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依石 作品

第 112 章 京城


 秋華年回到下榻的客棧,杜雲瑟剛看著柏泉將被褥等東西放置好。

 客棧雖然自帶被褥,但用的都是陳舊的老棉花,布也沒怎麼清洗過,是迫不得已之下的選擇,只要有條件,古代人出遠門都會自帶生活用具。

 秋華年這次出門,就連洗臉的水盆、擦拭的布巾、漱口的口杯和自制的牙刷都拿著。

 反正有一整輛馬車裝行李,不帶白不帶。

 “華哥兒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可是遇到什麼事了?”

 秋華年搖搖頭,直到房間裡只剩下兩人,才對杜雲瑟說,“我看見秋傳宗和周氏了。”

 杜雲瑟眉頭深深皺起,“你那已經斷絕關係的生父與繼母?”

 “他們被判了流放之刑,流放前先被帶到這裡修水渠,鎮上的人說皇莊要擴建。”

 秋華年走到床鋪邊上,靠在燻得熱烘烘的被褥裡,舒服地伸了個懶腰。

 “秋傳宗好像看見我了,也不知他是什麼感想。”秋華年笑了。

 他如此直呼親生父親的名字,杜雲瑟不覺得有什麼不對,倒了杯梅花茶給秋華年。

 這梅花茶連帶著茶杯也是他們自帶的。

 將含苞待放的新鮮梅花采下,加少許炒鹽後用紙包住,放到陰涼處陰乾,製作成乾花。

 飲用時只需取幾朵放入茶杯中,再加一點蜜,用沸水衝開,梅花便會在水面上綻放,色澤與形狀都與新鮮梅花別無二致,清水中也染上了淡淡的梅花香。

 這是《山家清供》裡記載的湯綻梅的修改版做法,莊子上的梅花多,秋華年做了一點玩。

 大晚上喝茶容易睡不著覺,喝這不含茶多酚的梅花茶恰到好處。

 杜雲瑟當然不知道茶多酚是什麼,但他知道夜晚飲茶容易失眠。

 秋華年喝了半杯清香溫熱的梅花茶,順便好心情地在杜雲瑟骨節分明的手上親了一口。

 “……”

 秋華年眯著眼衝他笑,“明日要進京啦,今晚要養精蓄銳,早點休息。”

 說完之後,他便打開門叫星覓打熱水來洗漱了,被撩撥到的杜雲瑟只能不動聲色地磨了磨牙。

 ……

 第二日清晨,鏢隊重新出發了。

 走了十日,目的地終於近在眼前,鏢隊裡所有人都在如釋重負地興奮著。

 鏢頭帶著鏢師們歸攏好馬車,清點完人數,和車隊裡的兩位舉人打過招呼,護送著隊伍浩浩蕩蕩地前行。

 出了鎮子,遠遠看見正在修建的水渠,大幾十個統一著裝的罪人徭役正熱火朝天干著活,官差們行走其間監督,不時給那些偷懶的人落下一鞭子。

 鏢隊行進到附近,要繞路而行,官差們已經知道這隊人裡有兩位進京趕考的舉人,其中一位還是遼州解元,考中進士板上釘釘,吆喝著讓罪役們停下,免得驚擾到貴人。

 罪役身份卑賤,烏泱泱跪了一地,不敢抬頭看馬車上的貴人。

 一陣風吹起馬車車簾,秋華年看見了秋傳宗和周氏白髮蒼蒼的後腦勺,他拉好窗簾,不再看向外面。

 ……

 裕朝的京城位於現代世界的北京一帶,整座都城的構造與平行世界同而不同。

 位於中央佔了整個都城四分之一面積的是皇城,皇城之外,則是東南西北中五片城區。

 南城面積最大,居住的多為中下層百姓,與其他區域之間還隔著城牆與城門,又被稱為外城。

 中城區、東城區、西城區和北城區則為內城,處於同一圈城牆裡,圍繞著皇城,共分為三十三個坊市。

 離皇城最近的幾個坊是中城區,所居住的達官貴人最多,房價也最貴。

 沒錯,秋華年對京城的第一關心就是房價。

 上輩子累死累活也在北京買不起豪宅,這輩子終於能在異世界的京城買大房子了。

 秋華年仔細盤算過。

 按照裕朝的定例,每屆科舉的一甲,也就是狀元、榜眼、探花三人,是一定會被留在京中翰林院任職的。

 狀元會被授予從六品的翰林修撰一職,榜眼和探花則是正七品的翰林編修。

 二甲的進士們經過考核,能力出眾者也會被吸納入翰林院做庶吉士,經過三年的學習,再次考核後,授予翰林院官職。

 明明只給六、七品的小官,甚至是沒有品級的庶吉士,為什麼那麼多新科進士擠破了頭也想進翰林院呢?

 那是因為裕朝流傳著一句話——“非進士不翰林,非翰林不六部,非六部不入閣。”

 也就是說只有進士才有資格進入翰林院,只有翰林出身的人才能任職六部尚書,而只有任職過六部尚書,才能成為閣老乃至首輔。

 可以說這是裕朝文人最高端的一條晉升路線。

 翰林的官職雖然不高,但他們在御前聽命,負責起草朝廷正式文書,時常被天子與太子召進宮中講經,未來很有可能官居高位,是實打實的潛力股。

 在翰林院鍍一圈金後出去任職,和考中進士後直接被派出去任職,日後的晉升難度不在同一個水平上。

 “清貴翰林”一詞由此而來。

 秋華年相信杜雲瑟的能力,只要杜雲瑟想,他一定能夠留在翰林院,那麼買一個靠近皇城的中城區的宅子勢在必行。

 要知道古代官衙早晨七點就開始上班了,住得遠了,豈不得五點就起床出門。

 以後有了上朝的資格,五點就需要在宮門外等候,總不能凌晨三點便從床上爬起來吧。

 不成,堅決不成。

 秋華年要努力維護自己和杜雲瑟的幸福生活。

 走了一上午,太陽從正空劃過,鏢隊終於從西直門進入了裕朝的都城。

 進入城門後,鏢師們總算完成了任務。

 秋華年拿出二兩銀子交給鏢頭,這是護送任務的尾金。如果沒有熟悉這條路的鏢師們照顧,他們一路不會這麼順利。

 秋華年下了馬車,打量眼前的恢宏城市。

 襄平府已經足夠繁華,比起京城卻還是欠缺許多味道。

 這裡屋舍儼然、構造齊整,街道平闊乾淨,百姓安居樂業,走在路上的人無論男女老少,都面色紅潤、衣飾得體,舉手投足間更是帶著一股別地百姓沒有的氣質。

 太平盛世的天子腳下,當是如此。

 無論元化帝用何種方式登上皇位,為了皇權穩固又用了多少帝王心術,以一個封建朝代的帝王的標準來說,他對國家和百姓是無愧的。

 從未進過京的鄧蝶和王引智早已被驚得說不出話來。

 “華哥兒!這裡這裡!”

 能並行八輛馬車的西直門大街另一側,一道清脆且中氣十足的聲音毫無阻礙地傳來。

 秋華年轉頭,一眼便看見了許久未見的閔樂逸。

 閔樂逸穿著束腰束臂的幹練衣服,頭髮高高束起,個子長高了一些,人也精幹了不少。

 他驚喜地衝秋華年揮了七八下手,抓著衣袍下襬風風火火跑過來,要不是眉心那點紅痣做不了假,估計不會有人覺得他這做派是個哥兒。

 “樂逸,好久不見。你在京城過得很滋潤啊。”

 閔樂逸嘿嘿笑了兩聲,帶領眾人朝他家馬車那邊走去。

 閔家的僕人打開車簾,一個二十多歲的女子走下來。

 她的衣飾也很乾練,和閔樂逸一樣束著袖口,個子在女子中算很高的,眼睛非常有神,整個人散發著一種較真的氣質。

 給人的感覺有點像秋華年讀研時隔壁理工科實驗室的學姐們。

 “這是我大嫂。”閔樂逸自來熟地介紹,“這是華哥兒,這是杜雲瑟,這兩位應該是王舉人和鄧夫人。”

 閔樂逸的大嫂衝眾人微微屈膝行禮,“諸位一路辛苦了,我叫任夙音,樂施還在大理寺公幹,我和逸哥兒帶諸位去租好的宅子。”

 閔樂逸的大哥閔樂施三年前考中進士後,並未參加庶吉士考核,而是直接外放到西南任了縣令,並在那邊結識了任夙音,在閔太康老友的見證下成了親。

 去年秋天,閔樂施調回京中,成了正七品的大理寺評事。

 這條升遷路對文人來說並不是特別正統,大理寺也不是像六部那樣可以官至尚書乃至入閣的好去處。

 但閔樂施本人十分自在,閔太康這個早早辭官去教書的父親也不強迫長子必須鑽營升遷之道。

 大理寺不像六部那樣在皇城附近,而是在西城的阜財坊,閔樂施一家買的宅子也在那邊。

 但舉行會試的貢院卻在東城的明時坊,為了考試方便,閔樂逸幫忙租的宅子也在那邊。

 今日大家路途勞頓,行李都還沒安頓好,不宜上門拜訪,閔樂逸和任夙音直接帶著眾人去明時坊租好的宅子。

 京城幾片城區加起來有數個襄平府大,從西直門到東城,趕馬車也得大半個時辰,足夠閔樂逸拉著秋華年敘舊了。

 他不在自家馬車上,直接鑽上了秋華年的馬車,任夙音也不約束他,只是笑著搖頭告罪。

 秋華年點了下閔樂逸的額頭,“遇上這樣的大嫂,你可真是走運了。”

 “那可不,我常說娶我大嫂是我大哥這幾年最英明的決定呢。”閔樂逸損了頓還在上班的閔樂施。

 他曲起小臂,硬拉著秋華年捏自己胳膊,“華哥兒試試,我是不是厲害多了?”

 秋華年還真捏到了些肌肉,並不誇張,但很有力量感。

 “你到京城來是習武來的?”

 “是我大嫂會,她教我的啦。”閔樂逸給秋華年八卦,“我大嫂可是女中豪傑,不僅會武藝,還很擅長破案,敢給死人動刀子呢!”

 “我大哥任縣令時有一奇案死活不破,多虧我大嫂站出來用證據指明瞭方向,案子破了,我大哥也一見傾心。”

 閔樂逸臉上露出幾分自然的嚮往,“如今我大哥在大理寺做評事,遇上疑難雜案,他們夫妻都是商量著一起查的。我要是也能……”

 閔樂逸不好意思,不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