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511章 吾心安處打個盹兒(下)(第2頁)

 
    眾生百態,甘苦自知。

 
    這封妙筆生花的仙家邸報上,那些被當做茶餘飯後談資樂子來寫的瑣碎小事,真正落在那些門戶頭上,就是一樁樁生死大事,一場場破家流徙的慘事。

 
    書簡湖比起一座不太起眼的石毫國,更加翻天覆地,更加動人心魄。

 
    今年入秋開始,蘇高山開始“秋後算賬”。

 
    以粒粟島、黃鸝島、青冢天姥等島嶼為首的書簡湖山頭,紛紛向大驪宋氏投誠,願意交出一半家底,以及那本意義重大的祖師堂譜牒。

 
    蘇高山在池水城範氏府邸,設下宴席,不過僅是以他的名義,派遣了一位不過是從三品的麾下武將,以及幾位從各地軍伍當中抽調而出的隨軍修士,負責露面款待群雄。

 
    蘇高山竟是連這點面子,都不樂意給那些乖乖依附的書簡湖地頭蛇。

 
    對此陳平安倒是沒有半點意外。

 
    先前他以青峽島供奉牌和太平無事牌,向大驪鐵騎遞交“名帖”,說想見一見那位主將,最後蘇高山傳回的答覆,很乾脆,一聽就是這位大將軍的親口言語,就兩個字,“滾蛋”。

 
    談不上惱火或是憋屈,陳平安只是有些無奈而已。

 
    至於失去劉志茂坐鎮的青峽島,一樣不甘落後,以素鱗島田湖君、金丹俞檜為首的勢力,幾位在書簡湖足夠呼風喚雨的金丹修士,一樣在那場宴會上,落座於池水城範氏府邸,但是位置並沒有最靠前,甚至還不如天姥島。

 
    這就是書簡湖的山澤野修。

 
    敢拼命,能認慫。局面大好,當得了祖宗,形勢不妙,做得了孫子。

 
    陳平安猜測,也有一些島嶼修士,不願意就這麼雙手奉上半數家業,不過應該不用大驪鐵騎和隨軍修士出手,粒粟島譚元儀、黃鸝島那雙金丹道侶在內的勢力,就會幫著蘇高山擺平所有“小麻煩”,哪裡需要蘇大將軍勞心勞力,樂得將那些顆人頭和島嶼家當,給蘇高山當作賀禮。

 
    但是蘇高山在書簡湖的刀切豆腐,關鍵原因,除了他這一支鐵騎自身戰功顯赫,以及書簡湖野修的貌合神離、擅長見風使舵之外,其實另外一位大驪主將曹枰的勢如破竹,也很重要,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傳聞大驪藩王宋長鏡,將會親自陪著一位宋氏皇子,巡視曹枰麾下鐵騎與朱熒王朝對峙的那條邊境線。

 
    陳平安放下邸報。

 
    雙手籠袖,陷入沉思。

 
    劉志茂的生死,目前還沒有確切消息。

 
    以常理來說,蘇高山對於劉志茂這種知曉審時度勢的大修士,還是會拉攏居多,況且劉志茂還是最早投靠大驪的半個自家人。

 
    問題就出在宮柳島那撥被劉老成說成“嘴臉不討喜”的外鄉修士,身份依舊沒有水落石出。

 
    看來是這撥人決定了劉志茂的生死榮辱,甚至連劉老成都只能捏著鼻子認了,讓蘇高山都沒辦法為自己的功勞簿錦上添花,為大驪多爭取到一位唾手可得的元嬰供奉。

 
    好大的來頭。

 
    陳平安揉了揉眉心。

 
    難道是元氣大傷的桐葉宗?一咬牙,狠下心來,搬遷到書簡湖?

 
    可是這需要付出太大太大的代價,修士可以浩浩蕩蕩遷徙別洲,但是桐葉宗轄境內那些經營數千年的山水氣數,可帶不走。

 
    涉及到兩洲之地的大遷徙,除了洞天福地的靈氣,可以另說,其餘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