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上二樓(第2頁)
這一次不是買乾貨,而是買海鮮,還是成火車皮的購買,還是公對公的,自然讓他很猶豫和緊張。
猶豫的是,這件事他能獲得什麼,緊張的是,李學武是不是釣魚的。
不過在提到軋鋼廠這邊會委派銷售處的幹部帶著合作函過去,一切走正規手續的前提下,裴軍剛同意幫忙引薦水產的領導。
當然了,這只是引薦而已,並沒有說其他的。
可李學武哪裡會讓他置身事外,所以就又提到了水果和黃酒的事。
水產是他-->>
們的工作,可水果和黃酒就成為了福利品,以及後勤的業務來源了,這個是有好處的。
他不是主管後勤的,但這個業務是他辦的,那他還不是在後勤那邊,以及他領導那邊獲得好處嘛。
誰會想一輩子都蹲在海邊當收購員,誰不想走一走捷徑儘快進步啊,這機會不就來了嘛。
有些事自然是不用說的很明白的,聰明人和成功只差一個機會,李學武就是那個善於創造機會和提供機會的人。
以前這些外地的物資和運輸回收站自然是不敢弄的,李學武有方便條件可也不能全國各地的跑啊。
所以予人方便,予己方便嘛。
搭軋鋼廠貿易項目的列車,回收站現在光明正大地幹貿易,沒危險,沒風險,不接觸貨物,只在兩個合作單位之間搭橋。
這件事只需要一個老彪子和兩個會計,李學武可以放心的把自己的關係網跟貿易列車掛上鉤。
這個時候的京城想要吃上海鮮還是很不容易的,雖然離津門很近,但就是這麼近的距離,那海鮮到這也成了海臭了。
保鮮運輸是個大問題,現在主要解決的不是口味問題,而是能吃飽飯的問題。
但現在的經濟環境是矛盾的,農村確實有糧食問題,正在溫飽線上徘徊,可城市不是啊。
現在的城市已經進入到了經濟快速發展的渠道,工人上班,手裡有了錢買不到與之匹配的商品,也就是錢多了,貨不夠。
這也是為什麼供銷社商品緊缺的原因,買的人太多了,得用票來限制。
那海鮮呢?
四九城裡的人想吃,有錢買,但沒有渠道,也沒有對應的票據渠道。
反正廠裡發的票據裡面李學武是沒見著有海鮮票的,水產市場是時不時的會有一些海鮮過來,可能買到的又有幾個。
多是河鮮一類的,螃蟹和蝦,魚和王八,這些還是有的。
明天的這趟車是從鋼城來的,車上裝的糧食和乾貨,主要還是食用菌,核桃和松子等副食品。
到京城會卸下一批,轉而裝運京城這邊準備的輕紡織產品,以及二十臺威利斯二手車。
到邊疆烏城後,這些貨物都將卸下,在烏城銷售或者兌換水果賬單,再裝運水果啟程趕往越州。
從越州卸下一部分水果用於遞償黃酒賬單,再裝運黃酒北上津門。
從津門卸下一部分水果和黃酒,抵償裝運的海鮮產品賬單,直接去往鋼城。
在鋼城卸下一部分黃酒和水果以及海鮮抵償糧食和乾貨的賬單後再運轉新一批的糧食和乾貨回到京城。
全流程下來每個地點都獲得了當地稀缺的特產,而這些特產也不會在車上待太長的時間,造成運費損失。
京城總部不需要投入大量資金和運營成本,就連運費都可以用這些產品跟京城火車站那邊結算。
最後這些產品一部分供應給廠裡職工無票購買,一部分供應給合作單位,剩下的全部供應給經銷單位。
貿易列車下來的貨物是很多,但種類也很多,細化到種類上,再細化到分銷渠道上就不會顯得那麼多了。
合作單位吃的飽,廠裡工人吃的好,負責分銷的回收站也吃的消。
貿易項目執行的還是計劃經濟,車還沒走呢,貨是一定要準備好的,貨還沒到呢,銷售渠道一定是準備好了的。
也就是說,似是水果和海鮮這樣的新鮮食品,一下火車就會被送往銷售渠道。
可能是上午到的貨,下午就能出現在供銷社的貨架上。
這種快速的分銷制度讓軋鋼廠不用承擔貨物銷售和損失的壓力,也讓回收站免於承擔運輸和網點建設的壓力-->>
。
供銷社是不怕這種壓力的,他們的渠道比較固定,限制了所銷售商品的多樣性。
比如海產品,從津門上岸,要經歷津門水產,再經歷運輸公司,再經歷京城水產,再經歷供銷總公司,再到馬主任的供銷社。
別的不說,海鮮一定是不行的,到他這真就臭了。
而軋鋼廠這個渠道則是不然,看似倒手也很多,但只是賬面上的倒手,並不涉及到貨物的倒手。
魚蝦從津門水產出來就上火車,下了火車就到供銷社,最多也就是從馬主任這裡的中心供銷社分往其他網點罷了。
能從正規渠道搞到這種東西,供銷社內部是不管的,畢竟他們是負責商品銷售的,工作成績還是從銷售成績上來看的。
這個時候的風吹雨打,受影響最小的就是供銷社了,誰都知道沒了它不行啊。
李學武在沙器之走後便又將這次的貿易路線重新計算了一下,確定了沒有問題後才將明天開會要用的文件放在了桌子上。
上午的繁忙之餘,李學武也是在思考保衛處六科二十股的人事和工作問題。
以前都是他一個人在負責,人事和業務工作也都是按照他的意思在辦,可現在出現了變動,不能不考慮蕭子洪到來所帶來的影響。
就像蕭子洪所顧忌的那樣,李學武不能不給他權限,也不能限制他工作,合作是最好的,但如果有歪心思,那爭鬥起來,誰都落不到好處。
李學武佔據著絕對的優勢,初生牛犢不怕虎,蕭子洪是人在壯年,壯志未酬,兩人搭班子很合適,也很不合適。
一般來說,處裡的工作不像是廠裡那樣搞分工,副處長也是負責所有部門業務的。
可有的部門會給副處長安排專職負責的業務,固定了副處長的工作權限。
這都要看部門一把手怎麼安排了,李學武可以這麼對從保衛處升上來的同志,但不能輕易這麼對待從外面調來的同志。
團結是永遠的話題,李學武知道,說不定有多少人在等著看保衛處的笑話呢。
要麼是李學武降服蕭子洪,要麼是蕭子洪掀翻李學武,他們最不希望的就是兩人尿到一個壺裡,那樣還有什麼意思。
不出亂子怎麼實現意圖啊,怎麼撬動大樹啊,打碎了的外殼才能看清裡面的本質嘛。
看熱鬧的不嫌事大,可熱鬧中的李學武卻是已經打定主意,固守本心,以不變應萬變,主打一個防守反擊。
——
中午,小食堂。
徐斯年還真是從善如流,上週把李學武拉過來又是主動要意見,又是提整改的,這周已經按時開放了。
可能是因為位置的原因,這邊門口倒是沒有招待所那邊的熱,顯得很是涼快。
來就餐的人數比較多,李學武也是端著飯盒排著隊,重新開始了打飯就餐的生活。
在招待所不一樣,那邊都是用的碗碟,一桌几個人都是定好的米飯或是饅頭也是定量的,互相吃多少心裡都有個數。
相當於去飯店吃飯但是AA制,菜樣多吃得好。
在這邊不成了,副科級以上的幹部都來這邊就餐,幾百號人呢,真要是這麼做也管理不過來了。
所以書記廠長帶頭,所有的幹部們又重新準備好了自己的鋁製飯盒。
這麼做也好好處,省的食堂安排刷碗工了,吃完自己去水池邊上刷,刷完拿著再回辦公室。
多一個小食堂,招待所那邊騰出位置了,大食堂也能減少一部分夥食壓力。
傻柱見著李學武挑了挑眉毛,笑呵呵地甩著勺子在李學武的飯盒裡打了三樣菜。
小食堂這邊是有-->>
些特殊的,比大食堂多一樣菜品,可也比招待所那邊少一樣菜品,達不到國宴標準了。
“來,下一位~”
要不說傻柱有些愣呢,跟大食堂喊習慣了,到了這邊還這麼喊,惹得好些人都看他。
張松英瞅了他一眼,知道中午飯結束還得跟何師傅談談。
李學武卻是沒在意地端著飯盒,拿了倆饅頭往樓梯口去了。
上週來跟徐斯年說的,二樓都是小包間,沒有裝門,而是掛的對開短白布簾。
也沒有規定說誰能上樓,誰不能上樓,但科級幹部自覺地知道自己不能上去。
其實不止科級幹部,副處級幹部也沒上去,包間就那麼些個,刨除九個領導,算上工作組的那些人,再加上十九個處室一把手,哪還有位置了。
是,位置是還有,可現在九個領導不在一個屋裡吃飯了,可能跟下面的處室一把手邊吃飯邊談工作,你好意思攙和進去?
這就是李學武讓徐斯年不要裝門的原因,沒有那道門外面的人能知道誰在裡面坐著,裡面的人能知道誰從外面過。
萬一開了門,裡面坐著的是不方便一桌吃飯的人,多尷尬。
所以即便是二樓還有零星的空位置,可副處長以下都很自覺的沒上去。
上二樓,真的就成為一種象徵意味了。
李學武自然不會顧及這個,他是保衛處的負責人,自然有資格。
可蕭子洪就有些尷尬了,他還是比李學武先來的呢,打好了飯卻是望著大廳裡的位置不知道跟誰坐一起去。
他以前是處長,本就是跟正處那些人一起坐,副處長一級的基本上沒什麼關係好的,跟其他部門的人也少有交往。
工程處的科長、副科長見著他都笑著點頭,可沒邀請一起坐的意思,保衛處的人還都不認識,找都找不上號呢。
辦公室本身就在三樓,保衛樓離的又遠,他來的時候八個人一桌的位置都有了人。
副處一級的沒關係,正科、副科沒交情,他倒像是孤家寡人了一般。
心中的苦澀真是在嘴裡打轉兒。
“走,一起上樓說點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