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輕言語 作品

第一百七十二章 明末群雄(第2頁)

 自此以後,魏忠賢的氣焰更加猖獗。在全國各地修建生祠,世人只知道有“九千歲”魏忠賢,不知有“萬歲爺”朱由校。

 但是無論魏忠賢還是朱由校都沒有什麼治國才能,此時的明朝各地已經出現了各種天災,再加上土地兼併,基層官吏腐敗,導致流民越來越多,成了一個巨大的定時炸彈。

 只要有人振臂一呼,那麼對於明朝來說將會是一個災難性的後果。立國260年的大明朝開始走向衰亡,然而朱由校本人是等不到那時候了。

 1627年,朱由校重病不起,在皇后張嫣的勸說下,他決定按照胸中大義,將皇位傳給自己唯一的親弟弟朱由檢,並囑託他“吾弟當為堯舜”。幾天後,朱由校駕崩,終年22歲,廟號熹宗,葬於德陵。

 ——“朱由校最滿意的木工作品拿到民間買了一千多兩。”

 ——“我覺得人家有點愛好還真不是什麼壞事。”

 ——“這人可比崇禎強太多了,至少有魏忠賢在,東林黨還沒有那麼放肆。”

 ——“確實,崇禎殺了魏忠賢,之後基本盤就崩了。”

 【大明帝國最後的將星,一口氣看懂袁崇煥的一生。#明朝#歷史#袁崇煥】

 大明帝國最後的抗清名將袁崇煥,曾用紅衣大炮轟死了努爾哈赤,用智謀換來了遼東的安寧,但最終卻被凌遲處死。

 那麼袁崇煥究竟是個怎樣的人,他的死真的是一起冤案嗎?本期視頻就讓我們按照時間的順序一起走進袁崇煥的一生。

 袁崇煥是廣東東莞人,出生於1584年,35歲時考中進士,被任命為福建邵武知縣。袁崇煥雖是文官出身,但他非常喜歡軍事,時常與退伍老兵打交道,瞭解北邊的形勢。

 此時明朝已是山河日下,關外有後金威脅,內有黨爭激烈,矛盾叢生。在明神宗朱翊鈞駕崩後不久,繼任的明光宗朱常洛又離奇死亡,年僅16歲的朱由校登基,原來擁護的清流東林黨也得到重用,一時間東林世盛。

 1622年,袁崇煥以縣令的身份進京,經御史的推薦被破格提升為兵部職方司主事。廣寧之戰失敗後,明軍盡失遼西之地。袁崇煥他單槍匹馬在山海關周邊巡視7天7夜,回來之後就和朝廷說,只要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個人就能守住山海關。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目瞪口呆。袁崇煥一時間聲名大噪,再次被破格升為兵備僉事。金官外撥給唐金20萬,讓袁崇煥招募軍隊。從正七品縣令到正五品兵備僉事,袁崇煥能在短時間內連升4級,與內閣大學士韓爌的關係密不可分。

 明朝官場除了講究同鄉之意以外,還要講究師生之情,袁崇煥是萬曆47年的進士,當時的主考官恰好就是韓爌,因而韓爌也成了袁崇煥的座師。正因為有這層關係,袁崇煥才能兩次被破格提拔。

 當時的遼東經略王在晉對袁崇煥非常倚重,但是袁崇煥卻覺得王在晉沒有遠慮,不願聽從他的命令。在一次爭辯無果後鬧到了兵部尚書孫承宗這裡,於是孫承宗往遼東代替了王在晉,聽取袁崇煥的意見,將防線移到了寧遠。

 孫承宗鎮守遼東期間,對袁崇煥非常倚重,遼東防線在孫承宗的手中步入了金湯,而且還收復了大片失地。然而由於黨爭傾軋,孫承宗最終罷官歸鄉。後金以為有機可乘,於是在1626年大舉進攻寧遠。然而在袁崇煥的指揮下,後金被明軍猛烈的炮火打退,死傷慘重,被迫撤軍。

 不久努爾哈赤病死。有人說努爾哈赤是因攻城時傷重不治而死,又有人說是因為寧遠兵敗讓努爾哈赤憂憤而死。但不管怎樣,寧遠大捷對明軍來說是一個極大的鼓舞。袁崇煥因而升任遼東巡撫,但同時魏忠賢也把自己的心腹派到了遼東來打壓袁崇煥,袁崇煥幾次抗爭都沒能成功。

 本著打不過就加入的原則,袁崇煥轉而對魏忠賢歌功頌德,甚至還要給魏忠賢建生祠,想以此來討好魏忠賢,保住自己的功業。

 1627年,袁崇煥在寧遠、錦州大敗皇太極,後金死傷無數,史稱寧錦大捷。然而在論功行賞時,袁崇煥卻遭到了魏忠賢的排擠,被迫辭官歸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