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打骨折
津門
津字取渡口之意,門當是門戶了。
津門這塊兒地方原來就是片大海,後來在黃河泥沙的作用下,慢慢地形成了平原。
津門地區原在商周時期就有人類居住,但真正地成為城市還得是隋朝了。
京杭大運河開通後,南北運河交匯於金剛橋三岔河口,史稱三會海口。
本來李學武一行人乘車路過是要來瞻仰歷史古蹟的。
很遺憾,接待的人說了,金剛橋早沒了,橋墩子倒還有。
李學武從車窗往外看了看,確實,古橋已經沒了身影,倒是有津門跳河隊的在橋墩子上玩跳水呢。
嘿!一個個的,跟沙灘上曬陽陽的螃蟹一樣,支腿拉胯的,好不自在。
同車的汪宗麗笑著對李學武談起了津門印象:“人家都說在津門居住要比京城舒服的很,夏天低兩度,冬天暖兩度~”
“呵呵~可能跟大海有關係吧~”
李學武笑著看向車窗外,覺得津門這地方水可真多。
提前來這邊做工作的貿易項目辦公室小劉回頭對著兩人介紹道:“津門有七十二沽,所以也叫津沽”。
“津是渡口,沽是傍水之地,人家這地方又是五河尾閭,魚米之鄉呢”
“好地方啊~”
聽著小劉的介紹,李學武笑著點了點頭,道:“我只來過一次,還是培訓呢,在津沽那邊”。
“那太遠了~”
小劉是個愛說的,側著身子對李學武說道:“要去津沽,要麼坐火車,要麼坐船,開車實在犯不上”。
李學武微笑著看向他,問道:“你都去過了?”
“是,需要選址的嘛”
小劉笑著說道:“新港那邊的運輸優勢很大,您不是在會議上強調了海運和貨運的必要性嘛”。
“嗯,怎麼樣?”
李學武問道:“比紫竹林和梅河碼頭又如何?”
“當然有優勢”
小劉使勁擰過身子,對李學武介紹道:“津沽新港比津沽港還要大很多,在設備和管理上更具現代化意義”。
“呵呵呵~”
聽著小劉的強調,李學武笑了笑,拍了拍他的座位,示意他好好坐了,省的難受。
目光隨著偏斜的陽光看向這座城市,嘴裡卻是對著汪宗麗說道:“汪主任,大家覺得這裡更洋氣,更時尚吧”。
“確實如此”
汪宗麗看向窗外的高樓,笑著說道:“就連建築的樣式都帶著洋味兒呢”。
“畢竟是租界城市嘛”
李學武點了點頭,道:“瞅著街道的佈局確實是依水而建的,論人口可能不及京城,單論繁華程度,卻是不輸京城的”。
“我倒是很喜歡這種較為舒適的氛圍”
汪宗麗也是四十多歲的年紀,看性格倒是比敖雨華柔弱些,甚至是有些多愁善感的模樣。
李學武笑了笑,沒在意,他清楚汪宗麗話裡的含義,無非是覺得京城的氣氛太過於壓抑了。
正治城市當然有其莊嚴厚重的一面,而津門作為港口城市,從海上吹來的風氣自然是帶著開放的味道。
這個年代海員就代表了最先進、最時尚的前鋒。
甭管在船上有多麼的寂寞和無聊,只要下了船,那一身白就是最靚的仔。
說起來,津門作為北方重要的出海口,地理位置很是優越,但發展一直是被動的。
五六年,上面在聽取交通部的彙報時,看了當時世界海船噸位表。
作為世-->>
界人口第一大國,擁有漫長海岸線的國家,海上運輸能力卻不到全世界的0.3%。
最後得出的結論就是,我們太窮了。
所以,上面一致性決定發展航運業。
最開始是租賃外國貨輪,但這無疑會花費大量的外匯儲備,後來建議說貸款買船,領導不願意,最後決定自己造。
營城造船廠其實就是這個年代自立自強的產物。
去年國內自行設計建造了第一艘萬噸輪“東風號”試航並投入了使用。
然後國內的萬噸輪就跟下餃子似的,魔都、濱城、羊城等地造船廠紛紛開足馬力,幾十艘萬噸級巨輪噼裡啪啦的下水了。
十億人口大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能量可見一斑。
營城造船廠當初就是瞄著要造萬噸級大船才搞的上不上,下不下的,努力了快十年都沒把船廠建完。
而李學武給出的建議和計劃是放棄造大船的不實際夢想,瞄準了漁船和貨船這兩個領域先把架子搭起來。
貨船就造東風船務現有的那種千噸級貨輪,漁船的噸位就更小了五百噸的最好造。
一路上小劉也給李學武兩人介紹了津沽港那邊小漁船的發展情況。
甭說千噸級大型漁船了,就是木製舢板還存在著呢。
漁船名目太過繁多,李學武是不懂這個的,全聽小劉說相聲似的報菜名。
按艙容分,有舢舨、二份船(俗稱門裡拖、二拔)、三份船(紅頭對)、四份船、五份船、獨撈(大圍船)等,載重2~20噸不等。
如果按作業方式又分張網、流網、對網等名目。
流網有鰳網、大霖之分;張網有滬艚、鷹捕、蝦服、小航、大捕之別。
對網則有白底、小網、紅頭、舢舨、烏角、花頭、紅旗等名色。
五幾年津門港漁業發展很快,水產公司和漁民主動發展機帆船用於流網、拖網作業。
小劉介紹說,津門的漁業正在推動一項計劃,那就是實現漁船全部動力化。
這個目標在國外已經不算什麼了,發達國家的漁業早都成熟了,萬噸漁船都不罕見。
但在國內,木製漁船仍被作為主力漁船在使用。
漁業公司提供桐油和漁具等生產材料,漁民則是按照60%的魚獲進行交付。
正是因為沒有八十年代後期那種漁輪和鋼質漁船,所以遠洋流、釣作業幾乎沒有,魚獲也很少。
木製機翻船的工作效率很低,很多漁業港口都需要中小型漁船進行迭代。
李學武這才來津門,是想要親自看一看漁業、船業發展情況的。
海洋捕撈關係到接下來的罐頭產品和水產品進京的合作。
漁船業發展關係到營城造船廠接下來的發展目標。
跟津門海產公司合作自然不僅僅是從這邊交易海產品,也不僅僅是將外地的特產同對方做交易。
最終目的是將軋鋼廠自產的商品推銷出去。
貿易項目最終服務和創造價值的還得是自身產出。
比如軋鋼廠的五金小商品、汽車、生產工具、鋼材,以及聯合企業和工業基地生產的產品。
只有自身源源不斷地創造價值,提供優秀且有競爭力的商品,才能在貿易活動中佔據有利條件。
既然都跟水產公司合作了,那不得拓寬一下合作範圍?
漁船,大量的漁船訂單,津門港造船廠都瞄著大船和巨型貨輪在建設和發展。
尤其是煤炭行業的助力,越大越不嫌大,運輸能力越強才越好。
工業發展是不全面的,也-->>
是瘸腿的,照顧不到所有需要。
比如汽車,出現212吉普車以後,其他工廠都被其所兼併了。
目的就是節約當前發展能力,將有限的資源投入到更需要的地方上去。
李學武在談起軋鋼廠正在搞的吉普車,說小了,太精緻了,跟212的定位重合了。
其實不,212在原地踏步,京城汽車廠已經把設計精力轉向了轎車。
很遺憾的是,李學武知道,他們搞轎車真是幾十年如一日。
是的,幾十年了,還跟最開始那一天差不多,沒什麼進步。
軋鋼廠的汽車暫時是不如212吉普車的,但供應不受限制,沒有生產任務限制,可以供給給更多需要的單位和個人。
物美價廉,打的就是時代差距。
船舶製造亦是如此,都造大貨船,營城造船廠偏不。
腳踏實地,從小開始,先搞小貨船,把近海航運搞起來,搞小漁船,把漁業捕撈需要滿足起來。
企業的多種經營關鍵優勢就在於靈活,不受整體工業形勢限制。
每個廠都有自己的三產,三產生產的產品是由工廠自己來解決銷售的。
總體來看,國內的三產產品很多都不合格,或者產品設計老舊,不符合市場和外貿需要。
所以國家不願意收購和管理這一部分的商品。
但軋鋼廠的情況不一樣,軋鋼廠走在了三產的前沿,已經開始造車和造船了。
這兩樣產品勢必會將軋鋼廠的先進性提升一大截。
李學武靠坐在車後座,目光看向沿途大街上的三層高樓,以及六層大廈……
別笑,這個時候三層的真是高樓了,六層的真能稱為大廈。
似是特別高的那種絕對是地標性建築了,不能放在全局上來看。
京城二環才剛剛形成,津門還是巴掌大的地方,絕對沒有後世那種高樓聳立,直插入雲的壯觀景象。
正如汪宗麗所說,津門給她的感受就是年輕、時尚,租界的歷史背景下,很多建築都帶著西洋風情。
“到了~”
三臺吉普車緩緩地停在了津門海產總公司的招待所門前。
最前面那臺車上坐著的是李懷德和提前到津門主持選址工作的銷售處副處長莊蒼舒。
李懷德的秘書慄海洋也在,車輛停穩的同時,慄海洋也跳下了車,給李懷德這一側的車門子打開了。
李學武沒用小劉幫忙,自己推開車門子下了汽車,目光不由的望向了眼前這座古樸卻又堂皇的建築。
“原來的‘富盛華’飯店,津門接收後交給了市裡直管,六一年津門海產總公司成立,這一處就劃撥給了他們”
莊蒼舒從前車另一邊下了車,看了一眼臺階上下來的人,從車後繞了走到李學武身邊先是介紹了一下面前建築的背景。
隨後笑著做了個請的手勢,示意李學武先走。
他是一週前來的,李懷德定下要來津門的時候他便來打前站了。
從火車站接到李懷德,一路上他跟小劉做的事情一樣,都是給領導彙報工作。
李懷德沒有李學武的業務精,只是問了問這邊工作的開展情況,其他的都是些大面上的問題,應付起來倒是比小劉輕鬆。
而這會兒他得著空,自然是要來跟李學武打個招呼的,看見李學武好奇面前的建築,他便主動做了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