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 慈谿和左宗棠(第2頁)
然而這所謂的中興只是晚清的迴光返照,並不能讓腐朽的大清朝從根本上發生改變,固步自封,保守落後,是中國在西方列強的侵蝕之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872年,時年17歲的同治皇帝到了成婚親政的時候,然而在皇后的人選上兩宮太后發生了分歧。慈安太后看中了狀元公崇綺之女阿魯特氏,而慈禧卻看中了出身大族的富察氏。
同治本人贊同慈安的意思,立了阿魯特氏為皇后,但是慈禧對這個兒媳卻是非常不待見,這也註定了阿魯特氏日後的悲劇命運。次年,同治親政,兩宮太后捲簾歸政,但由於長年掌權,使得慈禧在朝中依然有著相當的影響力。
1875年,同治因感染天花去世,由於沒有兄弟和兒子,慈禧立即立侄子也是外甥的載湉為帝,改年號光緒,繼續與慈安垂簾聽政。
而同治的皇后阿魯特氏則被迫自殺。慈安太后敵後居然很少過問朝政,任由慈禧處理,但是在重大事務上仍需要慈安同意才能實現。
世人評價慈安優於德,慈禧優於才。1881年,慈安太后病逝,慈禧大權獨攬。三年後,慈禧發動政變,罷免軍機大臣,驅逐恭親王,史稱甲申政變。
但是很快慈禧又要面臨捲簾歸政的問題。1887年,時年17歲的光緒開始親政,然而慈禧太后依然通過訓政牢牢地掌握朝政大權。
兩年後,慈禧又將侄女靜芬嫁給光緒為皇后,即為隆裕皇后。然而由於隆裕長相不佳,性格懦弱,不得光緒喜愛。與他一同入宮的珍妃他他拉氏卻成了光緒的紅顏知己。
光緒年輕氣盛,銳意進取,但是苦於受慈禧的管制,雖有皇帝之名卻無皇帝之實,就連自己喜歡的女人也保護不了。
1894年,珍嬪晉封為珍妃,沒過多久就因忤逆太后的罪名被扒掉衣服,打了一頓,降為貴人。雖然很快又復位了,但是已經被慈禧記恨於心。也就是在這一年,本日佔領了朝鮮王宮,驅逐駐朝清軍,並襲擊了增援朝鮮的清朝軍艦。
甲午戰爭爆發,通過30年洋務運動,清朝建立了北洋水師,引入西方軍事工業,自認能擊敗地域狹小,資源貧乏的本日。然而開戰之後的結果卻是讓人始料未及,清軍一敗塗地,被迫在1895年與本日簽訂《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本日。
雖然在俄法德三國的干預之下,本日放棄遼東半島,然而清朝已是顏面掃地。為了償付賠款,清朝不得不向列強大借外債,作為交換,清朝需要將關稅這樣的經濟命脈交給列強把持,換得苟延殘喘。
甲午戰爭失敗後,列強又掀起了新一輪瓜分中國的熱潮。1897年,德國出兵強佔膠州灣,以梁啟超、康有為為首的維新派人士上書光緒帝,立即推行變法,否則國將不國。
次年6月,光緒下詔正式開始變法,發佈了100多條新政,史稱戊戌變法。新政一經發布就遭到了保守派鋪天蓋地的反對,他們聚集在慈禧太后的周圍,極力反對變法。
9月18日,康有為聯絡袁世凱,想讓袁世凱率軍圍攻慈禧,袁世凱滿口答應轉過頭就向慈禧告密,慈禧當機立斷,將光緒軟禁於瀛臺之中,下令捕殺維新派。再度臨朝訓政,歷時百日的維新運動失敗了,清朝再無自救的可能。
然而通過這百日維新,使得有識之士都認識到正是因為滿清皇室的統治才讓中國一直處於腐朽落後之中。
為了打擊洋人的勢力,慈禧太后扶持了義和團。隨後,英、法、俄、美、澳等八國組成聯軍攻打義和團,直逼Bj及周邊地區。慈禧帶著光緒帝倉皇出逃,臨走時還將珍妃推入井中淹死。
1901年,清朝與十一國簽訂了《辛丑條約》,清政府成為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辛丑條約》之後,清朝開始了最後的革新,清末新政包括廢除科舉制度、訓練新軍、改革法治等。然而,這些新政仍然是以保留清朝皇室為目的,許多貴族勢力仍然不願放棄手中的權力與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