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一百五十三章 陳年舊事(第2頁)

 李承乾思量著,老先生年紀大了,不能再理政事,與李靖的大將軍一樣只是一個虛銜。

 當初在應對突厥的國策,父皇沒有接受魏徵的激進方略,而是採納了溫彥博較為溫和開明的策略,採取了一種較為開朗的方略。

 顏勤禮原是軍中將領,因是顏之推的後人,又精通文學經論,在雍州既是參軍又兼治理之權,如今治理有功,授崇文館學士,繼續兼領著作郎之職,與溫彥博共領崇文館。

 李泰聽著旨意的意思,崇文館的消息昨晚就聽到了,也就是說崇文館是東宮太子直領,那麼往後的溫彥博老先生與這位顏之推的後人顏勤禮,都給了太子門下。

 思量完這些,李泰悄悄嘆息,太子門下的能人有了許敬宗,上官儀,現在又多了溫彥博與顏勤禮。

 窮則獨善其身……窮則獨善其身,李泰心中一遍又一遍地複述著老師的話語。

 顏勤禮行禮道:“謝陛下,臣領命!”

 溫彥博拄著柺杖站出朝班,他老人家朗聲道:“陛下,高句麗使者已經許久未有朝賀,敢問是否已有了不臣之心?”

 老先生開口問了一句,沒有直言東征。

 殿中侍御史張行成站出朝班,朗聲道:“陛下,不論高句麗是否前來朝賀,他們都是罪臣,盤踞遼東四郡,自立高句麗王未得到陛下冊封,這就是叛逆之舉。”

 皇帝還沒開口說話,就被安了一個叛逆的名頭。

 張行臣所言的遼東四郡,是指漢武帝時期在遼東半島設置四郡。

 李承乾安靜地站著,聽著群臣低聲議論著。

 意外的是這一次武將一列十分默契地保持了靜默,可能大家都明白,這個時候東征是一個不恰當的時機。

 昨天在甘露殿,老先生就說了東征高句麗的事,那時候父皇沒有正面答應。

 老先生心中牽掛收復中原失地,現在又在大朝會上說了起來。

 溫彥博朗聲道:“陛下!高句麗王實為不臣,何不征討之。”

 言罷,魏徵走出朝班,朗聲道:“陛下!如今大唐立足未滿二十年,人心歸附需長久治理,豈能輕言東征。”

 李世民神色凝重,看向一旁的三個兒子。

 李承乾,李恪,李泰三兄弟皆是呆立原地,都不想摻和的樣子。

 最後目光聚焦在太子身上,李承乾一動不動,閉著眼進入了養神狀態。李世民只好繼續看向朝班。

 溫彥博道:“若讓高句麗壯大,帶著兵馬直撲幽州,又該如何?魏徵你想過嗎?”

 老先生語氣重了幾分。

 魏徵道:“幽州自有將領鎮守,陛下登基至今才九年,若現在大軍征討高句麗,豈不是自毀根基。”

 溫彥博轉身看向他,又道:“這麼多年了,魏徵非要與老朽一直如此嗎?”

 魏徵手執笏板行禮道:“非是因當年之事,當下斷不是東征之時。”

 溫彥博下巴有些顫抖,言道:“當初隋帝東征,有多少將士埋骨遼東,將士埋骨異鄉,屍骨不得還鄉,有多少人家為此牽掛至今,魏徵!你就沒想過嗎?”

 眼看雙方氣勢越來越兇,就快要吵起來了。

 老先生年紀大了,就怕當場氣得出個好歹,房玄齡連忙站出朝班道:“陛下,臣以為應當先派出使者詢問高句麗王。”

 李世民這才點頭,“房相所言,也是朕所想,太子覺得呢?”

 朝班突然安靜了下來,眾人的目光紛紛看向太子。

 見皇兄沒有反應,李恪稍稍推了推。

 李承乾恍惚地睜開眼,目光掃視四下,朝班眾人都看向了自己,舅舅正在悄悄地擠了擠眉。

 李世民板著臉,這小子難道是又睡著了?

 李承乾站出來,道:“兒臣附議。”

 “朕說什麼了?伱附議……”

 “兒臣覺得可以先派出使者,使者去了之後斥責高句麗王,再請高句麗王來長安面見父皇,覲見天可汗,若他來了且認錯態度誠懇,便將他留下來,若他還以高句麗王自居,將人拿下。”

 溫彥博面向太子,問道:“若不來呢?”

 李承乾溫和地笑著道:“當然是征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