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編戶齊民
龍舟的速度很快,哪怕沒有在虛空中穿行,依舊在幾個時辰內,就航行了數萬萬里,來到水之邑,也就是現在的蘇國。
有蘇國九大邑,與九尾天狐的九尾相對應。故而九大邑的名稱也很簡單,直接以風雨雷電金木水火土九種屬性為名。
帝辛封給蘇侯的,就是九大邑中的水之邑。以水為名,說明此地多水,放眼望去,到處都是湖泊。
龍舟來到水之邑前,敖丙將蘇侯等人放下,然後拒絕他留下做客的邀請,繼續帶著妲己,及五千龍人衛朝他的新封地蘇城趕去。
之所以是五千,不是一萬,是因為剩下的五千人,被敖丙留下來鎮守蘇城了。
戰亂之地,可不太平。
打下蘇城後,若不留些士兵鎮守,直接率軍離開的話,那附近的野人得到消息,肯定會趕來進城劫掠。
野人,無國無家,無產無地之人,他們沒有道德,也沒有尊嚴,為了活下去,什麼事都肯幹。
蘇城這麼大一座城池,無人駐守的放在眼前,他們不搶,那才怪了。至於敖丙的名頭,根本嚇不住他們。
因為他們沒有見識,無知者無畏嘛,且他們只顧眼前,哪管以後,活過今天再說。
野人就是一群亡命徒,世上已經沒多少東西值得他們畏懼了,大不了一死而已,說不得還是解脫。
敖丙離開蘇城前,特意留下五千龍人衛,就是為了起到威懾的作用,讓附近的野人不敢靠近蘇城。
而除野人外,也沒別的勢力敢打蘇城的主意了。異族畏懼九鼎,諸侯畏懼敖丙,故而不敢動手。唯有無知者無畏的野人,才敢動手。
事實上,敖丙還挺期待異族和諸侯趁他不在,跑去蘇城劫掠的。這樣,他就有理由攻打這些劫掠蘇城的勢力,名正言順的擴張地盤。
可惜,蘇城附近的異族與諸侯,並沒有給他這個機會。
一路無事,龍舟很快就趕到了蘇城。
而與敖丙離開時相比,蘇城並無太大的變化。倒是城內的百億奴隸,精神面容全都煥然一新,臉上多出了些許生機,不再是麻木。
簡單來說,就是生活更有奔頭,看到了活下去的希望。
此時距離敖丙離開,差不多過去一年了。
這一年裡,留守在蘇城的五千龍人衛,按照敖丙的命令,只幹了一件事,那就是給城內的奴隸編籍造戶。
將城內的奴隸,按姓名、年齡、籍貫、身份、相貌、財富情況等項目一一載入戶籍。
這是後世春秋時期齊國的政策,為管仲所創,名曰編戶齊民。以戶為單位來管理人民,是謂編戶。
同時廢除分封制度下,貴族、長老、族長等地方領袖,所有人統統是國君的臣民,是謂齊民。
總稱編戶齊民!
這是集權制的開端,將人口從貴族的統治下解放出來,皆歸國君統治,不再歸屬於貴族,大大削弱了貴族的權力與財富。
同時,此舉也提升了野人的地位,使得他們不再是野人,而是有資格擁有個人財富,及享有教育、參軍等權力的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