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養小龍蝦吧

“你要是這麼說的話,是不是要種什麼,怎麼種,你已經有想法了?”

 江南很敏銳的發現了王博眼裡的透出來的光,跟剛剛見到他時,一臉死氣沉沉的樣子截然不同。

 “不光是種地···”

 可能這個想法在王博的心裡壓抑的太久沒辦法說出來,又或者是曾經說出來過,卻沒人支持,見到江南對他的想法感興趣,王博開始濤濤不覺得講了起來。

 “我們這邊兒原來是黃河故道,現在雖然乾涸了,但留下來的大小水坑不少,你們來的時候肯定也都看到了,我準備找個合適的地方,挖幾口魚塘,養魚。”

 “另外,在魚塘的旁邊修建養豬場,基本農田種植蔬菜。這樣養豬場、魚塘、菜地三者可以循環起來,綜合利用,節省肥料的同時還可以改良土壤,一舉好幾得,你們覺得怎麼樣?”

 “臥槽,你小子還真是有想法啊,我覺得真他麼不錯,想想就興奮,嗯,厲害。”

 宋小樂是真的覺得不錯。

 他雖然對農業根本一竅不通,但王博的想法給他描述了一幅龐大的畫卷,養豬場、魚塘和蔬菜種植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聽起來確實是一個非常美好的前景。

 “想法不錯···”

 江南扔掉了手裡的菸頭,頂著北風向前走了兩步。

 王博的想法雖然優美,但有些天真。

 養魚和養豬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

 先說說養豬。

 有關疾病、防疫的問題比較專業,江南也瞭解的不多。

 但前世他一個小病人的父親剛好是個養豬專業戶,晚上值班時江南有時候跟他聊天,曾經聽他吐槽過一些養豬場的要求。

 養豬場因為容易滋生病菌,所以本著防疫衛生的要求,必須修建在遠離主幹道和居民定居點的地方。這就要求養豬場的選址時,必須與以上二者最起碼有一公里以上的距離。

 其次是通風,養豬場要求建在地勢略高,平坦開闊的地方,這樣自然通風方便,但王博家這裡因為是黃河故道,很多地方是窪地,通風條件並不算太好。

 最主要的,養豬場的豬糞並不能直接還田,必須要經過發酵或者腐熟堆肥,這就需要發酵池和相應的人力。

 當然,豬糞的汙水也可以用來製備沼氣,然後將沼渣排入魚塘進行生物處理,那那就有需要一套完備的技術標準和相應的人員,根本不是王博說的那些叔爺、嬸子們能解決的了的。

 魚塘也是一樣。

 總之,王博描繪的立體農業,如果操作的好,確實能形成積極的循環,相互間正向促進,但江南對由一個高中生領導的一群可能大字不識幾個的老農們,沒辦法報以太高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