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科舉揭榜(第2頁)
“皇兄?”
“怎麼了?”
李恪尷尬一笑,道:“還以為皇兄今天不會來早朝。”
李承乾提了提衣襟,抬首道:“孤的禁足已解除了,自然要來上朝的。”
李泰連忙道:“皇兄,往後可千萬不要再對父皇這般不敬了。”
李承乾頷首,“青雀言之有理,你們兩個可不要學孤。”
李泰還想再說什麼,欲言又止,只好搖頭一嘆。
隨著太監的一聲高喝,皇帝便來上朝了。
李世民在皇位上坐定,今天的早朝便開始了。
今天早朝有點特殊,正是科舉揭榜的日子,房玄齡手中拿著名冊站出朝班,唸誦著一次科舉進士及第的名字。
其中這一次科舉,選取的進士有五名,榜首是一個叫做許圉師的年輕人。
許圉師的父親是許紹,河北人氏,當年許紹任職夷陵通守,帶著湖北數州之地歸附大唐,封譙國公。
而現在,他的幼子許圉師考取進士,又是進士榜首。
至於其他的名字,李承乾一概不熟。
等科舉的名冊傳閱下來,李承乾這才看到,從科舉剛開始籌備時才注意到的李義府,裴行儉僅僅只是及第而已。
這一次科舉錄用的世家子弟只有八人,進士及第一共六十七人。
朝中正缺人,因此儘管進士只有五人,但及第的人數有六十餘人,也就是說這一次朝中為了選用人才,儘可能放寬了要求。
錄用世家子弟只有八人,李承乾看完了名冊便將其交給一旁的李恪與李泰。
太極殿內,滿朝文武都在傳閱著這一次的科舉揭榜名冊。
李世民頷首看著眾人,等著有人提反對意見。
本次科舉參與人數總共有一千三百人,科舉錄用人數六十有七,與往年相比,此次科舉寬鬆了許多。
這也是因為大唐官吏真不夠用,朝中需要官吏補充,必須放寬標準。
房玄齡朗聲道:“若諸位沒有異議,就此揭榜了。”殿內眾人還在議論,但沒有人提出反對意見,因這一次科舉用的是糊名制。
要論才學,不看出身,這是大唐科舉的第一次嘗試。
等大殿內的議論停下,李世民沉聲道:“傳旨,科舉揭榜!”
太監高聲道:“科舉揭榜!”
接下來,早朝進入了正式的流程,與以往一樣的各部彙報事宜。
于志寧站出朝班道:“陛下,褚侍郎重病無法理政事,臣請太子殿下繼續監理朝中錢糧調度。”
殿內群臣低著頭,也沒人去看太子殿下,更沒有人敢去看陛下。
文武都聽說了昨天陛下與太子殿下在東宮大吵一架,多半就是因這件事。
這太子殿下膽子就算再大也不敢在太極殿,當著滿朝文武的面,與陛下爭吵吧?
皇帝低沉嗓音傳來,“既然太子的禁足解除了,依舊監理朝中用度。”
房玄齡站出朝班道:“臣定當盡心教導太子殿下,請陛下寬心。”
見陛下終於點頭了,眾人也這才鬆了一口氣,大唐父子和睦,朝政穩定,多好的一件事。
等無人再有要事稟報,皇帝起身說了退朝,滿朝文武行禮之後,眾人目送皇帝離開。
朝臣們三三兩兩離開太極殿。
李承乾揣著手走向東宮,打算用了午飯之後,再去中書省。
于志寧連忙道:“太子殿下,還是先去中書省吧。”
“不急!”身後又傳來另一人的話語,正是河間郡王李孝恭與江夏郡王李道宗。
這兩人走在一起,顯然就是要蹭飯的意思。
李孝恭道:“老夫都想不起來,上一次在東宮陪著他老人家用飯,是什麼時候了。”
李承乾安慰于志寧道:“先去東宮用了飯,再去也不遲,一起吃點。”
于志寧點頭道:“也好,但請殿下用了飯,去處理用度。”
房相與舅舅並沒有朝著東宮而來,李承乾回頭看去就見到他們兩人被太監領著去了武德殿。
多半還有要事要商議,身為太子距離朝中的核心還有距離。
房相會悉心教導,舅舅對東宮也是能幫則幫。
可一旦涉及皇帝最權力中心的秘密,這兩位都是閉口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