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旁敲側擊
蘇曉剛家境不比我們好到哪去,特別是在他爸爸意外死亡之後。
雖然得到賠償,但那不是他們家找律師的功勞,而是以律師出面為幌子,是蘇天劍看在蘇雲飛跟他是本家弟兄的情份上,在背後出謀劃策。要不然,民告官怎麼可能贏得了。
至少,在東海市憑他媽媽謝和平想打一場行政輸送官司異想天開,不經之談。
民不跟官鬥,幾千年來是傳統。說到底,來自上層建築給底層灌輸的這一套民不跟官斗的傳統觀念,正是為官者的愚民策略中的一部分。底層人,總喜歡聽之任之怪不得別人束縛。
要怪,就怪他們愚昧無知,不愛主動付出,喜歡被動接受的安穩生活氛圍,成為底層人的生活慣類。
現在,蘇曉剛展現別人面前的,應該是蘇曉剛長期以往的性格內向所致。
不愛講話,是一個人自我表達能力的缺失。也不迴避外來因素對他的影響,逐漸發展為對外界環境的冷淡。對弱勢群體來說,保護自己的最好辦法少說多做,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死讀聖賢書。
沒能力左右別人,也不想被別人左右,只有選擇迴避或者遠離。我就是這麼走過來的,可能你們不會理解。只要你沒有將地址記錯,二百零八號的蘇曉剛就是我堂弟蘇曉剛,在我們的居委會沒第三個蘇曉剛。"
"不對,姚欣怡留下蘇曉剛不是她認出蘇曉剛曾經是她付出初吻的同學,或者說是蘇曉剛認出姚欣怡是他的初戀情人。而是姚欣怡急需要一個全天候駕駛員,看蘇曉剛儀表堂堂,姚欣怡借題發揮而已。
好像聽謝曉梅說,姚欣怡見到蘇曉剛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所以才聘用蘇曉剛。你說他因為別人的不待見從而養成性格內向,這種情況或許有,但在蘇曉剛身上好像不是性格內向這麼簡單。
見到曾經熟悉的人像失去記憶一樣的視若旁人,也可以理解。見到姚欣怡他依然如故,這就有點過分了吧?以我看這裡面肯定有什麼其他原因。"薛峰在拋磚引玉,想刨根問底,從蘇筱羽嘴裡瞭解克利集團公司的蘇曉剛,是不是曾經的蘇曉剛。
如果是,他為什麼見到姚欣怡假裝不認識?見到鄭海鵬假裝不認識情有可原,情敵嘛,可以理解。不認識姚欣怡,真的讓人匪夷所思,難以共頻。但是,薛峰並不知道蘇筱羽對自己的堂弟蘇曉剛底細瞭解很少。
她只知道蘇雲飛意外死亡那幾天奔喪的人人來人往,她是因為那一次剛好休年假在家。作為爸爸媽媽派出去的代表,去參加了蘇雲飛葬禮祭奠是家族多年以來的民風民俗,地方傳統。
所以,她能認出蘇曉剛,而蘇曉剛則不認識她這位堂姐,僅限於此。
"你說的情況我還真的無可奉告,要不,等以後有機會我問問蘇曉剛是怎麼回事。噢,對了,去年我是在凱達爾市的大使館任職,他給我手機號碼是要我打聽一九八八年四月十五日去東海市和尚廟旅遊的外國旅遊團。
你不問這事我差點忘了,蘇曉剛姐姐就是在這一天被這個旅遊團的一對外國夫妻領養了。你說他在國內都沒查到,讓我在國外網站查找大海撈針啦!
沒有具體是那個國家的旅遊團,更沒有收養人的名和姓,難度確實有!好在信息時代,他能提供準確時間,我想找起來也不難。怕就怕收養她的人隱瞞事實真相,那就不好說了。"
蘇筱羽對薛峰問的問題突然感興趣,話匣打開,有些剎不住車。不過蘇筱羽這樣的人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定律很好,對任何突發情況應急處理能力較強。
特別是言語表達這方面,她能做到把持得當,掌握有度,恰到好處。
薛峰也想起蘇曉剛曾經為找到姐姐諮詢過他應該怎麼找,經過哪些渠道。
去和尚廟調查1988年4月15日這一天,來旅遊的所有外事旅遊團,就是薛峰給蘇曉剛指出的尋找捷徑。後來,因為姚欣怡要帶他回凱達爾市見她爸爸媽媽,蘇曉剛將這件事給耽擱了。"
“對呀!在沒見到你之前,蘇曉剛諮詢過我,後來不知道為什麼不了了之。難道,是蘇曉剛主動放棄了?"
"不可能,我堂弟委託我在國外多注意這方面消息。他如果不在乎幹嘛還要拜託我啊?明知道我在國外比他在國內尋找起來更麻煩。如果雙方相向而行的話,那就容易得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