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輕言語 作品

第一百八十六章 春秋時期名將(第2頁)

 第五位:孫臏孫臏,這位在孫武死後100多年出世的孫武后代,生於齊國。由於受過臏刑,故名孫臏。他輔佐齊威王,立下赫赫戰功,成為戰國中期繼孫武之後最傑出的軍事家和戰略家。

 在著名的圍魏救趙,也就是桂陵之戰中,孫臏提出了避實擊虛、急走大梁、攻其必救的作戰方針,使魏軍中計,急忙解除了對趙都邯鄲的圍困,回軍南返急救自己都城大梁,結果被齊軍截擊於桂嶺,一戰之下,魏軍慘敗,魏統帥龐涓也被齊軍俘獲。

 在公元前340年,魏國發兵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時,作戰中孫臏又巧施減灶之計,誘使魏將龐涓輕兵急進,中計被擒,演出了戰爭史上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一幕。他所創造的《孫臏兵法》也成為了我國古代的一部重要兵書。

 第六位:趙武靈王趙武靈王,趙國的第六位國君,即位之初,趙國還是一個實力較弱的二等國家。西北有強秦,東聚於齊,南面受魏之逼,中山國又在其心腹為患。

 為消除自己的心腹之患,吞併中山國,趙武靈王分五次出兵,前後歷經7年,充分利用其他諸國交戰,無暇他顧之機,逐次實現了自己的戰略目標。

 趙武靈王還從北方諸部族和中山國的作戰中深感華夏服飾十分不利於作戰行動,難以與胡服騎射的軍隊匹敵,於是他力排眾議,堅決把胡服推行下去,用不足一年的時間訓練出了一支強大的騎兵,連破中山,臨湖樓反,趙國開始顯名於諸國。

 第七位:白起白起,又名公孫起,戰國時期秦國人。他在戰國七雄兼併戰爭中統率秦軍征戰30多年,指揮大戰10餘次,中小戰鬥不計其數,他屢戰屢勝,取勝如神,成為秦國和戰國時期最負盛名的赫赫戰將。

 在長平之戰中,儘管土地方圓5000裡,人口數百萬,白起僅率數萬士卒,也改於相楚信息,《孫子兵法》曾說“全軍為上,破軍次之”。

 白起用兵深得此理,故其在征戰中著眼於獲取全勝,全部殲滅對手。長平之戰,白起率軍一舉殲敵24萬之眾。

 長平之戰後,秦軍又在白起的統帥下全殲趙軍45萬,成為戰國時期最大的一次殲滅戰,與廉頗、李牧、王翦並稱為戰國四大名將。

 第八位:李牧李牧是戰國後期趙國的名將,曾長期駐守北部邊疆,挫敗了匈奴的大舉進犯,又兩度擊敗強大的秦國,為趙國立下了卓著戰功。

 當時趙國對匈奴的進犯已無法阻擋,急忙派李牧出鎮邊關雁門代郡。李牧到任之後給予匈奴挑戰,但他不許部將出戰,並下令違命者斬。

 趙王得知李牧的行動,認為李牧怯戰,於是便撤了他的職,另派將領前往,結果趙軍屢屢被匈奴擊敗。趙王不得已又請李牧出陣雁門。

 李牧為了徹底打敗匈奴,先派少量部隊出戰,故意戰敗,驕縱敵人。結果匈奴傾全國之兵而出,李牧抓住戰機,一戰而將匈奴十幾萬大軍全部殲滅,匈奴元氣大傷,10多年不敢再犯趙國邊境。

 公元前234年,秦將桓齮率軍繼續攻趙,趙國節節敗退,又是在此危難之時,趙王急調李牧抗擊秦軍。李牧突然率大軍而出,攻擊秦軍大營。

 秦軍只知李牧專守不攻,沒料到趙軍會突然猛攻而來,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驚慌潰敗。然而李牧這位持重穩健之將,後來卻被趙王身邊的奸臣誣陷謀反之罪,挑唆趙王將其刺死。

 第九位:蒙恬蒙恬的祖先為齊國人,從蒙驁起三代均為齊國重要戰將。蒙恬幫助秦始皇滅齊,抗禦匈奴,修築長城,為秦王朝的統一立下了功勳,成為戰國末期的名將。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命蒙恬等率軍滅齊。齊國得知秦軍來攻之後,便大大加強了西面的防禦,與齊軍在西面決戰。但蒙恬卻將攻擊的方向選在了防守薄弱的北面,揮軍而下,直撲齊都臨淄。

 大出齊軍意料,猝不及防,秦軍一舉將齊國並滅,使秦完成了統一中國的大業。秦朝統一六國之後,北方的匈奴不足又強大起來,對秦構成了極其嚴重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