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我數到三(第3頁)
秦京茹抬了抬眼眉,她對李學武能幫忙幹家務這件事已經很驚訝了,現在忙前忙後的,自然是滿意的。
她瞅了瞅顧寧,好笑地搖了搖頭,可能是覺得小寧姐的要求太高了,李哥都做到這個地步了,咋就不能給個笑臉呢。
嗯,顧寧真想給他個笑臉。
吃飯的時候,面對李學武夾菜佈菜,顧寧瞪了他一眼,算是對他一早晨帶著歉意的殷勤的回應。
有回應就好,有回應就好。
李學武還就怕她生悶氣,兩口子玩鬧,還是逗開了的好。
“下週五要去津門出差哦”
李學武對著顧寧和秦京茹交代到:“提前準備著,週五那天我送李姝去她奶奶家,週日我回來的時候再去接她”。
“這不早著呢?”
秦京茹抬起頭算了算日子,道:“一週呢,我最近都住在這邊,您忙您的,有事往家裡打電話就是了”。
“嗯,提前說一聲,省的安排不開,以後出差多了,我儘量提前說”
他幫李姝又添了些米糊糊,給顧寧說道:“跟醫院那邊也報備一下,這有孩子呢,儘量就別上夜班了”。
“嗯,知道了”
顧寧吃著飯應了一聲,抬起頭看了看李學武說道:“吳老師那邊記得帶些東西過去”。
“想著了,下週我叫人安排一下,現在還早”
李學武點點頭,道:“她那邊跟你的情況也許差不多了,有業務忙起來照顧孩子也是不方便”。
有秦京茹兩口子在,她並沒有多問李學武的這些事。
即便是兩口子在家沒別人的時候,她也少打聽這些事。
李學武願意說起,她就聽一耳朵,他要是不說,即便於麗等人來家裡彙報工作她也是不聽的。
關於吳老師,她還是能放心的,關鍵是有大嫂和大哥在,李學武在正經事上絕對不會含糊。
至於說安排吳老師在津門做什麼事,管理什麼業務,又與對方製造曖昧的關係坑誰,她不願意打聽。
他有他的工作,有他的事業,也有他的朋友和計劃,依著他的性格,絕對不會吃虧就行了。
真要指望她事事都管,兩口子在一起相處可能就沒有這麼融洽了。
她是醫生,只管做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同時照顧好家裡,保證自己的生活愉快充實。
多操一份心,多挨一份累,她很清楚自己的能力,根本管不了李學武,更管不了李學武的事業。
所以,李學武要幹什麼她從來不過問,多了就是叮囑一句安全重要。
聽著他說去津門,這還是因為知道的緣故,這才提起的吳老師。
有她提點這一句,算是對李學武有個交代,也對吳老師有個交代。
畢竟這層關係和謀劃她是知道的,真要不聞不問,吳老師那邊說不得要很尷尬。
李學武去津門帶東西,必然是要說她交代帶去的,雙方心照不宣,彼此面子上都過得去了。
——
早晨跟打仗似的,終於收拾妥當。
顧寧去上班,李學武帶著李姝先去四合院,再往廠裡走。
正因為要拐一下,所以是比往日裡要提前出來的。
家裡就剩下秦京茹和孩子了。
好在是現在孩子還小,哄哄就能睡,哄著就能玩。
她有時間收拾家務,更有時間準備晚飯和午飯。
顧寧自己定的是回來吃飯,順便喂孩子,儘量保證孩子不餓著,不讓秦京茹抱著孩子往醫院跑。
現在流腦病毒正猖獗著,孩子抵抗力弱,真怕有個好歹。
對於秦京茹一個人照顧孩子,李學武和顧寧都沒有過分地擔心,一來是日子久了,有了信任,二來秦京茹在家都照顧好幾個弟弟妹妹了。
“呦嚯——!李姝回來了!”
李學武剛抱著閨女進院兒,便見著傻柱往外走。
“這麼早上班?少見啊!”
“少扯淡,我一向遵守紀律!”
傻柱笑著梗了梗脖子,逗著李姝道:“叫伯伯!”
“伯伯——!”
李姝識逗也識人,早認識他是誰了,奶奶哄著她的時候也教了她叫人。
所以傻柱逗她的時候,她奶聲奶氣地就喊了人。
可能不止四九城是這麼個規矩,按照老太太的說法,東北那邊也是這麼教孩子的。
出門在玩,認識的該叫啥叫啥,晚輩的要主動問好叫人,不能不說話。
就是衚衕裡的淘小子,放學回來見著有老頭坐在門口,不是一個院的但認識的,路過了也要叫聲爺爺。
等走在衚衕裡,是父親的朋友,是家裡的父母的同事,叫伯伯,叫叔叔,這叫禮貌,也叫懂禮數。
你瞅著,衚衕裡誰家孩子見著人不言(讀粘)聲低著頭就過去了,準要叫人說道。
當然了,無論是多大歲數的,都不會跟孩子一把見識,又是招呼的事。
但他們會問你是誰家的,然後就會對你的父母有了一個不會教孩子的印象。
現在說兩句不痛不癢,不輕不重,但等你闖禍的,到時候且看著。
人家還不什麼話都傳出來,從你小時候見著人不打招呼一事,能引申到你犯錯誤的根本原因。
當然了,你要是出息了,人家也就不提這件事了,只當你小時候聰慧羞澀,當個笑話說了。
人家都要說,誰家誰家孩子,打小就聰明,看著就像當幹部的材料。
嗯,他要是看得這麼準,怎麼不給自己家孩子看看呢。
都是後找的,都是馬後炮,都是漂亮話,都是為了說給你聽的。
所以啊,不知道南方是如何的習俗,反正北方的孩子不能不會說話。
要是遇著津門的孩子,那小漂亮磕兒就更多了,還有俏皮話呢。
當然了,孩子都是好孩子,看父母教育,也看成長環境。
這孩子要是沒遇著好人,好鄰居,好街坊,也容易受影響。
你瞅著有大人沒羞沒臊,沒有尺度地逗著孩子,什麼話都往外說。
你爸爸幹啥呢,你媽媽幹啥呢,你爸爸和你媽媽晚上在家幹啥呢。
他覺得他問的這些問題就是一些人站在一起,逮著一個孩子逗著玩了。
要是聽見小孩子口無遮攔說了家大人的事,他們必是要爆笑的。
他們拿這個當笑話逗,全然不顧小孩子啥也不懂,還以為這是好事呢。
孩子家大人不在,都拿他當傻子哄著,說著讓人爆笑的羞事。
這孩子在未來一段時間算記住了,只要家裡有點啥事都往外說。
要是家長及時管住了,打兩次,並且告訴孩子這些事不能說還好。
要是管不住呢,以後這孩子是不是廢了,得多大才能自己明白過來。
他家大人的聲譽和形象是不是就在這一聲聲的玩笑當中毀了。
再回頭看看這孩子,他總有長大的一天,總有明白事的一天。
到時候他一定記得以前有人逗他說家裡的事,拿他取笑當樂呵。
隨著他年齡的增長,有人還會提出來這段往事當笑話。
他們當笑話,可這個時候就是孩子心中的傷口了。
再玩笑,就是在傷口上撒鹽。
有懂事的自強自立,通過提升自己獲取成就,讓那些人閉嘴。
可這樣的孩子又能有多少呢。
多數是用同樣的手段報復下一代,成為他們討厭的那種人。
把這些行為複製下去,讓大家有了新的笑話。
有禁不住逗的,長大了反應過來,再遭到戲弄,抄起刀就把對方宰了。
就一段記憶裡的往事,就一段由笑話開始的悲劇,就因為白活三十幾年,長了一張嘴,把命搭裡了。
就算這孩子上了庭,人家審問他,交代了事情的經過。
審他的人都要說一聲那人死的活該,這孩子可惜了。
這樣的孩子已經走上了不歸路,救不回來了,他已經決定要用暴力來反抗這種戲弄,這種源自小時候根深蒂固的仇視。
如何解決得了,如何化解他們的心傷。
遠走他鄉,可以。
功成名就,可以。
隨波逐流,也可以。
唯獨所有人不願意看見,但還存在的現象就是,有人還在為了一己之私,一時的笑話胡亂逗孩子。
大院裡的棒梗,少小喪父,他願意家裡由女人當家,願意母親是那個生活和工作的狀態嗎?
你當他是小孩子,可街坊鄰居說閒話他聽見了,可都懂了。
不跟家裡說恰恰說明他明白其中的含義,更看得見母親的所作所為。
他自卑的不是母親和家庭,而是他自己年幼,沒有能力改變這一切。
相信所有人都認同一點,那就是人生而無罪,孩子都是好孩子,只是教育環境出了問題。
西方那種把人生下來就有罪的論述當做思想核心來信奉和用金錢、時間等來贖罪的論調,純純的愚昧思想和唯心主義。
棒梗長歪了,一多半的原因就是沒遇著好鄰居。
真要有偷東西的情況,要麼領他去找家大人去說說。
不要求對方返還什麼賠償,只是要求對方教育好孩子,別長歪了就好。
懂事的家長自然會告訴孩子偷東西是不對的,拿人家東西也是不對的。
這孩子下次絕對不敢偷拿人家東西,更不敢輕易犯錯誤。
你瞅瞅棒梗以前的環境,偷傻柱的吃食,傻柱光逗不問,還覺得這是好玩的事,小子哪有不淘的。
再看看賈張氏和秦淮茹為了口吃的沒見識的模樣,竟然想著驕縱棒梗學壞繼續做這種事。
這樣的環境,孩子長大了能是好孩子,那老天爺也太特麼不長眼睛了。
為什麼現在這小子有點人樣了?
因為他有了畏懼之心,知道他要是敢做錯事,真有人收拾他。
再加上家裡條件好了,他媽成了廠幹部,家裡再不缺伙食和生活物資,又怎麼會去偷呢。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
孩子長大了,知道好歹了,賈張氏和秦淮茹也有了見識,知道該如何要臉地生活,如何教育孩子。
再看看傻柱,他自己也有了孩子了,也知道該如何做是對孩子好了。
你讓他再像以前那樣逗式李姝,他也不願意,李學武更不願意。
養活孩子不易,教育孩子更不易。
真要是有壞人威脅到了自己孩子的成長環境,李學武可做不出孟母三遷的舉動。
他還是遷別人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