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九文 作品
第三百四十四章 夢中驚坐起(第2頁)
李承乾道:“但說無妨,近來掃興的事也夠多的。”
馬周稟報道:“聽聞趙國公下令,調集山東博州各縣的官吏前來洛陽述職,其中有三成的縣官響應,其餘各縣則是稱病推諉,可有此事?”
“有的。”
這也正是舅舅覺得博州之事棘手所在,但換作自己的立場來看,舅舅的處置還是太過穩重。
馬周接著道:“臣便是山東博州人士。”
原來要整治的博州是馬周的老家,李承乾有些恍然。
“臣出身貧寒,家中那是博州的貧農,臣年輕時跟隨常何行事,後經陛下重用,如今博州諸多鄉里皆聞臣官拜刺史,又得知趙國公如此查問博州,便來書信詢問臣。”
看太子喝著茶水神色平靜,馬周又道:“若殿下要查問各縣,臣可以書信一封,助殿下查問博州各縣,只是各縣縣官也有盡心盡力治理之輩,更有驕縱蠻橫之人,但這些縣官即便是來洛陽。”
“聽他們述職,聽治理情形如何,也不過是一面之詞。”
李承乾道:“所以孤讓上官儀,李義府,還有稚奴與慎弟去了一趟博州,你放心若是治理得當的縣官,孤會將他們放回繼續任職,若不然罷去官職,重則論罪。”
而以上官儀為首,李義府,以及李治與李慎查問博州各地,像是一支巡查的隊伍,明面上有人護送,暗地裡還有東宮右率保護,以免地方衝突。
見太子殿下朝著自己走來,馬周將姿態放得更低了。
李承乾走出殿外,看著已修繕好的乾陽殿,低聲道:“你是覺得,你出身博州,由你去查問會更好,對吧?”
馬周依舊是作揖的姿態,“臣很瞭解博州。”
“單從立場來看,你出身博州,你應該避嫌的。”
“臣……”
李承乾道:“此番巡查博州的人都不是博州出身,且看這一次的成效,往後每年都會有各路巡查的官吏,形成常態,長久施行之,不管是山東,河北,或者江南兩道皆會如此,人手輪換互相監督。”
馬周道:“若朝中對地方官吏太過嚴苛,他們恐也會對地方鄉民更嚴苛。”
“但不能沒有監察,尋常人可以知難而退,但我們不行,就如父皇明知東征弊大於利,可為了人心與社稷,還是發動了東征,其實父皇大可以不東征的,安心留在宮裡,哪怕是出去遊獵也不至於如此。”
“可即便如此,還是迎難而上,將人們從前隋留下來的積怨一掃而空,讓社稷安定,人心歸附。”
“幾百年了,中原歷代王朝留下來的弊病太多了,就在上個月孤又收到了河北的奏章,有人上奏主持彈劾這次糧草運送的河北饋運使韋挺。”
“說他整日與地方大族遊走,甚至一度勸諫前軍緩慢行軍,實則是為了拖延,可他卻在後方整日置辦酒席,既不為了職責奔走,也不去看看漕渠是否暢通,就造船運糧,導致漕渠擁堵無法通行,好在營州的張儉早有囤積糧草。”
“這才讓父皇的大軍到了營州,得到糧草補給。”
馬周驚疑道:“竟有這等事?”
李承乾從袖子裡拿出一封書信遞給他,道:“這是跟隨在父皇左右的恪弟送來的,若不是他送信而來,孤還不知,信中恪弟對此尤為氣憤,幾度想要下河北,砍了韋挺,奈何他有軍職在身,不得擅動。”
馬週迴道:“殿下,臣很早就向陛下勸諫,韋挺此人剛愎自用,命他為饋運使恐會誤事。”
“所以,你且看監察一事是否重要,是否需要持之以恆,哪怕大唐的官吏頭上都懸著一把刀,巡查也是值得的。”
這本是一件令人極其憤怒的事,馬周很想親手去將韋挺的人頭砍下來。
可在太子說出來,卻是這麼的輕鬆,似乎有一種麻木與習以為常,馬周痛心道:“臣請命,請殿下廢去韋挺饋運使一職,以延誤軍機之罪抓拿入洛陽,臣願親赴河北,巡查地方。”
李承乾揣著手道:“好,再過兩日,等孤的政令與文書擬好,命你為河北巡查御史,巡視各地。”
“喏。”
所以呀,父皇用心良苦。
“殿下,為何站在這裡?”
馬周稟報道:“聽聞趙國公下令,調集山東博州各縣的官吏前來洛陽述職,其中有三成的縣官響應,其餘各縣則是稱病推諉,可有此事?”
“有的。”
這也正是舅舅覺得博州之事棘手所在,但換作自己的立場來看,舅舅的處置還是太過穩重。
馬周接著道:“臣便是山東博州人士。”
原來要整治的博州是馬周的老家,李承乾有些恍然。
“臣出身貧寒,家中那是博州的貧農,臣年輕時跟隨常何行事,後經陛下重用,如今博州諸多鄉里皆聞臣官拜刺史,又得知趙國公如此查問博州,便來書信詢問臣。”
看太子喝著茶水神色平靜,馬周又道:“若殿下要查問各縣,臣可以書信一封,助殿下查問博州各縣,只是各縣縣官也有盡心盡力治理之輩,更有驕縱蠻橫之人,但這些縣官即便是來洛陽。”
“聽他們述職,聽治理情形如何,也不過是一面之詞。”
李承乾道:“所以孤讓上官儀,李義府,還有稚奴與慎弟去了一趟博州,你放心若是治理得當的縣官,孤會將他們放回繼續任職,若不然罷去官職,重則論罪。”
而以上官儀為首,李義府,以及李治與李慎查問博州各地,像是一支巡查的隊伍,明面上有人護送,暗地裡還有東宮右率保護,以免地方衝突。
見太子殿下朝著自己走來,馬周將姿態放得更低了。
李承乾走出殿外,看著已修繕好的乾陽殿,低聲道:“你是覺得,你出身博州,由你去查問會更好,對吧?”
馬周依舊是作揖的姿態,“臣很瞭解博州。”
“單從立場來看,你出身博州,你應該避嫌的。”
“臣……”
李承乾道:“此番巡查博州的人都不是博州出身,且看這一次的成效,往後每年都會有各路巡查的官吏,形成常態,長久施行之,不管是山東,河北,或者江南兩道皆會如此,人手輪換互相監督。”
馬周道:“若朝中對地方官吏太過嚴苛,他們恐也會對地方鄉民更嚴苛。”
“但不能沒有監察,尋常人可以知難而退,但我們不行,就如父皇明知東征弊大於利,可為了人心與社稷,還是發動了東征,其實父皇大可以不東征的,安心留在宮裡,哪怕是出去遊獵也不至於如此。”
“可即便如此,還是迎難而上,將人們從前隋留下來的積怨一掃而空,讓社稷安定,人心歸附。”
“幾百年了,中原歷代王朝留下來的弊病太多了,就在上個月孤又收到了河北的奏章,有人上奏主持彈劾這次糧草運送的河北饋運使韋挺。”
“說他整日與地方大族遊走,甚至一度勸諫前軍緩慢行軍,實則是為了拖延,可他卻在後方整日置辦酒席,既不為了職責奔走,也不去看看漕渠是否暢通,就造船運糧,導致漕渠擁堵無法通行,好在營州的張儉早有囤積糧草。”
“這才讓父皇的大軍到了營州,得到糧草補給。”
馬周驚疑道:“竟有這等事?”
李承乾從袖子裡拿出一封書信遞給他,道:“這是跟隨在父皇左右的恪弟送來的,若不是他送信而來,孤還不知,信中恪弟對此尤為氣憤,幾度想要下河北,砍了韋挺,奈何他有軍職在身,不得擅動。”
馬週迴道:“殿下,臣很早就向陛下勸諫,韋挺此人剛愎自用,命他為饋運使恐會誤事。”
“所以,你且看監察一事是否重要,是否需要持之以恆,哪怕大唐的官吏頭上都懸著一把刀,巡查也是值得的。”
這本是一件令人極其憤怒的事,馬周很想親手去將韋挺的人頭砍下來。
可在太子說出來,卻是這麼的輕鬆,似乎有一種麻木與習以為常,馬周痛心道:“臣請命,請殿下廢去韋挺饋運使一職,以延誤軍機之罪抓拿入洛陽,臣願親赴河北,巡查地方。”
李承乾揣著手道:“好,再過兩日,等孤的政令與文書擬好,命你為河北巡查御史,巡視各地。”
“喏。”
所以呀,父皇用心良苦。
“殿下,為何站在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