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殲17試飛
秦峰正坐在駕駛艙中,做起飛前的最後準備。
它駕駛的這架殲17機身塗裝為海灰色,這種顏色在後世也常被稱之為“海軍灰”。
這種顏色有助於戰機在海上環境中實現更好的隱身效果。
在領航員的身後不遠處,來自海空軍的幾位大佬和飛機制造廠的領導也都來到現場,近距離湊起了熱鬧。
殲17戰術轟炸機項目是由海軍設計院獨立設計生產,沒有讓任何關係單位協助設計,但還是採用了很多關係單位的設備,像是渦扇10發動機、雷達、電子戰設備、隱身塗料、導彈,甚至是彈射座椅這些設備,都出自國內的各大軍工生產單位。
雖然算不上完全自主生產,但卻可以稱得上是完全國產化的一架現代化戰鬥機。
殲17的橫空出世,算得上是國內航空工業的一件盛事了,甚至讓海軍高層又掀起了一波造核動力航母的呼聲。
這些傢伙也不管如今海軍實力有多高,威勢有多盛,他們就認為,海軍的實力還不夠。
至於多少是夠?
估計他們會說:至少要像當年的陸軍老大哥那樣,連挑十八個堂口才算是夠吧!
楊威在甲板上跑前跑後的忙碌著,手中的筆記本上已經畫好了表格,戰機起飛後,他會記錄起飛時的各項數據和異常情況。
作為殲17項目的副總設計師,楊威卻幾乎主導了這個項目。
葉明只提供了一個似是而非的設計思路,而楊威卻是那個能將葉明設想做成現實的那個人。
而將一些隱身技術加入到殲17戰術轟炸機上,也是楊威日以繼夜取得的成果。
而殲17原型機進行試飛測試,楊威或許是最興奮的那一個。
對於一款艦載戰鬥機來說,能否安全在航母上順利起降意義重大。
一旦這架戰機的起飛、著艦操作難度過大,甚至是容易出現意外,那很可能會毀掉一款優秀的艦載機。
這並不是沒有先例,像是黴國的f-14當年也非常優秀,但還不是因為操作繁瑣,屢次因為駕駛員失誤而著艦失敗,甚至出現多次墜毀現象,這都讓人質疑f-14是否適合作為一架艦載機存在。
這些年來,黴海軍的航母上,已經在逐步減少f-14這款艦載機了,取而代之的是f\a-18e\f超級大黃蜂。
劉老在和右手邊的於海交談著。
作為海軍設計院的第二大客戶,空軍當然也渴望看到殲-17到底有多強大。
於海到不在意殲-17能否在航母上順利起降,畢竟他們空軍可不需要殲17在甲板上起降。
空軍有的是3000米、4000米長的跑道,根本不需要考慮戰機起降距離的問題。
空軍需要的是比殲轟7載彈量更大、航程更遠、速度更快的戰術轟炸機,至於海上飛行、起降、甚至是電子戰鬥不在考慮範圍之內。
畢竟空軍需要的作戰飛機並不太需要到海上執行任務,而在陸地上,國內的地面雷達站探測效果也不容小覷,並不是那麼迫切的需要一款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戰術轟炸機。
或許,在這位空軍大佬的心裡,還巴不得殲17艦載機起降不如意,海軍停止採購呢!那時候他就能順理成章的將海軍設計院的設計材料都拿到手了。
到時候拿到沈飛、成飛等合作單位改造一番,生產出來的殲17陸基型號還不都是空軍的。
到時候,空軍的也算是有四代戰鬥機了。
殲17雖然還沒有服役,但是已經在內部給出了四代機的標準。
甚至,有國內的軍工專家認為它值得一個五代戰機的稱呼,畢竟殲17確實有一些隱身技術存在。
在殲17那兩臺渦扇10發動機的轟鳴聲中,隨著電磁彈射器帶動殲17機尾尾鉤,這架銀灰色的戰機在跑道飛速彈出。
只一瞬間就在飛出了甲板最邊緣,隨著秦峰稍微拉起控制桿,巨大的殲17戰機開始仰起頭向著空中飛去。
以殲17的載重和噸位,是無法按照常規的滑躍方式起飛的,這也是沒有將其部署在遼寕號上的原因。
而東山號核動力航空母艦由於電力充沛,所以能夠使用電磁彈射器來助推起飛,在葉明的測算下,殲17在略低於滿載的情況下,是可以正常在東山號航母的甲板上,用電磁彈射的方式起飛。
起飛之後,秦峰駕駛著殲17戰機用接近極限的2.5馬赫飛到了萬米高空,並繼續加速向著設計升限的1.5萬米高度飛去。
在蔚藍色的天空之上,只有這一架海軍藍的戰機在加速飛昇著。
為了能夠獲取到殲17在高空中的飛行數據,葉明走到指揮台一旁的雷達員身旁查看雷達信息。
雷達顯示,殲17已經飛到了極限的一萬五千米。
這時,通話器裡響起了秦峰的聲音:“東山東山,我是赤劍,我已到達預定高度,請求進行電子覆蓋測試。”
赤劍是殲17戰術轟炸機的代號,而這架殲17原型機的呼號也被定為了赤劍,這個稱呼秦峰非常喜歡,甚至萌生了以後轉來開戰術轟炸機的打算。
要知道,秦峰可是國內駕駛能力最強的幾個戰鬥機飛行員之一,他要來開戰術轟炸機,顯然有些大材小用了。
若非是他非要來參與試飛,同時他也是海軍內部試飛經驗最多的駕駛員,恐怕劉老都不會批准他靠近這裡。
葉明拿起通話器命令道:“赤劍,靶船靶機已就位,探測器已準備就緒,可以進行第一項電磁壓制測試。”
而與此同時,在3000米高空和海面上,一架靶機和一艘靶船也已離開了東山號航空母艦的附近。
為了不損壞東山號寶貴的電子設備,葉明自然不會用東山號來進行電磁壓制測試,要知道,東山號的電子設備要是受到損傷,那可就是大事故了,即便是劉老親自坐鎮指揮,也不會輕易讓東山號當測試目標的。
所以,葉明特意改造了一艘靶船和一架靶機,在進行了一些簡單的電子設備改造後,就當成了敵方目標來測試了。
殲17的機頭部分相比一般戰機縮短了約三分之一,節約了大概100多公斤的機體重量和空間,葉明在這處省出來的空間中安裝了一套電子戰設備。
雖然這套設備在葉明看來並不算特別強大,但是也解決了有無問題。
這套設備自然是葉明當年在烏拉爾號核動力電子偵察船上搞到的,當初,烏拉爾號上的那臺電磁干擾設備,可是將半個城鎮都覆蓋了。
雖然葉明不可能將一套軍艦上的電磁干擾設備完整的搬到殲17戰機上,但將其縮小到三分之一大小,使其能夠放到自己預留的那塊空間還是手到擒來嗎!
縮小版的電磁干擾設備自然比不上原版的控制範圍,特別是殲17戰術轟炸機還是在一萬五千米的絕對高空。
果不其然,在秦峰開機後,之前被葉明寄予厚望的電磁干擾設備只是讓靶機受到了一定的干擾,在搖搖晃晃了一陣後,在距離海面50米高度重新獲取了這家無人靶機的控制權。
和靶機不同的是,海面上的靶船沒有一點受到干擾的樣子,仍舊按照原定的路線行進中。
顯然,在一萬五千米高空上的電磁干擾效果不大,對小目標都無法做到完全乾擾,那要是換成有一定抗干擾能力的歐黴先進戰機。
殲17的電子戰設備對海對空探測距離足足有一百公里以上,但是海面上的雜波會影響到電磁干擾的效果,所以越接近海面,電磁干擾的效果也就越低。
“降低高度到12000米,再次測試。”
之後,葉明又命令秦峰不斷降低高度,最終確定,殲17的電磁壓制需要在8000米以內才能對海上和臨近海面目標造成影響。
雖然這個高度讓葉明有些失望,但在現場其它領導眼裡,這個效果已經足夠驚豔了。
畢竟這是華夏的第一款擁有電子戰能力的戰機,有著絕無僅有的特殊性。
在測試完電磁干擾能力後,葉明又命令進行隱身性測試。
雖然葉明知道殲17的隱身能力只能說是聊勝於無,但總要知道差到那裡了。
很快,東山號和陸地上的眾多雷達紛紛開機進行搜索,而雷達屏幕上清晰地顯示出來了一個不太明顯的小亮點,這個位置應該在航母左側一團雲層上方。
如果不是紅色的高度線預警,或許這樣微小暗淡的一個亮點都會被雷達員漏掉。
不過,說到底還是在雷達上顯露出形跡了,所以殲17的隱身並不能做到消失,甚至連被當成飛鳥以假亂真都很難,除非雷達員的眼睛不好用。
沒辦法,在設計殲17之初,葉明就不打算加入隱身技術的,只想借用一些隱身性較好的氣動外形掩蓋形跡。
只是在楊威參與後,才有了用殲17才測試隱身技術的要求。
至於說測試後的殲17隱身效果,只能說聊勝於無吧!五代機肯定算不上,但肯定要比一般的四代機更不容易被注意到而已。
楊威也是個急脾氣,看到殲17隱身測試結果後,鬱悶的摔了手裡的本子。
這段時間他可是對殲17的隱身效果寄予厚望,不止一次以為自己能在這款戰術轟炸機上實現隱身的夢想,到頭來還是失敗,他這麼心高氣傲的人怎麼受得了。
劉老這時也看到了楊威的失態,他老人家吃的鹽比葉明等人吃的飯還多,怎麼會不明白這小子是犯執拗勁了。
其實,他對殲17戰術轟炸機的各項指標都非常滿意,這其中自然也包括這次測試的隱身效果。
只不過,劉老看中的並不是要讓殲17這架巨大的雙發戰術轟炸機消失在雷達上,而是看到了另一處特點。
這個特點就是誤導對方雷達員。
殲17這種戰術轟炸機想要完全隱身,這在劉老看來幾乎沒有可能,而現在雷達顯示下,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天上的是殲17這種重型轟炸機,恐怕所有雷達員都會按照雷達顯示的戰機反射波判斷其為殲10A之類的單發戰鬥機。
在這種誤判下,很有可能錯過最佳攔截時間,將殲17當成空優戰機放到近距離打空戰,而在敵航母派戰機驅逐的時候,殲17或許就能夠偷偷的摸到敵艦外圍400公里範圍內了。
如果能夠摸到200公里範圍內,那偷襲的成功率將大大增加。
劉老甚至都想好了一個作戰欺騙方案,那就是讓一群航程較遠的殲10B跟殲17戰術轟炸機混合編隊,讓敵艦在雷達上只能看到一大群殲10B這樣的戰機靠近。
一般情況下,想必沒有那個財大氣粗的指揮官肯為了打掉一些價格“低廉”的殲10B戰鬥機而用出大量昂貴的高超音速防空導彈吧!
只要敵艦指揮官沒有第一時間使用大量高超音速防空導彈去集火攻擊這支“殲10”編隊,那混在殲10中的殲17戰術轟炸機完全可以渾水摸魚,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要知道,殲17戰術轟炸機雖然名為轟炸機,但它加力後的極限速度可是也能達到2.5馬赫呢!比殲10B的1.8馬赫都要快一些。
所以,要是用普通的防空導彈來對付殲17戰術轟炸機,那肯定會吃虧,也只有超過5馬赫的高超音速導彈才能穩穩拿捏殲17,讓它逃避都沒有辦法。
或許,那時候就得動用最後一招電磁干擾了。
至於說電磁干擾能不能起作用就很難保證了。
不過,高超音速防空導彈可不是普通防空導彈那麼廉價,像這種導彈的成本價都要至少上千萬美元。
像是黴軍未來裝備的rgm\ugm-51A Cps高超音速導彈,一發防空導彈就要5000萬美元,而目前華夏建造一架殲10B戰鬥機才不到2000萬美元。
正因為超過5馬赫的高超音速防空導彈一般都比較昂貴,所以,即便如黴軍那麼財大氣粗,每年採購的高超音速防空導彈也不會太多,像是葉明穿越那年,也不過提出了一個五年計劃。
他們計劃在五年內,每年採購十幾枚高超音速防空導彈,這樣五年時間後,軍方就能裝備64枚高超音速防空導彈了。
連黴國都只能一次採購十幾枚高超音速防空導彈,可見這種導彈的珍貴之處。
高超音速防空導彈如此珍貴,即便每艘黴軍盾艦上一般都會裝有幾枚或者十幾枚的高超音速防空導彈,但又怎麼會為了對付殲10戰鬥機而使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