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一百五十九章 太子言出必行(第2頁)

 陛下要編排中原各地的兵馬,還要整頓朝中吏治,更要商議各地官吏任用。

 而太子專心忙於關中建設,以及朝中用度。

 父子從去年冬季到今年開春就是這種狀態。

 皇帝不去插手太子的事,太子也不去管父皇的安排。

 其實這種默契也挺好的。

 總比父子倆再一次吵起來要好。

 別的皇子也就算了,一個個都聽話懂事。

 太子不一樣,太子是真的會頂撞陛下的。

 李承乾看著長出來的幼苗道:“孤還是覺得最適合種的還是應該在伊犁河沿岸。”

 李世民道:“是嗎?”

 “嗯,水土與環境是人為造不出來的,關中可以種出,可產量上依舊不如它們的原產地,現在孤有一種杯水車薪的感覺。”

 劉仁軌道:“稟陛下,稟殿下,臣問過司農寺的郭寺卿,他說中原黃河沿線也可以種,如山東甚至是江南,郭寺卿已在潼關見到了長得出來的,只是無人問津。”

 李承乾點頭示意他繼續說。

 劉仁軌的目光看向一旁的皇帝。

 李世民也點頭道:“為何不種呢?”

 劉仁軌接著道:“還是因為種子,郭寺卿說過長出來的並不多,一株只有三兩朵,如果用一畝地來種這樣的,就如太子所言,是杯水車薪,要先讓種子適應中原的氣候與水土,郭寺卿已讓人去中原各地收集散落在各地的籽,看看是否能夠雜交出合適的種子。”

 李世民看了看一旁的兒子,等著他接著說話。

 誰知這小子沉默不言走向了另一頭。

 李承乾看著村子裡的一個木牌子,上面貼著不少紙張,都是京兆府的文章。

 抬頭仔細看著,這上面都是村縣的治理方略。

 京兆府與崇文館聯合開辦講學,是為了讓關中縣民參與到關中建設中,讓村民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並且投身其中。

 李承乾問道:“會有人來這裡看文章嗎?”劉仁軌回道:“幾乎沒有,村子裡識字的人不多。”

 “唉……”

 聽太子一聲嘆息,李世民問道:“怎麼?你不滿意嗎?”

 “父皇啊,關中建設不是一蹴而就的,如今各種消息都是靠口耳相傳,不僅僅是物質建設,文化建設依舊是重中之重。”

 劉仁軌回道:“稟陛下,太子殿下,臣已在這裡建設了書舍,京兆府安排了兩個夫子,上午一個,下午一個,因為各縣要輪著用。”

 “這……夫子輪著用?”

 “回父皇。”一直沉默的李恪終於開口了,“早晨的夫子來給孩子們讀書識字,一直到晌午離開之後,便去隔壁的涇陽縣,而下午的夫子也是渭南縣借來的。”

 李承乾道:“京兆府行事捉襟見肘,讓父皇見笑了。”

 “難道找不到其他夫子了嗎?”

 “京兆府也要省吃儉用,束脩單薄自然沒什麼人來了。”

 李世民神色不悅道:“還是有這麼多人唯利是圖。”

 “這也不怪他們,如果一下子請太多的夫子,反倒是一種負擔,這樣就挺好的,簡單一些,不要太過鋪張,各縣都不富裕。”

 在咸陽縣轉了一圈,這裡建設得很不錯,至少比以往要更乾淨,整潔。

 一些農具都在咸陽縣的官衙內整齊擺放著,就連地面也很乾淨。

 文化水平與衛生條件也是各縣評比模範縣的關鍵要素。

 每一項都會由京兆府的官吏打分,而後拿出一個總分來評比模範縣,如果分數一樣,就只能通過投票來評定模範縣。

 去年的渭南縣就是這麼評比出來的。

 當太子與皇帝來到了咸陽縣,並且縣民們還看到了縣丞劉仁軌與皇帝還有太子交談,心中不免多了一些敬意。

 一個六品的官,也會讓皇帝與太子這麼在意,很是少見。

 劉仁軌道:“臣有一事相求,能否讓京兆府預支一些銀錢,修建房屋。”

 “行!”

 “不行!”

 父子兩人同時開口。

 劉仁軌又愣在原地,不知道該聽誰的。

 李承乾道:“縣裡縣民自行解決,京兆府不管這些。”

 李世民嘖舌道:“你這孩子還是這麼不近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