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956章 國師陳平安


 
第956章 國師陳平安

 
    陳平安下了梯子,在書架上隨便揀選出一本書,是專門講述處世之道的清言集子。

 
    翻書很快,書上好些聖賢道理,看得陳平安深以為然,什麼穠豔場懶回顧,什麼疾風驟雨時,正是豪傑腳跟立定處。

 
    陳平安總覺得都是在對自己說的,一下子就膽氣橫生,比喝酒管用多了。

 
    況且陳平安很早就自己琢磨出了個道理,與親近之人,不要說氣話,不可說反話,尤其不要不說話。

 
    將手中那本書籍放回書架,沒來由想起桐葉洲黃花觀那個龍洲道人,陳平安笑了笑,有樣學樣,輕輕以手掌推了推周邊書籍,位置齊平,絲毫不差。陳平安大步走出書樓,開了院門,想了想,陳平安就沒鎖門,萬一還得回來,白白多件事情,畢竟是師兄的宅子,飛來掠去的,不合適。

 
    至於大驪宋氏皇帝和太后那邊,來與不來,都不重要,來了,對雙方都好,不來,陳平安已經根本無所謂,因為已經打算在京城這邊多看幾天的書。

 
    既然猜出了師兄崔瀺的用意,那就很簡單了,難得有這麼不用分什麼公私的好事,下黑手捅刀子,怎麼狠怎麼來。再者陳平安是突然想起一事,如果按照文脈輩分,既然宋和是崔師兄的學生,自己就是是大驪皇帝的小師叔了,那麼為師侄護道幾分,豈不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可如果你宋和道心不夠,那就換個道心足夠的人來當皇帝好了,反正一旦揭開老底,被有心人翻開宋氏宗人府的舊賬,皇帝陛下原本屬於名正言順繼承大統的既定事實,都會變得搖搖欲墜,一洲譁然。

 
    而國師崔瀺對宋集薪的考評,大概就是那場寶瓶洲戰事,藩王宋睦的表現,從老龍城到中部大瀆,確實都沒有讓人失望,山上山下,有目共睹。仿白玉京為何留在大驪陪都和大瀆祠廟附近,想必就是一種先生對學生的“善意”提醒,哪怕先生不在了,大驪暫時再無國師,一位君主的修齊治平,還是不能忘。

 
    陳平安甚至覺得大驪朝廷,當年主動提出按照軍功、戰後歸還山河一事,就是師兄在等今天。一來不如此行事,寶瓶洲人心渙散,南方所有藩屬國難以凝聚戰力,再者大戰落幕,若還是那一洲即一國的格局,一旦大驪京城和藩邸形成南北對峙的割據分裂,戰線拉伸如此之長,很容易一打就是幾十年甚至百餘年,到時候整個寶瓶洲就算廢了。

 
    至於宋集薪到底有沒有那個恢復本名的心思?

 
    有。

 
    陳平安當時在濟瀆祠廟之內,就察覺到了宋集薪的那份野心勃勃,只是宋集薪太過忌憚國師崔瀺,這些年才隱忍不發,始終恪守臣子本分行事。

 
    不然宋集薪這位大驪藩王,與寶瓶洲幾乎所有的山上勢力,尤其是跟大驪邊軍的關係,可不是一般的好。

 
    至於說治國之士,大驪陪都的六部衙門,裡邊的一位位文武棟樑,都曾人人直面戰爭,哪個不精通事功學問,既負才學,又極務實?而且相較於京城官員,南邊官場多是正值青壯的文官武將,再者,就像那個綵衣國胭脂郡的劉高華,為何寧肯舍了家鄉一國尚書不當,都要在陪都廟堂當個中層官員,而這種潛移默化的認同,本身就是昔年大驪各個藩屬國對藩王宋睦的認同。

 
    所以大驪京城這邊,皇帝不敢妄動早已根深蒂固、底蘊深厚的陪都,藩邸則是不知國師崔瀺的後手安排,故而一直相安無事。

 
    如果說來大驪京城之前,陳平安的底線,是從大驪太后手中取回那片碎瓷,哪怕因此與整個大驪朝廷撕破臉,大不了就先幹一架,然後搬遷落魄山在內的眾多藩屬,去往北俱蘆洲南部某地,落地生根,最終與建立在桐葉洲的落魄山下宗,雙方遙相呼應,中間就是個大驪,反正就是與大驪宋氏徹底卯上了。

 
    那麼現在,陳平安就不是隻取回瓷片這麼好說話了。

 
    比如,禪讓。

 
    南藩北上,入京稱帝。

 
    說到底,還是要看那位皇帝陛下的選擇。

 
    小巷不過走出幾十步路,陳平安就開始仔細思量起這裡邊的廟堂、邊軍、山上三條主幹脈絡,再牽連出粗略計算至少十數個環節,比如宗人府老人,所有上柱國姓氏,各大巡狩使,以及每個環節的繼續開枝散葉……歸根結底,還是追求個一國世道的太平無事。

 
    只是陳平安渾然不覺,當下所想之事,自己所做之事,其實恰似一位大驪國師。

 
    而之前的百餘年光陰,繡虎崔瀺,每次上朝議事,或是退朝返回,也是這般緩緩而行在巷中,獨自一人,獨自思量。

 
    臨近巷口那邊,陳平安發現那個少年趁著師父不在,這會兒正蹲在小巷口子那邊偷偷喝酒,時不時偷瞄幾眼街道,看看有無師父的身影。

 
    聽到了巷子裡的腳步聲,趙端明立即起身,將那壺酒放在身後,滿臉殷勤問道:“陳大哥這是去找嫂子啊,要不要我幫忙帶路?京城這地兒我熟,閉著眼睛隨便走。”

 
    也就是雙方關係暫時不熟,不然就這附近地界,再鳥不拉屎的地兒我都拉過屎,趙端明都能拍胸脯說得問心無愧。

 
    陳平安停步問道:“端明,你有喜歡的姑娘嗎?”

 
    趙端明如今對自己這個名字,那是滿意至極,只是陳劍仙這個不合時宜的問題,問得讓他心裡不得勁,大半夜聊啥姑娘,當我是在喝花酒嗎?少年嘆了口氣,“愁啊。我年紀也不小了,喜歡的姑娘是有的,喜歡我的姑娘更是不少,可惜每天就是修行修行,修他大爺個修行,害得我到今兒還沒與姑娘啃過嘴呢。曹酒鬼沒少拿這事笑話我,他孃的四十來歲的人了,晚上連個暖被娘們都沒有的一條老光棍,還好意思說我,也不知道誰給他的臉,喝酒沒醒吧,不跟他一般見識。”

 
    然後少年就發現那個青衫劍仙也嘆了口氣。

 
    愁矢百中,從不落空。

 
    趙端明立即遞過去一捧鹹乾花生,陳平安也送了少年一壺酒水,少年就收起自己那壺,從曹酒鬼那邊蹭不來好酒,那就是個只會到處賒賬的窮光蛋,揭開了泥封,仰頭抿了一口,問道:“陳大哥,哪兒的酒水,喝著勁兒不小。”

 
    陳平安笑道:“我跟人一起開了個小酒鋪,有賣這青神山酒水。”

 
    少年恍然道:“我就說嘛,這酒水一喝我就曉得門道了,這不剛剛入口,我就嚐出了好幾顆小暑錢的味道,一般山頭的酒水,能有這味兒?陳大哥,咱倆誰跟誰,那就說句不見外的,你再送我兩壺酒,我回頭好送師父和曹酒鬼。”

 
    說到這裡,少年一本正經道:“陳大哥你放心,我這個人打小就出了名的老謀深算,今兒咱倆稱兄道弟這事,我除了那個曹酒鬼,保證誰都不說,哪怕回了家都不說。陳大哥你才剛來京城吧,那你是不知道,在那邊,就我家和篪兒街,早個幾年,次次打架,我一隻手打遍兩條街巷無敵手,後來不知道篪兒街哪個不要臉的老王八蛋,洩露了我的修士身份,我才主動讓賢,把頭把交椅給了別人。不然篪兒街那幫蝦兵蟹將烏合之眾,還得被咱們意遲巷壓個好幾年,按照老規矩,每天乖乖夾尾巴做人,見面就得繞路。”

 
    陳平安雙指一捻,將顆花生米拋入嘴中,微笑搖頭道:“認識歸認識,酒水不能再白送兩壺了。”

 
    趙端明試探性問道:“陳大哥,算我欠賬行不行?”

 
    陳平安搖頭道:“小本買賣,概不賒欠。”

 
    不著急去往客棧,就幾步路遠的地方,去早了,寧姚還未返回,一個人杵在那邊,顯得自己居心不軌,擺明了是心急吃熱豆腐,去晚了,也不妥,顯得太不上心。

 
    “對了,陳大哥你今年多大了?像你這麼年輕有為又相貌堂堂的劍仙,嫂子找你當道侶,確實也不奇怪。”

 
    “年紀不大。你現在什麼境界了?”

 
    “我啊,還沒到玉璞境。”

 
    “可以可以。”

 
    “陳大哥,嫂子這麼好看的女子,境界又高,你可得悠著點,明裡暗裡喜歡她的男人,一定茫茫多,數都數不過來。”

 
    “端明啊,你還是年紀太小,有些事就不懂了,我媳婦這樣的女子,一般男人都不敢喜歡,就算愛慕,也只敢偷偷藏在心裡。嗯,倒是有個不怕死的,然後被我打暈掛樹上去了。”

 
    “誰啊,膽兒肥得沒王法了,陳大哥你報個名字,小弟回頭就幫你收拾去。”

 
    “巧了,他如今就在京城當官。”

 
    “誰啊,官大不大?在不在意遲巷和篪兒街混?”

 
    “他叫趙繇,官不算大,才是你們京城的刑部侍郎,好像宅子就在你們意遲巷。”

 
    “……”

 
    “這就怕了?都說馬糞趙氏最混不吝,是大驪官場罵人的話嗎,顯然不是,夸人才對,可我看你,懸。”

 
    “陳大哥你說笑話呢,一個刑部侍郎而已,我請他來,求他來!”

 
    “呦,趙侍郎,這麼巧,路過啊。”

 
    少年趕緊轉頭,有個屁的趙侍郎,鬼都沒一個,少年大笑道:“他來了才好,官兒是大,可這麼個文文弱弱的讀書人,手無縛雞之力,我都不用施展什麼神仙術法,只需一拳下去,再一腳,就讓他打哪兒豎著來,就橫著回哪兒去……”

 
    陳平安拍了拍少年的肩膀,忍住笑,“打住,趙侍郎真來了,你再說下去,就要被他聽了去,這傢伙心眼小,喜歡記仇。”

 
    少年使勁點頭道:“一個大老爺們,記仇確實不好,不大氣。”

 
    陳平安附和道:“多半是修心不夠。”

 
    寧姚悄然回了客棧,故意隱匿身形,這會兒還是慵懶趴在桌上,順便聽著小巷那邊的閒聊,她有了些笑意。

 
    可憐那少年,都不知道被那傢伙拐到哪條溝裡去了。

 
    陳平安走出小巷,籠袖停步,等著那位師侄的走近。

 
    如今自己的師侄好像有點多,宮裡邊的皇帝陛下,眼前的刑部侍郎,還有那個昔年擔任槐黃縣首任縣令的吳鳶。

 
    街上那邊,大驪朝廷工部衙門的幾位供奉修士,正帶著人在那邊修繕街道,瞧見了那位青衫劍仙,也無言語,視而不見。

 
    若是一般的山下王朝,是絕對會晾上一夜的。

 
    大驪京城,是一個最幸運的地方,因為來了一個繡虎。

 
    短短百年,就為大驪王朝打造出了一支邊軍鐵騎,置死地可生,陷亡地可存,處劣勢可勝。偶有戰敗,武將皆死。

 
    趙端明在拐角處探頭探腦,這位趙侍郎,以前只是遠遠看過幾眼,原來長得真不耐啊,說句良心話,論打架本事,估計一百個趙侍郎都打不過一個陳劍仙,可要說論相貌,兩個陳大哥都未必能贏對方。

 
    趙繇先與一位相熟的大驪工部官員打了聲招呼,然後蹲在那口“水井”旁邊,看了幾眼,這才走向小巷這邊,與陳平安作揖行禮,微笑道:“見過陳山主。”

 
    陳平安笑著搖頭道:“都是同鄉,客氣什麼,喊師叔就行。”

 
    一直豎起耳朵偷聽的少年,陳大哥跟外人說話,有點嚼頭啊。

 
    趙繇問道:“寧姑娘還沒回來?”

 
    陳平安伸長脖子,看了看街道兩側。得遠一點,才有大樹高枝。

 
    趙繇笑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趙繇對寧姑娘的愛慕之心,天青月白,沒什麼不敢承認的,也沒什麼不敢見人的,陳山主就不要故意如此了。”

 
    陳平安笑呵呵,用驪珠洞天的家鄉方言,與趙繇說了句少年打死都聽不懂的言語,若是換成大驪官話的諧音,就是……都陰邊了我是痴嚴浪嚴寫新設……這他孃的都什麼跟什麼啊,趙端明聽得一頭霧水。

 
    寧姚忍俊不禁,她知道陳平安在說什麼,因為當年曾經聽過的小鎮方言,她後來都會用諧音一一記錄下來,比如這句話,就是陳平安在教訓趙繇,都大晚上了,還是痴玩浪玩的,小心點。

 
    這在他們兩個的家鄉那邊,算是一句家中長輩罵頑劣晚輩的口頭禪。

 
    訥行也飲食。他拉事?

 
    來找你有事。什麼事?

 
    少年趙端明聽得是如墜雲霧,客棧那邊的寧姚,倒是已經坐起身,單手托腮,聽得津津有味,她都聽得懂嘛。

 
    趙繇突然以大驪官話說道:“我剛得到一個消息,師祖到了仿白玉京,開始與人坐而論道了。”

 
    陳平安點頭道:“我肯定比你早知道。”

 
    吵架有意思嗎?還好,反正都是贏,故而對於自家先生而言,當真滋味一般。

 
    最大意思,還是個吵架為何。

 
    何謂聖人,以學問扶正人心,以道法縫補天地。

 
    一人合道之所在,寶瓶洲,桐葉洲,扶搖洲。

 
    三洲山河大地,草木生髮,花開尤豔,枯木逢春,水運凝聚,山根彌合,夏日炎炎,乾旱處天降甘霖。

 
    這份天地異象,如今還被浩然天下無形“壓勝”的陳平安,當然會比趙繇更早感知。

 
    趙繇忍了半天,說道:“陳平安,你跟我到底較個什麼勁?”

 
    陳平安說道:“看你不爽。”

 
    趙繇氣笑道:“寧姑娘又不喜歡我,你不爽個屁啊。”

 
    陳平安咦了一聲,“天底下竟有如此與師叔說話的師侄?”

 
    趙繇深呼吸一口氣,說道:“沒事了,我今晚就是過來見一見你這位勞苦功高的小師叔。”

 
    陳平安突然說道:“其實沒這個必要,好好當你的官,很多事情,別摻和,最少暫時別摻和。”

 
    這句是真心話。陳平安到底還是希望家鄉小鎮走出去的同齡人,在外邊都混得好些,不至於太過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