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定江東
楊旻,弘農楊氏出身,而且是弘農楊氏這一代的嫡子,他的父親,便是弘農楊氏當代的家長。
時至今日,這位荊南節度使最後悔的事情,便是當初聽信了裴璜的忽悠,當真留在了荊州,硬守江東軍。
等到江東軍兵圍荊州的時候,他已經沒有辦法逃出去了。
再後來,楊旻數次想要開城投降,條件是保全自己,讓自己能夠全身而退,這個文書,還曾經送到了李雲的桌案上,被李雲看也不看,丟到了紙簍裡。
不過,即便是現在被抓,楊旻心裡也沒有特別恐慌。
因為他是世家大族出身,幾百上千年來,不管是哪一朝哪一代,對於他們這些世族,都是相當尊敬的。
因為他們就是這個漫長時代的“先進知識分子”。
或許換一句更合適的名詞,應該叫做“世襲壟斷型先進知識分子”。
在漫長的歲月裡,他們憑藉著祖先的起勢,以至於每一代人可以有大量的“脫產者”,這些脫產者,就可以去鑽研學問。
鑽研先人,聖人之學,然後自家再著書論說,這其中各種各樣的學問都有,尤其是在紙張不普及的近古,這些世家的學問,是要遠超尋常人的。
一直到如今,雖然紙張早已經普及,但是歷朝歷代,他們這些家族代代仕官,甚至有一些家族是代代拜相。
到了大周朝,這些家族不再壟斷知識,但是他們卻可以舉薦官員,久而久之,就積攢了龐大的政治勢力,再加上幾百上千年的思維慣性,導致了這些世家子弟,地位依舊相當崇高。
當初周緒敢殺顧文川,是因為顧先生是寒門子弟出身,並沒有一個龐大的顧氏給他撐腰出頭,若是有這麼個顧家,周緒大約也會對顧文川以禮相待。
在這種情況下,楊旻哪怕被擒,也從來沒有擔心過自己的人身安全問題,他打量了眼前這個看起來年紀輕輕的江東之主,只是拱手行禮:“久聞李府公大名,今日終於得見,幸會。”
李雲也在打量著這位世家出身的荊南節度使,笑著說道:“聽說楊節帥,當初要死守荊州啊。”
楊旻神色平靜,緩緩說道:“李府公也是一地之主,自然知道,碰到事情了,我們這些主心骨,當然要說一些場面話,李府公碰到這種事情,也會說些這種話。”
說到這裡,楊旻深呼吸了一口氣,低頭道:“李府公,你我之間素無冤仇,甚至荊州之戰,如果楊某不開城投降,你們江東軍至少要圍到明年年中,才有可能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