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567章 我很好,你還好嗎?(第2頁)

 
    那個差點被嚇破膽的桃魅趕緊附和道:“有理有理,這話應該聽上一聽。”

 
    小道童手臂挽著那把以英靈白骨做柄的雪白麈尾,猶豫不決。

 
    一言不合,打打殺殺,這不是小玄都觀道人該做的事情。

 
    可對方既然是來鬼蜮谷歷練的武夫,雙方切磋一番,總沒有錯吧?師父不會怪罪吧?

 
    就在此時,一位金甲力士大踏步而來,望向小道童的背影,沉聲道:“徐竦,真君請這位公子去觀內一敘。”

 
    小道童怒道:“這傢伙何德何能,能夠進咱們小玄都觀?!”

 
    金甲力士對小道童的火冒三丈,視而不見,已經轉頭望向剛剛戴好斗笠的陳平安,“這位公子,我家真君有請,若是不急著趕路,可以去我們小玄都觀飲一杯千年桃漿茶。”

 
    陳平安抱拳婉拒道:“誤入桃林,已經打攪你家真君的清修,實在不敢去貴觀叨擾,就此離去。”

 
    金甲力士點點頭,“既然如此,我也不便挽留,以後若是再想入觀飲茶,只管來此號令桃魅,讓其領路。”

 
    陳平安轉身離開桃林。

 
    名為徐竦的小道童冷哼道:“走了更好,省下一杯那蒲骨頭才喝過三次的桃漿茶!”

 
    桃魅在地底下諂媚道:“是哩是哩,這人好生不長眼,天大福緣也給錯過了。下次再來桃林,我便躲起來,再不見他了。”

 
    徐竦怒道:“師父法旨,你也敢兒戲?!”

 
    桃魅立即求饒道:“不敢不敢,萬萬不敢。”

 
    一座遍植桃樹的古雅道觀內,一位鶴髮童顏的老道人,正與一位乾瘦老僧相對而坐,老僧骨瘦如柴,卻披著一件異常寬大的袈裟。

 
    老道人微笑道:“這一拳如何?”

 
    老僧緩緩道:“過剛易折。”

 
    老道人瞥了眼桌上一杯茶,又問,“你覺得這杯桃漿茶,需不需要留著?你猜那年輕人會不會重返桃林,來這觀中一飲而盡?”

 
    老僧神色木訥,“言多必失。”

 
    老道人未戴道冠,繫有逍遙巾而已,身上道袍老舊尋常,也無半點仙家風采。

 
    他輕輕嘆息,“壁畫城三位神女已經走出畫卷,各隨其主。又有別洲上五境修士與那賀小涼聯袂闖入鬼蜮谷,去往京觀城,楊崇玄還有抓住福緣的跡象。如果那蒲禳再折騰出一點動靜,惹了竺泉親自出手,這鬼蜮谷,徹底亂成一鍋粥後,咱們這處僅剩的世外桃源,說不定也要與清淨無緣了。”

 
    枯槁老僧點頭道:“真君遠見。”

 
    聽到蒲禳二字之時,老僧心中默唸,佛唱一聲。

 
    老道人其實已經察覺到對方的心境異樣,只是雙方知根知底,無需多說。

 
    老道人舉目望去,“你說於我們修道之人而言,連生死都界限模糊了,那麼天地何處,才不是牢籠?越不知道,越易心安,知道了,如何能夠真正心安。”

 
    老僧思量片刻,低頭合十,露出那一雙乾枯卻呈現出金黃色的手掌,“貧僧佛法,尚且撐不起這件袈裟,如何能見佛祖,如何能問一問這千古疑難。”

 
    老僧緩緩起身,雙手合十,行了一禮。

 
    老道人不與這位老友講究繁文縟節,點頭而已。

 
    老僧一步跨出,便身形消逝,返回了那座大圓月寺,與小玄都觀如出一轍,都是桃林當中自成小天地的仙家府邸,除非元嬰,不然任人在桃林兜轉千年,也見不著、走不入。

 
    寺廟內,梵音嫋嫋,有老和尚坐在蒲團上坐定,有僧人在廊道低頭緩行,有小沙彌在樹下勤快掃地,各自忙碌,兩兩之間,並無言語交匯。

 
    枯槁老僧站在原地,視野中,那些僧眾,其實都是一具具白骨而已。

 
    繞過了那座雲霧瀰漫不見金佛的大雄寶殿,老僧雙手合十,神色虔誠,默默向前行去。

 
    這位金身羅漢幾乎大圓滿的老僧身旁,陸陸續續,有一位位與他眉眼相似卻年齡懸殊的和尚,身披不同袈裟,憑空出現,總計四位,各有問話,只是老僧只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只是前行。

 
    一位年少僧人神色惋惜,道:“為何不飲下那杯桃漿茶?喝了就可以少去數年修行!離著西方淨土佛國,便更近了一步,哪怕半步也好啊。”

 
    一位中年僧人怒氣衝衝,對著老僧暴喝如雷:“你修的什麼佛法?鬼蜮谷那麼多魑魅魍魎,為何不去超度!”

 
    一位身披華美袈裟的僧人,神色倨傲,斜視老僧,嗤之以鼻道:“這般苦修,非是正法。”

 
    一位年齡相貌與老僧最接近的老和尚,輕聲問道:“你是我?我是你?”

 
    最後一位身材修長的年輕僧人,背對著始終步伐堅定、緩緩前行的老僧,年輕僧人望向一處桃花爛漫的竹木藩籬,痴痴念道:“桃花嫣然出籬笑,似開未開最有情。”

 
    老僧身形微滯,只是很快就大步向前,片刻之後,又恢復平常腳步。

 
    若是不抬頭看,凡夫俗子進了這座寺廟,只會覺得陽光普照。

 
    其實一抬頭,就會看到是一輪勾月懸空的光景。

 
    小玄都觀內,老道人來到一棵高聳入雲的桃樹下,蹲下身,雙指捻出一些泥土,輕輕搓動。

 
    老道人指尖泥土,是那山上修士夢寐以求的萬年土,重如金鐵。

 
    老道人沉默無言。

 
    土壤實則也有年歲一說,也分那“生老病死”。世人皆言不動如山,其實不全然。歸根結底,還是俗子陽壽有數,光陰有限,看得模糊,既不真切,也不長遠。所以佛家有云,佛觀一缽水,四萬八千蟲,而大圓月寺那個老僧便以此作為禪定之法,只是看得更大一些,是賞月。

 
    至於這位老道士,則是看得更靜一些,看這些泥土死物的歲月變遷。

 
    道觀寺廟為鄰,與那老僧更是各說各法已千年,還是沒能爭出個高低。

 
    現在就看是自己先成天君,還是老僧先證菩薩了。

 
    小道童徐竦戰戰兢兢來到師父身邊,發現師父正在沉思,徐竦便噤口不言。

 
    老道人沒有轉頭,開口笑問道:“在觀外,非但沒能抖摟威風,還給一個年輕武夫教訓了一通,你覺得他那番話,說的有理嗎?”

 
    小道童手捧拂塵,悶悶不樂道:“說得有理,與我何關。”

 
    老道人點點頭,丟了土壤,以潔白如玉的手掌輕輕抹平,站起身後,說道:“有靈萬物,以及有情眾生,漸次登高,就會越來越明白大道的無情。你要是能夠學那龍虎山道人的斬妖除魔,日行善事,積攢功德,也不壞,可隨我學無情之法,問道求真,是更好。”

 
    老道人笑了笑,“無情之法,不是教你暴虐行事,濫殺無辜,而是要多看看那四時成歲,天地有常。”

 
    小道童鄭重其事地向師父打了個稽首。

 
    老道人轉頭望向大圓月寺方向,輕聲道:“貪嗔痴慢疑,若五毒不除而一味埋頭苦修,那終究是不是正法禪定,而是邪定。”

 
    老道人再望向桃林之外的北邊,“徐竦,你若是暫時悟不出大道,不妨去嘗試一下,選擇當個世俗眼中的好人,只是切記,涉世行善,跟這個世道還給你的好與壞,關係不大。殊途同歸,這也是無情之法……之一,道法自然。”

 
    小道童搖頭道:“做不來那種好人。”

 
    老道人不置可否。

 
    小道童小心翼翼問道:“師父,真正的玄都觀,也是這般四季如春、桃花盛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