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宋朝皇帝和文人大盤點
【一口氣看懂宋朝皇帝那些事#宋朝#歷史】
這是中國歷史上高度繁榮的朝代,gdp總量佔當時世界經濟的22.7%,沒有宦官專權,也沒有軍閥割據,儒學復興,科技井噴,人口迅速增長,共歷18帝,享國319年。
本期視頻就讓我們按照時間的順序來看一看宋朝皇帝的那些事。
宋朝從公元960年到1279年,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分為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史學家曾評價它為“華夏民族之文化,隸屬千載之演進,造極於趙宋之世”。
公元960年,後周禁軍將領趙匡胤通過陳橋兵變奪取了帝位,建立了新的朝代。因為趙匡胤沒有自己的爵位和封地,所以他便以自己曾經做官的地名將這個新的朝代命名為宋。
趙匡胤在位期間,依據先南後北、先易後難的策略完成了全國大部分的統一。
為了避免晚唐時期藩鎮割據和宦官專權的亂象,趙匡胤採取了重文抑武的方針,加強了中央集權,通過兩次杯酒釋兵權解決了自唐朝中葉以來地方節度使擁兵自重的局面。
趙光義在位16年,在一天夜晚同弟弟趙匡胤飲酒之後十分盡興,可第二天清晨卻被發現離奇去世,享年50歲,這便是“燭影斧聲”的故事由來。
趙匡胤去世後,皇位由其弟弟趙光義繼承。趙光義在位的22年裡使用政治手段迫使吳越王和割據漳泉二州的勢力納土歸降。
之後又親征太原,消滅了北漢,結束了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在其統治期間採取治國御將的方針,使得宋朝在崇文抑武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還曾兩次出兵企圖收復丟失的燕雲十六州,但都被遼國擊敗。從此宋朝對遼國開始採取防守態勢。
在高梁河之戰中,趙光義大腿中了兩箭,傷勢始終未能痊癒,最終導致病情加劇,駕崩於萬歲殿。趙光義病逝後,由他的三兒子趙恆繼承了皇位。
趙恆在位之初任用賢相,勤於政事,開啟了鹹平之治。在主戰派宰相寇準的勸說下,曾御駕親征挫敗遼軍,達成澶淵之盟,為宋遼兩國換來了百年時間的和平。
在位25年後在開封的延慶殿病逝,享年55歲。
宋朝的第4位皇帝就是被稱為老好人的宋仁宗趙禎。趙禎即位的時候只有13歲,因為年幼一直由皇太后垂簾聽政。
趙禎在位期間爆發了第一次宋夏戰爭,經過三年的苦戰,雙方簽訂了慶曆合議。遼朝在這次宋夏戰爭中趁機逼迫宋朝提高了歲幣的數額,也就是歷史上的慶曆增幣。
趙禎在位四十二年,是宋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期間也曾開展了慶曆新政,想要進行改革,但最終因為反對勢力過於龐大而被迫終止。
54歲時病逝,但趙禎並沒有留下直系的骨血,而是將皇位交到了他的養子趙曙手中。
趙曙雖然不是宋仁宗的親生兒子,但好歹皇位還是在趙光義一支的血脈上。但這個趙曙雖然有當皇帝的命,卻沒有享樂的福氣,只做了4年的皇帝就因病去世。
將皇位交給了自己的長子宋神宗趙頊。此時的宋朝已經陷入了積貧積弱的困境,趙頊只好以軍權的力量強行支持王安石進行熙寧變法,推行了大量的新政並出兵攻打西夏,收回的五州之地。
可在守舊派的不斷施壓下,新政開始搖搖欲墜。宋朝也在之後與西夏的戰爭中兩次戰敗,38歲的趙頊最終憂鬱而逝。
因為趙頊的英年早逝,朝政大權由垂簾聽政的皇太后高氏所把控,守舊勢力再次走上朝堂,直到8年後高氏去世,宋哲宗趙煦才開始親政,新黨得以重新執政,同時黨爭也愈演愈烈。
趙煦公在位15年對西夏發動了兩次戰爭,最終使西夏臣服,只可惜年僅25歲便英年早逝。他的弟弟趙佶成為了宋朝新的皇帝,這個宋徽宗趙佶就是開創瘦金體書法的那個藝術性皇帝。
他在位時期的故事大家都很清楚了,利用皇權推動繪畫,金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將皇位禪讓給了兒子趙桓,最後父子二人都在靖康之變後被金人俘虜押往了北方。
靖康之變發生後,宋徽宗的第九子趙構轉至南京登基,建立了新的政府,史稱南宋。他任用岳飛、韓世忠等名將抵抗金軍,以放棄舊有的疆土和對金朝稱臣納貢為代價,達成了紹興和議,奠定了南宋偏安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