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章 猛人王猛
詩仙李白的《早發白帝城》,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做《下江陵》。我們都知道,李白一生幾乎都沒有怎麼正經工作過,一直都在遊山玩水,求仙訪道。
連他自己都在詩中說自己一生好入名山遊。很多人起初都會誤以為這首詩是李白暢遊神州,借三峽美景來抒發自己興奮愉悅的心情。
那麼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呢?又為什麼叫《下江陵》呢?其實這首詩的背後還隱藏著詩仙一生中最狼狽的一段故事。
公元756年,安史之亂的叛軍攻破長安,唐玄宗一行逃出長安城。在行至馬嵬驛時,太子李亨策劃並發動了馬嵬驛兵變,殺死丞相楊國忠,逼死了李隆基的寵妃楊玉環。
父子從此分道揚鑣。李隆基逃亡四川,李亨則逃到了朔方。不久,李亨在靈武擅自登基稱帝,是為唐肅宗,尊李隆基為太上皇。
李隆基聞訊,馬上將自己的其他兒子封為各地節度使,其中第16子永王李璘的實力最為強勁,他一人獨領4道節度使,坐鎮江陵。
李璘可不是什麼善男信女,他的想法是坐擁4道重兵,像東晉王朝一樣割據江東。所以他在到達江陵後馬上就開始招募士兵,私自設立郎官、御史等官職。
李白就是在這個時候加入了李璘幕府。而唐肅宗方面則任命李白的好友高適為淮南節度使,專門前往討伐李璘。結果李璘不戰而走,最終被擒殺。
李白也被以從逆罪被判流放夜郎,夜郎位於現在的貴州遵義附近。
公元758年,已經58歲的李白自旬陽出發,從九江一路逆流而上,過江夏入江陵,終於到達了三峽。三峽地勢險峻,水深陸行船十分困難,尤其是黃牛灘地區。
自古以來就有“高發黃牛,木宿黃牛,三朝三暮,黃牛如故”的說法,意思就是在這地方行船即便是走3天3夜,回頭一看,船還仍然在原地打轉。
逆水行船走了好多天卻又不能寸進,這不正是李白人生的真實寫照嗎?而多年之後的一個重陽節,詩聖杜甫也在夔州見到了和李白同樣的景象。
感慨山河破敗,年老多病,就寫下了“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的詩句,同樣是盤旋不前,杜甫用猿的叫聲來表達自己的哀傷。
於是李白便將自己逆境煎熬、鬱悶難受的心情寄於紙上,揮筆寫下了一首《上三峽》:“巫山夾青天,巴水流若茲。巴水忽可盡,青天無到時。三朝上黃牛,三暮行太遲。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
這真是太難了,巴水忽然像是到了盡頭,可抬頭看看天,感覺永遠也到不了。這個黃牛灘也太難過了吧,走了3天3夜,熬得我頭髮都白了,還是在原地打轉。
看著高聳入雲的巫山,此時已經年近60的李白感覺自己的餘生可能也就交代在那個走也走不到的荒僻之地了。
不過就在這時,反轉來了。此時的李白已經走了快一年時間了。這一年裡,關中地區遭遇了嚴重的大旱,唐肅宗於是下了一道大赦令,釋放全國在押的政治犯。
剛到達白帝城的李白也接到了赦免令。這真是“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欣喜若狂的李白當即調轉船頭,直奔江陵。
學者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說:“昔人論詩詞,有景語、情語之別,不知一切景語皆情語也。”同樣的景色,完全迥然不同的兩種心境。
此時李白的內心既有劫後餘生的喜悅和激動,也有對未來旅程的期待。那個剛剛還讓自己苦悶抑鬱,甚至夾住了青天的三峽,現在忽然就變得流光溢彩,光芒萬丈。
因為順流而下的原因,船也快了很多,真是暢快啊。從白帝城到江陵,1000多里的路程,彷彿眨眼之間就結束了。
李白抵達江陵後,立即就將自己的心情付諸筆尖,寫下了這首《下江陵》:“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