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 生子當如孫仲謀
【生子當如孫仲謀?還是江東鼠輩孫十萬?歷史上真實的孫權實力究竟如何。#孫權#三國#漢朝歷史】
【提起孫權,你可能會想到生子當如孫仲謀這句話,這是曹操對早年孫權的評價。那時的孫權確實稱得上英明神武,少年天才,就算在面對曹操時,也是膽略過人。】
【歷史上最能打的文人辛棄疾曾在《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中寫道“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
【但晚年的孫權卻譭譽參半,以至於向來以客觀公正著稱的晉朝史官陳壽,都表現出了對孫權的不滿。只不過表現得既低調又微妙。】
【在《三國志》中,曹操和劉備去世時都被他冠以天子專用的稱謂,而孫權則僅僅稱之為諸侯所使用的“薨”。】
【吳國史官為尊者諱,為賢者隱的閃爍其詞,也使得後世對孫權諸多的所作所為眾說紛紜,孫十萬等一系列調侃的外號也隨之而來?】
【本期視頻就讓我們按照時間的順序一口氣看懂孫權的神秘一生。】
——“說實話,孫權不如他老子孫堅,不如他哥小霸王孫策,也不如江東第一美男周瑜,孫堅孫策周瑜若是都在世,簡直不敢想象三國會有多精彩!”
——“那感覺沒有劉備啥事了啊,多半就是曹操和孫家爭霸了,早期孫權加上孫堅孫策,再加上週瑜,這純純頂級陣容,感覺曹老闆那邊也很難頂得住啊。”
——“確實有肉有輸出,有法師,孫策打不過還能開船帶人跑,這陣容堪稱完美,曹操確實很難頂的住。(狗頭)”
——“尼瑪,怎麼哪都有你們農批啊,研究歷史就好好研究歷史,撈出來秀什麼優越感啊?”
——“沒看有狗頭嗎,那麼較真幹什麼?”
——“狗頭也保不了他的命。”
【從公元182年在下邳出生,至公元252年病逝,孫權終年71歲。共在位24年,他是華夏曆史上唯一一個以“大”為諡號的皇帝。也是三國在位時間最久的帝王。】
——“越缺少什麼,他就越想表現什麼,大不大的,誰知道呢。”
——“大喬知道。(狗頭)”
——“逆天,人家諡號也不是自己取的,都是後人給的。”
【公元182年,孫堅正在下邳縣擔任縣丞,這一年孫權出生。孫堅在跟隨朱儁征討黃巾軍的時候,孫權便與家人一起被留在了九江郡壽春縣。】
【到了公元189年,時任長沙太守的孫堅起兵響應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孫權便跟隨長兄孫策遷居到了廬江郡,本來可以舒舒服服的做一個官二代。】
【但孫堅卻在孫權九歲的時候戰死,孫權也只能住到了舅舅吳景的家中。接受母親吳夫人的教育,直到其兄長孫策起兵渡過長江。擊破劉繇之後,孫權才被接回了曲阿。】
【孫權為人性度弘朗,仁而多斷,崇尚俠義,喜歡去養賢才。漸漸的開始與父兄齊名。為什麼說早年的孫權還是很厲害的,我們先通過他打的幾場戰鬥來看。】
——“那時候有他哥給他兜底,所以他確實挺像個人的。”
【公元196年,15歲的孫權便被任命為了陽縣的縣長,當哥哥孫策與袁術翻臉以後。孫權以1000人的兵力成功的擊退了袁術發動的六縣山賊。】
【雖然此戰是因為周泰死戰不退,從而激勵起了士兵的鬥志才得以取勝,但一個十六歲的孩子能夠面對這種大場面,成為孫策的後盾,足以見得他的能力。】
【在隨後的幾年裡,孫權跟隨兄長孫策討伐廬江,進軍沙羨,收復廬江,豫章二郡,進一步鍛鍊了自己的心智。】
——“沙縣?沙縣小吃那個沙縣?那時候他們就知道沙縣小吃好吃了嗎?”
——“嗯……我一時竟然不直到該說些什麼是好。”
【公元200年,孫策被許貢門客行刺死而去世。臨終前將江東的未來交到了十九歲的孫權手中,而此時孫策剛剛統一江東不久,內部政治錯綜複雜,局勢動盪不安。】
【尤其是廬江太守李術,本來在孫策手下時那是服服帖帖,但唯獨對孫權沒有好感,竟然公開反叛就要歸附曹操。還好此時的曹操正忙著與袁紹交戰,無暇兼顧。】
【宗室內部的廬陵太守孫福也通敵曹操,孫灝更是企圖奪權。豫章會稽等地的數萬山越也伺機作亂,但初掌政權的孫權卻應對的十分得當,周瑜和張昭這兩個輔政大臣,更是率群僚而輔之。】
【先是率軍消滅了李術屠皖城揚刀立威,之後阻止了宗室的動亂,滅山越六千餘人,收編萬餘人,待外部因素肅清以後,孫權開始廣招賢才。】
【名士諸葛瑾,魯肅,陸遜等豪傑被招致麾下,這同時也安定了地方大族和賓旅寄寓之士的心。】
【在江南局勢趨於穩定之後,孫權用了五年的時間三次進攻江夏郡,最終擊殺了殺父仇人黃祖。並收穫了一員大將甘寧,告慰了孫堅的在天之靈。】
——“全是史書上留名的人啊,都在三國亂世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不是在《三國志》或者《三國演義》中知道的他們,而是在三國殺中瞭解的。(捂臉)”
【公元208年。曹操率軍南征,在大敗劉備之後,寫信勸降孫權信中說道,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於吳。要知道此時的孫權也僅僅只有二十七歲,面對雙方如此巨大的實力相差,再加上江東看似一邊倒的主和派。】
【孫權還是能夠冷靜的做出了正確的判斷,事實證明他的選擇還是對的。實際上曹操的兵力只有從中原帶來的士兵15萬,加上收復原劉表的兵力8萬,總計應該在20餘萬左右。】
【而且曹操的軍隊內部還存在著磨合度不足。蔓延不善水戰等不利因素,孫權在兵力派遣方面也耍了一個小心眼。】
【他答應給周瑜精兵5萬,實際到賬人數只有3萬,還派遣了老將程普前去牽制周瑜,如果周瑜戰敗或者背叛自己,孫權還有一定的兵力可以另圖他謀。】
——“你看,老是耍那個小心眼子,所以不咋喜歡他。”
——“這是上位者必備素質好吧,也不算是小心思。”
——“得了吧,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要用人家,還要整那些花花腸子,噁心誰呢那是。”
【劉備這頭有幸存人馬1萬人。再加上劉琦的士兵共計2萬餘人,所以赤壁雙方投入的兵力其實並不多,總計應該在30萬上下。】
【赤壁之戰的結果大家都應該很清楚了。赤壁之戰勝利後,孫權攜大勝之餘威出兵進攻肥合,並派張昭攻打九江郡的當塗縣,但這兩路兵馬都沒有什麼收穫。從此肥合也成為了孫權的眼中釘和畢生的痛苦。】
——“哈哈哈,肥合簡直就是孫權畢生的痛。”
——“如果說孫權有最討厭的城市,那肯定是肥合無疑了。(捂臉)”
——“張遼:這地方是個風水寶地啊。”
【公元209年,周瑜在與曹仁相持一年多的時間後終於拿下了江陵。並提出了圖謀益州,軟禁劉備二分天下的設想。但此時孫權的一系列操作卻讓後來人對歷史中周瑜的死有了不同的見解。】
【首先是孫權既批准了周瑜提出的二分天下的計劃,又採納了魯肅維護孫劉聯盟,將江陵借與劉備的建議。】
【其次是心胸寬廣,常有小喬常伴左右,官場,情場都處在春風得意狀態下的周瑜。卻在回江陵的路上突然死在了巴丘,年僅35歲。】
【這就不得不讓後人對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孫權產生了質疑。周瑜的死也標誌著以孫策為代表走擴張路線的東吳已經不復存在。】
【周瑜死後,孫權改變了對劉備,曹操勢力的擴張。公元210年。孫權揮師南征,將天下十三州里最偏遠荒涼的交州納入了東吳的版圖。並聽從謀臣張紘的建議,將治所遷至秣陵,修築石頭城,改秣陵為建業。】
【還修建濡須塢,防禦曹操的南京,公元213年平定了馬超,韓遂的曹操,欲報赤壁之仇在此南征。孫權以7萬之兵在濡須塢擊退了曹操號稱40萬的大軍。才使得曹操給孫權點了一個大大的贊,留下了“生子當如孫仲謀”的好評。】
——“那明明是在罵孫權是他兒子。”
——“別鬧,孫權本來就是他子侄輩的,而且後面還有一句話是說劉表的兒子豬狗不如。”
【到目前為止,孫權的33年生涯可以說是可圈可點。在濡須塢之戰中,孫權還上演了史實版的草船借箭,但在這之後孫權的一系列操作卻讓後人對他的印象大為轉變。】
【先是與劉備因為討要荊州的問題劍拔弩張,以呂蒙為將連下長沙,貴陽,夷陵三郡,大戰一觸即發,幸虧曹操於此時率主力西征漢中。劉備面臨著極大的威脅才與孫權議和,但自此孫劉聯盟也走向了分裂的邊緣。】
【與劉備議和後,孫權興兵10萬,再次征討合肥。惜字如金的三國志以濃墨重彩的筆觸記錄了這一戰役,張遼的800勇士威震逍遙津,打得孫權灰頭土臉的回到了江東。】
【張遼憑藉著此次戰役榮登五子良將之首。使江東的孩子們聞其名而止泣,而孫權自此喜提孫十萬的稱號,合肥成為了他永遠的噩夢。】
——“張遼威震江東,孫權名滿天下,我都能想象到,三國時期的人聽到這個消息,都得怎麼蛐蛐孫權。一想到劉關張三人坐一起嘮家常,蛐蛐孫權,我就想笑。”
——“三國魏蜀吳三位頭頭都是梗王,一個比一個有梗。”
——“他們都笑你,偏偏你最可笑。”
——“別鬧了,你得看看孫權的年紀啊,人家曹操,劉備都是他爹那輩的,他那個年紀的二代中,全都被時代的浪花拍死了,只有他一個人腥風血雨殺了出來。”
——“年輕是他十萬被八百人追著砍的理由嗎?”
【公元219年發生了另一件是孫權身價暴跌的事情。此時魯肅已經病逝,孫劉聯盟風雨飄搖,荊州守將關羽,趁襄樊空虛之際發動了襄樊之戰,孫權以關羽擅取湘關米為名,背叛孫劉聯盟,命呂蒙出征荊州。】
【呂蒙趁關羽不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地取得了劉備統治下的荊州三郡,還擒殺了關羽。】
【不僅如此,之後孫權還向朝廷進貢,做出了示好的舉動,無論是被張遼打出了陰影,還是荊州在戰略位置上是孫權勢在必得之地,總之後世對孫權的這一舉動和呂蒙拿下荊州的做法都嗤之以鼻,名聲盡失。】
【公元222年,關羽被殺的怒火燒到了蜀國,劉備在稱帝之後開始向孫權興兵問罪,孫權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火燒連營大敗劉備,但夷陵之戰並沒有小說中兵力相差那麼懸殊,只不過劉備敗得體無完膚,才使得這場戰鬥被過於誇大。此戰也確實穩固了吳國統治下的荊州疆土。】
【公元229年,孫權於昌武登基為帝,建國號為吳,孫吳王朝正式建立,同時下詔遷都建業,命大將軍陸遜。輔佐太子孫登督管軍國事務,駐守武昌,並在接下來的5年中兩次進攻肥合,但均無功而返。】
【公元241年,太子孫登去世,孫權的三子孫和被立為太子,但孫和及魯王孫霸之間卻因儲君的問題產生了極大的矛盾,朝中大臣亦分為兩派。】
【可能是因為孫權子嗣眾多,不怕後繼無人。公元250年,孫權廢孫和賜死孫霸,改立孫亮為太子。兩年後孫權在到南郊祭祀天地後,便得了風急駕崩,終年71歲。】
——“不管怎麼說,孫權的一生肯定是成功的。”
——“在位不止二十多年吧,他十幾歲挑大樑,七十一歲去世,這算下來不快五十年了嗎。”
——“在位時間應該從登基之日起算吧。”
——“雖然大家都在玩梗,但孫權確實挺猛的,感覺劉備不如他,無論是穩住江東集團,還是守成並擴大了東吳的版圖,都能看出他有能力,只是地域原因,人口沒有中原密集,人才也沒有中原多,所以只能一直偏安一隅。”
——“確實,即便這樣,他能找到並重用,魯肅,呂蒙,陸遜,周泰,甘寧等人,也說明他有識人之明,假如他不是在江東,而是在中原地區,鹿死誰手,尚未可知。”
——“那他為什麼不是在中原地區呢?是因為不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