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別誤會!(第2頁)
紅星客車廠將獨立建設生產流水線,配套獨立的零部件供應渠道,享用獨立的技術支持。
雙方的投資形勢和佔比並沒有做過多的介紹,主要宣傳的方向還是遵照上面的指示精神,大力發展生產,鼓足力量建設,自力更生,自給自足,艱苦創業。
核心價值觀一定是要明確的,這一點很重要,主持採訪的李學武多次針對這一問題提醒了他們。
當然了,這個時候的記者也不都是乖寶寶,期間就提到了紅星廠的老對手,京城一汽。
他們也知道紅星廠一定有所準備,所以沒有問薛直夫,倒是問了古力同,對於與紅星廠的合作在一汽的角度應該怎麼看。
古力同很想說他站著看也行,坐著看也無所謂。
但是他既然代表京城二汽坐在這了,就得正面回答這個問題。
他也是從形勢、歷史、需要以及雙方的發展訴求等方面做出了兜圈子的解釋,但態度還是很明確的,那就是合作雙贏。
尤其是在汽車零部件產品供應鏈的打造和推廣上,古力同很認同紅星廠的發展模式和思想。
那就是拓展思維,合作共贏。
把生產交給專業的廠,抓好零部件產品質量管理,再管好汽車整裝和運營售後,是未來汽車工業的主要發展方向。
其實這個問題不用問,京城二汽都已經加入到了供應鏈系統內,又怎麼會不給系統站臺呢。
越多的零部件生產企業加入進來,零部件的價格越低,供應速度越高,品質內卷越優秀。
而越多的整車生產企業加入進來不僅僅能帶動零部件企業的發展,還能給這條供應鏈提供更多的驅動和活力。
京城二汽和紅星廠之間的合作就已經產生了紅星客車廠這樣的企業,要是更多的企業展開合作。
公對公合作股份制在這個時候還並不算是很廣泛的開展,但在外企合股都有的情況下,只要雙方願意,合作經營上面是不管的。
比如很有名的橡膠工業公司,就是一種聯合工業的發展模式。
紅星廠現在搞了這麼多聯合工業和聯合三產,如果有一天集團化管理上出現了遲滯發展或者其他問題,完全可以將其拆分合股的。
也就是成立以股份制分公司的形勢進行獨立經營和財務管理。
聯合三產就有這個準備,以三產管理處為核心,完全可以組建合資分公司,只要財務結算清楚。
為什麼要這麼做,為什麼有錢不賺非要搞合作經營,還要獨立運營?
管理企業,或者有這方面經營的人都知道,這叫風險規避。
也就是說,現在順風局都還好說,只要打下去就行了。
但是,一旦出現逆風局,企業週轉運營不開了怎麼辦?
那聯合三產和聯合工業就有了個不是很貼切的名字:殺豬盤。
以紅星廠為例,只要主體企業需要,就可以拋售聯合三產和聯合工業的佔股給合作企業。
對方還不得不接收,因為紅星廠如果因為回血不及時死了,那他們在聯合三產和聯合工業上的投資就都要打水漂了。
紅星廠通過廣泛地出手這些工業和三產項目,獲得大量的現金資源,什麼問題解決不了?
只要渡過難關,起死回生,只要廠裡還有東山再起的能力和資源,就可以回購這些股份。
反正是內部股份,又不是股市上的流通股,重要的是風險規避。
利用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產生的生產效能,再慢慢追回這些股份,到一定的平衡點結束。
所以能看到的是,紅星廠與其他企業合作的項目都是蓄洪區。
而與信用社的合作就是攔洪壩,企業想要發展不僅僅要考慮到順風如何,還要考慮到逆風如何。
一旦出現決堤的情況,那必然是自斷其尾,保住主體性命。
企業最大的現金支出是什麼?
其實是工資,這是每個月都要面對的,對日常經營的壓力很大。
所以你就能看到,經濟下行的時候各大企業都在裁員,減員。
有人問了,這麼大的企業,哪減一下不是幾千萬上億的資產,又何必把自己的優秀員工解聘呢?
減持資產無異於飲鴆止渴,減員才是維持日常經營的必要手段。
大公司的管理你沒當過,集團的hr你沒做過,但對於農民一定很瞭解吧?
你說農民有沒有錢,會不會遭遇經濟危機?
那就不能說會不會的問題了,而是有沒有沒經歷過經濟危機的。
兜裡沒錢給孩子上學了,看病了,不都是經濟危機嘛。
一年到頭忙活地裡的事,兜裡絕對見不著錢,可也還活著,沒餓死,更沒有凍死。
企業也是一樣,只要跟農民似的,孩子不上學了,沒有上學支出,老人不看病了,沒有醫療支出,總能熬過青黃不接的季節。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得到了秋收一起算嘛,打糧的錢還了今年的種子化肥錢,再結算了這半年的賒欠,最後省一點能幹啥幹啥。
明年?明年還這樣,往復循環唄,要不怎麼說人就是復讀機呢。
-----------------
與二汽合作的新聞登報後效果出奇的好,已經有汽車工業相關的企業來函諮詢汽車零部件供應鏈的情況了。
李學武跟李懷德建議,可以定期召開一次供應鏈企業會議。
共同展示和展開自有資源的推廣銷售,同時提出合作意願。
會議可以以貿易會的形勢開展,不僅可以買賣零部件和產品,還能交流技術和生產設備。
這種線下的貿易甚至可以放在貿易管理中心,成為一種定期的活動來開展。
拓展貿易和生產空間是為了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拓展服務和應用產業則是為了提升企業的綜合發展潛能和技術儲備能力。
所以在週五上午,由韓殊作為引薦,李學武陪同薛直夫走訪調研了京城的幾家醫護學校。
著重考察了目前醫療高校的畢業生情況,也瞭解了當前的醫療科學發展情況,為接下來的醫療建設做準備。
走訪的幾個大學都對紅星廠將要建設一座大型綜合醫院的計劃表示了驚訝和懷疑,不敢相信一個工廠要建設這麼大的醫院幹什麼。
還能幹什麼,賺錢唄!
醫療資源的虹吸能力有多高,這裡不做解釋了,不瞭解的人去大型醫院看看有多少進出的人就懂了。
也別說這個時候的醫療全部免費,醫院不賺錢的話,太片面,太刻板印象了,不賺錢醫院怎麼活。
反而是市場化經濟變革的時候,有不少醫院出現了問題。
這個話題太沉重,也太大了,不講了,單說紅星廠搞的醫院。
基本盤是生態工業區內的廠職工和其他住戶需要。
廠職工在京就醫的基礎人數在五萬人以上,算上家屬又要虧大三倍到五倍,再加上虹吸效應。
李學武要求工程部門把醫院做的大大的,哪怕是現在建了要浪費一些資源,也要先搞起來。
等以後人多了,需要了,再建設的時候這土地可就不便宜了。
醫院的樓比主辦公樓還要高,還要大,還要多。
病人多了,對醫生的需要也就多了,沒有醫學院的支持怎麼能行。
所以薛直夫同李學武走訪的這幾家醫學院都有意願與紅星廠展開合作和醫療人員的交流。
主要是想把畢業生以實習的名義分配出去,再跟學校裡養著,實在是養不起了。
為啥李學武要在這個時候建議谷維潔廣撒網,全國撈大學生。
都知道大學生是個寶,但在這個時期,真幹大量招錄的真不多。
且這個時候諸多工廠和單位都還忙著大學習呢,誰會關心廠裡的未來發展和人員基礎結構的調整呢。
韓殊的關係還是很硬的,在座談會上,李學武也是就生態工業區的概念講了紅星廠醫院的情況。
東城區最大、實力最強、綜合能力最強、醫療設備最先進、醫療力量最好……反正不怕花錢。
前面說什麼都沒用,後面六個字可抵萬金,老李的原話。
不僅要在京城建設綜合型醫院,還要在鋼城建設紅星第二醫院和療養院。
條件合適的時候,還要兼併幾家醫學院,打造集團所屬的醫療體系。
在現有的規劃和計劃中,醫療和教育的地位是對等的,這兩樣與住房構成了紅星廠福利待遇體系的支柱。
也就是說,這三樣建設好了,其他的福利待遇有所不及,也會遠超其他企業。
而這種軟實力對企業的發展是很有支持力度的,招收大學生的時候給對方說明了,三年後包分房,子女從幼兒園到進廠一條龍,企業有自己的也是最好的綜合型醫院。
你就說,什麼樣的工程師和大學生招不來,未來越發展越好。
打造醫療體系的背後是對醫藥體系的錨定和標註。
有了獨立的醫療體系,再反過來發展中醫藥體系,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山上的中草藥種植研究可有一年了,再過一年兩年的有了成果,就是收穫的時間了。
內地的中醫藥發展現在這個時期是很迅猛的,雖然技術上有限制,西醫的發展也蓋過了這種勢頭。
但不可否認的是,這個時期的廣大農村是以中醫為主要治療手段的,西醫的白藥片雖然靈,但還沒有這麼快佔據市場。
更重要的是,中草藥的種植與開發是要對外的,五豐行就有意與紅星廠開展藥物工程的合作。
但是,李學武堅持建議李懷德再等一等,等到與京城中醫院合作的中草藥種植技術發展成熟後。
也就是說,要佔據主導地位,以絕對的優勢攻克港城的醫藥市場。
你說內地用中藥的多,其實港城也多,東南亞更多。
且主要的藥材都是從內地出去的,都是生藥,加工在外面。
原材料能賺幾個錢,李學武建議李懷德做成品中藥,是帶包裝的那種,直接賣技術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現在李順手裡的藥方不是太多,用箱子裝了幾大箱子而已。
珍本醫術早就妥當保存了,這是李家的傳家寶。
醫療機構與醫藥機構並行開發,就算是現在的醫療體系,紅星廠也不會吃虧的,更不可能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