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夫子 作品

第125章 無意中的發現(第2頁)

 金錢物質的擁有,令常向榮不想就這麼死去。

 什麼都有了,一生中他為兒為女,為東海市的發展立下汗馬功勞。

 在病床上,常向榮面對兒子,媳婦,老伴,老淚縱橫。他對自己的身體是早有耳聞,對自己活個八九十歲,常向榮認為自己沒多大壓力。現在,死亡的威脅來的出乎意料,他一千個不想死。

 可這一切對一個瀕臨死亡邊緣的老人來說又能起到多大作用?

 面對金錢美女,他妄自興嘆。都說錢能解決一切,事與願違。事實告訴他,人就像機器,平時不去潔自好,到後來自作自受承擔一切後果的自由你自己。他不服啊,早知道死這麼快我幹嘛攬那麼多才啊!有用嗎?

 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為了錢財美人呢,我常向榮算計一輩子,結果,自己還不是短壽一個,死不瞑目!

 他沒想到,

人類如此這般不堪一擊。

 爭名奪利,到了沒留之際方才明白所做的一切卻原來都是一個錯誤。身心健康,才是人生之重。當一個人的身體到了一定時間,臨近保質期,一樣不堪一擊,一口氣一蹲腿一切付之東流。

 唉,一聲長嘆,常向榮望著兒子,束手無策,也只能老淚縱橫。兒子常昊祖對父親的摯愛歷歷在目,從他上幼兒班開始,父母就為他將來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能輸在起跑線,是八十年代人的一句口頭禪。

 受其社會氛圍影響,給兒子找個優質的幼兒班,是學業開始的基礎。

 對子女的教育,必須從基礎開始,是每一個父母的希望和寄託。所以,常昊祖被安排在機關幼兒園。上小學,也是機關小學。

 中學,是重點中中學。大學,當然是名牌大學。

 一路同行,對常昊祖這樣的家庭來說順風使船,坦蕩如砥。之所以接班父親的工商局局長的位置,還是父親動用自己老資格資源,與隔壁省份的一位老同仁達成交易。將兩家人的兒子互換,然後,互調。

 在不違反體制內人才選拔的情況下,合理合法合規的達成兩個人私底下的交易。常昊祖才有了今天在東海市的工作和地位。父子連心,面對父親的奄奄一息,常昊祖動用了所有自己能力範圍內的資源。

 終因父親乃為心臟肥大而黔驢技窮,後來,他在暗網上得到消息,在國外,可以通過高價得到人體所需要的部件。

 常昊祖眼前一亮,即刻打電話給謝長榮。

 作為東海市第一醫院院長的謝長榮,怎麼可能不知道心臟摘除與移植的手術呢?國外有,國內也能做。雖然沒有先例,但他可以藉助常昊祖的力量和社會資源,為自己的醫學技術提升提供一個實踐的機會,謝長榮因此興奮的夜不能寐。百年一遇,機會難得。

 此時不努力,又待何年。錯過這一次,或許這一輩子將成為遺憾。以後,將再無可能。

 他如飢似渴一輩子伏在醫學專業上,到頭來沒有親手做一臺心臟移植手術,對一名胸外科專家來說是一種巨大的恥辱。

 不行,我不能錯過這樣的機會。謝長榮拿起手機急忙給常昊祖提出多種能使他爸爸謝長榮生命延長的方案。

 從國外買,不是問題,問題是動用社會資源是常昊祖擔待不起的果。

 後來,就地取材,是謝長榮給常昊祖的建議。他將自己妹婿的聯繫方式告訴常昊祖,就有了後來學校體檢,腦癱學生蘇筱羽的弟弟蘇筱剛因腦癱引發心力衰竭,導致腦死亡。

 在拿到醫院診斷報告之後,蘇筱羽爸爸媽媽因為是東海市普通市民,沒有生死攸關經歷。既然是醫院診斷腦死亡,只能忍痛割愛,以淚洗面送走兒子。但是,得到醫院院長的建議,蘇筱剛雖然腦死亡,但他有一顆完美無瑕的心臟可以捐獻。

 父母在得到醫院院長及其他相關人員的動員下,簽下了捐獻器官的授權。

 這件事我們在第一卷中沒有詳細敘述的腦癱學生蘇筱剛的心臟,捐獻給常向榮的前因後果。凡事都有因果報應,在世,他們做得天衣無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