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戲諸侯 作品

第485章 世間人事皆芥子(上)


 
第485章 世間人事皆芥子(上)

 
    池水城那範氏高樓,已是人去樓空。

 
    這座池水城最為巍峨的閣樓,本是範氏引以為傲的觀景樓,客人登門,此處必然是首選。

 
    只是如今範氏不但將這座樓圈禁起來,任何人都不得踏足,竟然還有些閉門謝客的意思,門可羅雀,門外街上,再無車水馬龍的盛況。

 
    範彥今天就站在樓下,作為範氏真正的主人,如果是以前,既然是他親自頒佈的禁令,當然可以不守規矩,登自家樓欣賞湖景,算什麼。

 
    但是範彥不敢。

 
    這個騙過了幾乎所有書簡湖人的池水城“傻子少城主”,到現在還沒有緩過來,就像心鏡上邊,被人用刀子刻畫得亂七八糟,這會兒一想到那把刀子,尤其是手持刻刀的那個人,他就心肝直疼,想一想那人那刀,範彥就會真的頭疼欲裂。

 
    在崔東山離開池水城的那一天。

 
    當時書簡湖還尚未下了那場初雪,結果範彥就迎來了差點被活活凍死的一場人生大雪,即便是現在,範彥都覺得寒意刺骨。

 
    那天,崔東山把他範彥喊了過去。

 
    在這之前,範彥在頂樓被自己爹孃扇了幾十個響亮耳光,離開後,在範氏密室,範彥就讓親生父母,當著自己的面,互相扇耳光,兩人扇得滿嘴流血,鼻青臉腫,而不敢有絲毫怨言。

 
    然後沒過幾天,範彥就去“覲見”了那個白衣少年。

 
    兩人一起憑欄賞景。

 
    崔東山一個蹦跳,飄落坐在欄杆上,開始說起了讓範彥當時就心驚膽戰的“肺腑之言”,只是範彥哪敢讓那人閉嘴,只能聽著。

 
    崔東山說道:“無知是一種很舒服、很幸福的狀態。當一個人走得再高一些,自以為是,就更美妙了。因為對於幸運和不幸的緣由,都不懂,受著便是。熬得過去,還是一條好漢,熬不過去,罵罵老天爺。我沒有說這樣不對,甚至我偶爾還會很羨慕這樣的兩種狀態。”

 
    “我曾經與自己的第一位先生,遠遊四方,有次去逛街邊書肆,遇上了三位年輕不大的讀書人,一個出身士族,一個貧苦出身,一個雖然穿著樸素,瞧著還算儒雅風流,三人都是參加州城鄉試的士子,當時有位妙齡女子待在那邊找書看。”

 
    “有錢的書生,想要吸引漂亮女子的注意力,便隨手抽出一本書籍,開始誇誇其談,沒錢的書生,唯唯喏喏,是真有些佩服的,畢竟窮書生,發跡之前,可看不到幾本書。”

 
    “書肆掌櫃是一位落魄文人,忍了半天,最後實在是聽不下去了,便還算有理有據,說了幾句。”

 
    結果給有錢書生指著鼻子,說我出身郡望大族,家學淵源,自幼就有明師授業,諸子百家學問我早早都看遍了,還需要你來教我做人的道理?你算個什麼東西?”

 
    “我那窮酸先生就當起了和事佬,沒辦法,他這輩子最喜歡在小事上搗漿糊,總覺得人人都沒那麼錯,就算有錯,都是可以改的。他就一邊勸說掌櫃莫置氣,道理那麼多,誰都有。然後一邊伸手輕輕按下那士子的手指,說這般與人說話,不妥當。便是有道理,都給人覺得沒道理了。”

 
    “那士子也是個燥脾氣的,反手就拍掉了我家先生的手掌,大罵老傢伙一邊涼快去。”

 
    “我家先生當然不會生氣,然後那個瞧著最有儒生風采的年輕人,看似溫文爾雅,笑眯眯說了三句公道話。第一句,‘這裡是賣書的書肆,我們是買書的書生,小心買不著心儀書籍,還要直接給人攆了出去。’範彥,知道妙在哪裡嗎?你肯定知道,妙在先後混淆,不先講一講入鄉隨俗,反而一開始就假設前提,書肆是店主的,若是客人給攆出去,是‘有理’的。真有理嗎?換成任何旁人,都不會覺得吧,所以按照不提對錯的這條脈絡,一旦倒推回去,店主就瞬間成了無理之人,是不是有點小意思?若是旁人不知緣由,只是聽到了這句話,或只是撞見了掌櫃攆人的場景,還願意分對錯嗎?不會吧,人生忙碌,誰樂意探究這些,看個熱鬧而已。所以聽到這句話,我覺得好笑,覺得這個傢伙挺聰明。”

 
    “第二句,‘老先生大概是相中了想買的書籍吧,可別因為這個而偏袒掌櫃,若是如此,就有辱斯文了。我看老先生也是讀書人,為何如此沒有風骨?喜歡對一個賣書之人,如此阿諛奉承?’是不是更有嚼頭了?只要是外人身在店中,為掌櫃說話,那就是阿諛之輩。一些個不願意沾惹是非的看客,即便不認同此理,可是不是都會或多或少心一緊?”

 
    “第三句,‘這位掌櫃的,真要有多高多好的學問,何至於在這裡賣書掙錢?難道不該已經是高居廟堂或是著述傳世了嗎?’如何?有點誅心了吧?這其實又是在預設兩個前提,一個,那就是世間的道理,是需要身份和聲望來做支撐的,你這位賣書的掌櫃,根本就沒資格說聖賢道理,第二個,唯有功成名就,才算道理,道理只在聖賢書籍上,只在廟堂要津那邊,雞飛狗跳的市井坊間,墨香怡人的書肆書店,是一個道理都沒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