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劃分洪荒第一步,大域雛形(第2頁)
為獲得更多的香火願力,修士非但不能大肆屠戮凡人,反而要想盡辦法的保護他們,儘可能的為他們提供優厚的生存環境,從而讓他們繁衍更多的後代。
香火的多寡,不僅與信眾的虔誠與否有關,還與信徒的數量有關。總之,信眾越多,所得的香火也就越多。
而信徒的數量,才是最重要的。唯有信眾的基數越大,才能誕生更多的虔信徒。
當然,這是敖丙理想中的狀態,是否能化成現實,他也沒有把握。
說到底,他也是在進行嘗試,儘量改變修士與凡人間的關係,努力提高凡人在修士心中的地位,不再是可有可無,而是互相需要的存在。
如此,修士面對凡人時,就會心存顧忌,不敢再肆意妄為。
同時,敖丙這麼做,也是在為了自救。
香火願力既然能取代靈氣,那無疑能減輕天地供養修士的壓力。
這對洪荒來說,就是開源!
開源乃大功!
且敖丙成為諸侯後,難免要面臨天地人三道的反噬。
用香火之力開源,既能緩解天道的反噬,又因提升凡人地位的緣故,可緩解人道的反噬。
這對敖丙來說,才是最重要的,能讓他一直在位,而不是像別的諸侯,乃至三皇五帝那般。
在位一段時間後,就因天地人三道反噬的緣故,不得不退位。
總之,按敖丙的這個辦法來,一旦成功,可謂是好處多多。其實,就算失敗,那也有好處。
起碼,教化這麼多凡人,能積累諸多教化功德與氣運不說,還能獲得太清聖人的青睞。
成功了好處很大,失敗了也有好處,這種事,完全值得一試。
……
想法有了,接下來,就是將其化成現實。首先,就是找塊地安置這些奴隸。
這點,很快就得到了解決。
清點完收穫後,帝辛終於開始酬功了。功臣有敖丙,黃飛虎,以及他們帶出去的將士,還有及時反正的蘇侯。
其中,敖丙居首功,黃飛虎次之,蘇侯再次之,攻城將士再次之。
用來酬功的最好方式,就是爵位與封地了。爵位,敖丙與黃飛虎已經有了,所以,為了給他們酬功,帝辛賜予了兩人大量的封地。
用來賞賜的封地,主要來自有蘇國。有蘇一國,加起來共有一城,九大邑,百次邑,千小邑。
這其中,蘇城被帝辛封給了敖丙,作為他新的封地。九大邑之二,分別被封給了黃飛虎與蘇侯。
剩下的七大邑與百次邑沒動,歸帝辛所有,千小邑則是被封給了有功的將士。
至此,酬功算是結束,每個人都很滿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
別看敖丙只得一個蘇城,但蘇城很大,佔據了有蘇國近乎十分之一的疆域,且還是資源最為富饒的地方。
不誇張的說,九大邑加起來,都不如蘇城重要。安置上千億人口,完全綽綽有餘。
為何先前蘇城只有百億人口?首先,那指的是城內,沒有算城外廣袤的土地。
其次,養奴隸也是要成本的,尤其是管理成本,太多了貴族也承受不起。
所以,每當奴隸的數量多到一定程度後,那不管城內還能不能容納,貴族都會動手獻祭一批,以將奴隸的數量,限制在自己的承受範圍之內。
敖丙與蘇城貴族不同,貴族為保證自己的利益,不敢放開了養奴隸,但敖丙不同,奴隸越多,他的利益就越大。
因此,他不會對奴隸的人口加以限制,只要他們願意生,生多少都無所謂。實在養不起,敖丙也可以幫忙養。
對他來說,養奴隸所消耗的資源,連九牛一毛都算不上。
當然,這不是說,敖丙要成為這些奴隸的保姆。事實上,敖丙精力有限,不可能面面俱到,他最多給這些奴隸分些田地,教授他們種田之法。
剩下的,還得靠他們自己。
敖丙是養人,又不是養豬,只會給予他們最基本的條件,至於接下來如何生存,還要靠他們自己的智慧。
他最多在關鍵的時刻加以引導,以此來獲取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