,我倒是想看看這些妖魔鬼怪的背後站著個什麼玩意”
 

    “不至於的”
 

    李學武對著彭曉力擺了擺手,示意他將桌上的文件搬走,都是他已經處理好了的。
 

    “我跟領導的意見大致上是相同的,都不贊成大張旗鼓的辦”
 

    “如果真的要在這個時候辦,也不會壓下保密部的工作了,畢竟他們來操刀,對咱們更方便了不是”
 

    “所以啊”
 

    李學武擰了鋼筆,撓了撓自己的鬢角,態度很是溫和地對著蕭子洪說道“釣魚就得有魚餌,釣魚就得有耐心,有決心”。
 

    “不釣到最後,怎麼可能知道這處池塘裡到底有什麼魚呢,不釣到最後,你又怎麼得知這裡哪條魚最混蛋呢”。
 

    他的語氣從和善,慢慢的轉變成了陰沉,就是在不經意的幾個字之間,讓蕭子洪輕鬆的表情變得嚴肅了起來。
 

    “李主任的意思是”
 

    “李主任是什麼意思不重要”
 

    李學武看著蕭子洪,認真地講道“只要在軋鋼廠裡發生了這種事,那就是在挑戰保衛組的權威”
 

    他很清楚蕭子洪為什麼要主動提出快速打擊、快速解決問題的方案,因為對方也知道這件事不可為。
 

    蕭子洪又不是剛來軋鋼廠工作的菜鳥,對軋鋼廠近來發生的事不說了如指掌,可也不是沒頭的蒼蠅。
 

    以前軟面瓜似的性格這幾個月就能成好漢了
 

    他這是以退為進,明明知道李學武這一次絕對不會強力出手,所以才主動表現的激進一些。
 

    這樣李學武顧忌他的態度,自然不會再讓他主持這個工作。
 

    本來這件事就應該是儲副組長負責的,卻偏偏交給了他。
 

    真要是單純的保密案件還好辦,這種牽扯到廠裡內部紛爭的,他就算是再傻,也不會主動往裡跳的。
 

    相信李學武讓他來辦這件事,也是有這麼個意思。
 

    他不想沾染塵埃,每次都拿自己打前鋒,蕭子洪受夠了。
 

    背鍋是不可能再背鍋的了,這輩子都不會再背鍋了。
 

    可這鍋不是他不想背就不背的,李學武手指敲了敲桌面,道“既然他們這麼不知深淺,不合時宜的鬧,那就找出來,一起打掉”
 

    週四軋鋼廠大門口鬧出的那場鬧劇好像消無聲息了一般,但有心人都知道,這件事還在發酵。
 

    軋鋼廠保衛組從週五開始便已經有了切實動作,一批人被選調培訓,一批人調進京,一批人調出京,一批人被重新分配崗位
 

    不知道的還以為是保衛組出現了問題,實際上在這種人事變動中,保衛組的格局早就有了變化。
 

    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保衛組的幹部可不是內部調動,還有向外擴展的。
 

    這代表了董文學和李學武的勢力觸手正在蔓延到軋鋼廠的各個角落。
 

    尤其是李學武兼任管委辦副主任的崗位,主管協調軋鋼廠各生產貿易項目。
 

    人事、財務、後勤等等,各個方面的工作他都有所涉及。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李主任在佈局,李副主任也在佈局。
 

    這裡面隱藏著的深意很可能是李主任在鼓勵李副主任佈局。
 

    保衛組的人事變動悄悄地帶動了其他組的人事變動,全廠機關都在動,真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掌握這種變動的是李主任和谷副主任,兩人對於人事權利的掌控一直都很在線。
 

    正因為保衛組開始動了,其他組面臨人事和組織調整的時候才沒有出現大的輿論。
 

    表面上的不動聲色,其實軋鋼廠內部早已暗流湧動。
 

    跟前段時間的大學習活動還不一樣,這一次攪混水底的是兩隻巨手在搏力。
 

    帶來的影響就是讓本該在軋鋼廠沸沸揚揚的日商代表訪問事件變成了大家默認的絕口不提。
 

    這種緘默好像已經成了這個時代人所特有的能力,他們好像見慣了生死,對之外的東西都毫無反應。
 

    不讓說就不說,不讓談就不談,不讓問就不問,在大學習風浪中,他們真的很珍惜寧靜生活。
 

    李學武在週五代表軋鋼廠簽署了一系列的機械和技術採購協議,在同日商合作框架下,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
 

    這件事在所有人的認知中,並沒有大書特書,更沒有在新聞報紙上發表。
 

    就這麼靜悄悄的,好像花出去這麼多錢,撿了這麼的便宜並不會在軋鋼廠引起什麼水花似的。
 

    李學武也更希望是這樣一種狀態,在大學習活動最激烈的時期,儘量悶聲發大財。
 

    他真的不想軋鋼廠在發展最緊要的關頭去觸碰這個雷區。
 

    真要說他為什麼冒天下之大不韙,選擇在這個時期去聯繫日商,聯繫意大利以及其他外商,這還得從綜合環境因素考量。
 

    歷史就是個小姑娘,任憑被描畫打扮,你看到的並不一定是真實的。
 

    李學武設身體會到的,沒去羊城前,他在工業領域的社交僅僅限制在了軋鋼廠的周圍。
 

    而到了羊城才知道,內地有那麼多家工廠在跟外商合作。
 

    雖然這中間隔著一道進出口總公司,但具體的業務還是雙方在談判。
 

    尤其是從五豐行的渠道瞭解了補償貿易等多元貿易手段之後,李學武更覺得這是一個機遇。
 

    沒有人比他更懂這個時代所蘊藏的機遇和財富,這裡說的不是個人,而是集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