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文弄沫 作品

第522章 你是不是在外面有人了?(第2頁)

 

不僅僅是工業,還要全面地瞭解各分廠的管理情況,摸底調研,為了企業晉級和工業化做準備。

 

最後便是討論以鍊鋼廠為核心,以鍊鋼工業為產業支撐,在鋼城打造集成化產業的可實施性目標。

 

尤其是,目前將要開展的奉城一機廠收購案調查工作,會議上所有人都講了各自的意見和建議。

 

李懷德認真聽取了各部門負責人,以及專家團隊的意見,最後看向了李學武。

 

“李副主任,你說說吧。”

 

他手指輕輕敲了敲李學武面前的桌子,講道:“你是咱們廠工業和技術協調的負責人。”

 

“剛剛同志們也都講了一些意見和建議,我聽著是很滿意的,說明大家為了廠裡,都在做貢獻。”

 

李懷德笑著看了眾人,示意了李學武說道:“李副主任剛剛聽的比我認真,我看他把大家的意見都做了記錄。”

 

“集思廣益嘛”李學武順著李懷德的話,笑著說道:“我始終相信,一人計短,十人計長。”

 

“集體的智慧永遠比我閉門造車要強很多。”

 

“哈哈哈——”

 

這個時間其實不算很嚴謹的工作時間,但在會議上,尤其是李懷德主持的工作會議,就顯得很嚴肅了。

 

不過白紗窗簾外綠意盎然的景色不斷飛過,工作上是圓滿完成了考察和調研,個人事務上,滿載而歸,大家的心情其實都很好。

 

聽見李主任和李副主任開玩笑,大家也都笑著鼓起了掌。

 

李學武笑著擺了擺手,等大家停了掌聲,這才開始了發言。

 

“我自己寫了一些經驗,也總結了一些大家的看法。”

 

他看向李懷德點點頭,隨後講道:“這一次咱們收穫最大的,應該屬奉城一機廠了,所以見微知著,我從一機廠開始講。”

 

“七點內容,請李主任和大家參考研究。”

 

“第一,一機廠的發展方向。”

 

李學武看向眾人說道:“一機廠自己有機加工廠,且是奉城最大的機加工廠,我相中它,就是奔著這一點去的。”

 

“咱們要搞機加工,因為收購了一機廠,咱們手裡要技術有技術,要工人有工人,要生產有任務。”

 

“但是,機加工不能咱們自己搞,太吃虧了。”

 

他手指敲了敲桌面,道:“咱們廠的工人和生產體量已經足夠龐大了,咱們不缺技術。”

 

“所以,把一機廠的機加工產業切出來,重新整頓,重新構建組織結構。”

 

“你的意思是……”

 

李懷德插話道:“是等同於與玻璃廠和京城機械二廠的合作模式?”

 

“對,更深層次的合作項目。”

 

李學武點頭確定道:“咱們只承擔技術、設備以及生產和部分工人的條件。”

 

“剩下的管理、基建等等,在保證控股的前提下都交給其他聯合單位。”

 

“這樣做的優點是,節約生產成本,實現工業經濟效益最大化。”

 

給李懷德解釋完,見他和其他人點頭表示理解,這才繼續往下說。

 

“紅星廠會以三產工業的形式控制生產任務,將機加工產業與工業零部件供應鏈對接,在鋼城打造一批集成化產業。”

 

李學武講給其他人,又看向了李懷德,解釋道:“就拿這個條件去跟遼東工業談,首選鋼城,看他們接不接招。”

 

“他們不可能錯過的!”

 

京城三產管理處處長王羽正笑著說道:“紅星廠能切機加工產業,就能切一機廠的其他產業。”

 

“化整為零,這一部分工業是要吸納其他工廠的資金,或者地方工業資金,構建服務於供應鏈體系的集成化產業。”

 

“如果他們不接會怎樣?”

 

李懷德不太明白,李學武剛剛所講的意思,見王羽正接話了,便問向了他。

 

王羽正是調研前正式履新三產工業管理處的。

 

很低調,是谷維潔陪同上任的,簡單的開了個幹部會。

 

不過,李懷德對財務出身的王羽正是很看重的。

 

王羽正也在積極地證明自己,其有這份進步的能力。

 

“不接,紅星廠同樣能在奉城、在鋼城佈局機加工產業。”

 

他笑著看向李懷德介紹道:“但跟咱們合作的企業或者工廠如果是京城的,那對地方經濟和青年就業就是一大損失。”

 

王羽正抬手示意了李學武,語氣暗含恭維地說道:“李副主任這一手算陽謀,遼東工業,鋼城工業,都想要就業。”

 

“現在本地青年就業的機會來了,只要地方企業跟紅星廠合作,拿錢入股,投入基建和管理。”

 

“其實就是資源整合,再合理分配。”

 

李學武看著王羽正點點頭,繼續講道:“第二點,從一機廠選調專業團隊,與京城機械二廠合作,深化流水線設備研產。”

 

“這一項目主要搭配供應鏈進行推廣。”

 

他看向眾人解釋道:“想要推廣供應鏈,無非就兩個方向,一個是上游,機加工企業,一個是下游,生產企業。”

 

“上游機加工產業集群我剛剛已經講了,現在就是像下游拓展。”

 

“幫助電子工業、汽車工業、船舶工業等生產企業改造流水線作業。”

 

李學武攤開手,說道:“工作效率成倍提升,生產成本成倍下降,我們能提供所有的問題解決方案。”

 

王羽正點頭附和道:“我想不出其他企業任何拒絕咱們的理由。”

 

李學武看向他點點頭,笑著說道:“做流水線工業設備,可不僅僅是掌握工業變革的話語權。”

 

“同時,也要為紅星廠電氣化和自動化工業變革做準備。”

 

他看向眾人認真地強調道:“未來工業,一定是電氣化和自動化的天下,這一點早就證明了。”

 

“所以,三年之內,咱們必須拿出相應的工程變革實施方案。”

王羽正很想表現,尤其是在李懷德的面前。

 

不敢說跟李學武一較高下吧,至少要比其他人更懂工業,更懂管理。

 

從李學武講話開始,他的思路一直都在緊緊地跟著。

 

剛剛的幾次附和和插話就能看得出來,他在私下裡是做了功課的。

 

但是,李學武講話從小漸大,由淺入深,到了這一部分,他就跟不上思路了。

 

此時的他跟會議室裡的其他人一樣,低下頭開始記筆記,開始思考李學武剛剛講的是什麼意思。

 

電氣化,自動化……

 

不少幹部在心裡都叫苦不迭,我特麼剛剛搞明白集成化,這又來了電氣化和自動化。

 

李懷德一直都在觀察著聽懂了,也沒有李學武懂。

 

反正這些工作都交給李學武來辦,準沒錯。

 

他只需要抓好組織人事,軋鋼廠的當家人就一定還姓李。

 

“機床,是工業母機,是所有工業實現產業化的基礎。”

 

李學武示意彭曉力,將文件傳給了李懷德一份,另一份交給其他人傳閱。

 

“數控車床,大家可能聽過,不過用的人一定不多,咱們是五八年開始研究,進展十分有限。”

 

“這還是六七年前的車床呢,國外什麼時候開始搞的?”

 

李懷德看著手裡的文件對比和介紹,一目十行也知道這玩意兒是生產利器了。

 

“五二年就搞出了第一臺。”

 

李學武回答道:“此後便成為了精密加工行業的重器。”

 

“我打聽到個消息,前年,機械工業部下屬的機床研究所成立了數控車床研究小組。”

 

“你的意思是,咱們也搞?”

 

李懷德看著他問道:“一機廠有這個技術儲備?”

 

“技術儲備應該是有的,不過一定不全面。”

 

李學武給他眨了眨眼睛,道:“這次機會很難得,去年馹本搞了個國際機床展覽,您記得吧?”

 

“嗯,是在羊城展銷會期間吧?”

 

李懷德記得李學武跟他說過的,跟毛子有關,針對的就是羊城展銷會。

 

“對,就是在那期間”李學武解釋道:“他們在展銷會上展示了一臺數控加工中心。”

 

“哦——”

 

李懷德瞭然了,李學武私下裡跟他說了三禾株式會社駐京辦代表出事了的消息。

 

他伸手在李學武的手背上點了點,表示知道了,這個問題不要講了。

 

李學武點點頭,看向其他人,繼續說道:“一機廠有研究精密加工設備的土壤,未來咱們也要搞精密加工。”

 

“必須儘快實現專業領域的技術佔領……”

 

王羽正聽著李學武的講話,看著手裡的材料,心裡的負擔越來越重。

 

他以前只覺得跟李學武的差距來源於工作範疇,李學武年輕一些,涉獵廣泛一些而已。

 

如果比財務管理,他能甩李學武幾條街。

 

可是,一涉及到這種工業管理,尤其是領導角度看問題,他就知道自己跟李學武差了多遠了。

 

上一個電氣化還沒搞明白呢,現在又有了精密加工和數控車床。

 

李學武對工業脈絡的把握,以及對未來工業發展方向的嗅覺,完全不是偷偷看書就能攆上的。

 

這種無力感和挫敗感,真的很傷人的。

 

“第四點,關於一機廠的組織結構”李學武講道:“精密和規範化加工,電氣化和自動化的佈局,必然領先一個時代。”

 

“在這樣的發展背景下,普通車床仍然是行業內生產的重要工具,所以,產業結構調整,影響組織結構佈局。”

 

他語氣很和緩,但說出來的話刀光劍影,狠絕嚴厲。

 

“一機廠要清除掉60%的管理組織,向扁平化分公司過渡,與集團化進程對接。”

 

“同時,針對一機廠的管理幹部,開展考核和調查,不合格的,或者用不到的,直接清理掉。”

 

李學武擺了擺手,講出這段話,不知道要影響了多少人的職業生涯。

 

“第五點,組織結構變革,人事結構也要變。”

 

他敲了敲桌子,說道:“一機廠切掉機加工廠、組建生產線項目、組建電氣化和自動化項目、組建數控車床項目後,還要再分割。”

 

“工人實施技術考核,與紅星廠人事變革並軌,不合適的堅決要調崗,到勞動隊鍛鍊。”

 

“第六點,年底前,為迎接企業晉級考核,要對所有分支機構主要負責人和部門人員做調整和再調配。”

 

李學武是代表李懷德公佈這一結果的,他說:“紅星廠各機關單位,必須處於75%指標以下運行。”

 

很簡單,額定四人,實際只能用三人。

 

“最後一點,支付方式。”

 

李學武看向眾人說道:“一旦與遼東工業達成協議,我的建議是不要用現金給付,太吃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