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查到底(第2頁)
夜裡的長安城又下起了一場大雪,直到天才亮的時候,這場雪才停。
冬至這天的早晨,屯衛大將軍,虢國公張士貴帶著三萬兵馬以及押送著大量的錢糧前往河西走廊。
這筆糧餉送出去,李承乾心中也踏實了許多,用出去的銀錢都是成本,而這些成本都要在往後的利潤中賺回來。
錢不能白花,這是朝中開源節流的方略要領。
冬至這天,風雪剛停,朝中開始了休沐前的最後一次朝會。
身為當朝太子,掌握朝中錢糧調度的李承乾站出朝班,向父皇稟報著這一次調用錢糧去河西走廊的事,也讓朝班眾人周知。
太極殿內,太子的話語聲在迴盪,李承乾道:“父皇,兒臣主持朝中錢糧調度開源節流方略已有兩年,現今朝中錢糧已有富餘。”
說完這些,李承乾又面向朝班上的眾人朗聲道:“諸位,孤決定在未來的十數年內,朝中依舊保留開源節流的方略方針,並且持之以恆,提倡節儉。”
一聽到朝中收緊用度的方略,李世民忽然覺得腦子一疼,去九成宮避暑,去驪山行宮過冬,這些事要等到何年何月。
李承乾又道:“諸位可有異議。”
朝班上一片寂靜,竟然沒有人反對太子的話。
李世民幾度欲言又止,又都忍了下來,恐如今滿朝文武都被太子的錢糧堵住了口舌。
良久,太極殿內還是一片沉默。
李承乾道:“既然沒有人反對,其實大唐依舊不富裕,我們還需要進取。”
“因此往後堅持開源節流的方略持之以恆,望諸位監督,也希望互相監督。”
“臣等領命。”一眾文武大臣朗聲道。
“父皇,兒臣說完了。”
殿內安靜片刻。
見沒有回覆,李承乾又喚道:“父皇?”
李世民這才沉聲道:“既然無人反對,那就按太子的意思去辦。”
李承乾躬身行禮道:“喏。”
太子走回了原來的位置。
李泰道:“自然是為了捉拿貪墨的縣官。”
韓瑗面色沉著又道:“此事為何只給了魏王殿下書信,朝中為何沒有議論,是遠在洛陽的吳王殿下給魏王的私下書信,而不經過朝中議事,如此章程,臣身為兵部左侍郎有權過問。”
李泰拿出一份奏章,遞上道:“當然有準備。”
李世民看著眼前的朝班,掃視在場的群臣眾人。
韓瑗接過魏王遞來的奏章,看了一眼便合上道:“陛下,臣以為不能夠給予吳王殿下調用各縣兵馬之權。”
李泰問道:“為何?”
韓瑗道:“如果身在洛陽的是魏王殿下,臣也一樣反對。”
魏徵站出朝班道:“陛下,韓侍郎恐怕是還在擔憂各地士族吧?”
韓瑗不語。
朝堂上依舊很安靜,眾人聽著朝堂上的爭論。
魏徵道:“吾等乃官吏,主持社稷,決不能看各地士族的情面而不敢動手,難道說就因為各地士族把持地方權力多年,傷到洛陽根骨而不作為嗎?”
韓瑗道:“陛下,牽一髮而動全身。”
李泰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他不會在朝中無的放矢,如果他現在開口說這件事,那麼心中一定有打算,也相信父皇一定會答應這個舉措。
從當初父皇秋獵回來,李泰就將父皇的心思揣摩的很清楚。
真要是將洛陽的官吏一鍋端了,其中又有多少官吏與七姓十家有聯繫?
李承乾站出朝班,與弟弟李泰站在一起,道:“父皇,兒臣時常在想,躲在溫暖的一間小屋中可以躲避嚴寒,哪怕是外界漫天風雪也與自己無關,可當躲進這間小屋中的人越來越多,空氣就會越來越渾濁,環境也會越來越髒。”
看了眼身側的弟弟,李承乾接著道:“朝野皆知,兒臣是一個喜淨的人,換作是兒臣,兒臣絕不躲在一間溫暖的屋子中,風雪總有一天會停,外面的陽光總會出來。”
“人可以很痛苦的活著,但人不能麻木地活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