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意識決定型態
記者聞言愣了愣,來之前他清楚自己採訪的是量子力學的教授,所以他是補了一點知識的,但這王教授怎麼不按套路出牌,問這個實驗幹嘛?
“聽過這個實驗的名字,但對實驗的內容不是很清楚。”
王永昊也不意外,畢竟這人只是一個記者。
“十七世紀時,我們認為光的本質是一顆顆的粒子,這是那時的學者普遍相信的理論,雖然也有一些物理學者認為光是一種波,但相信光是波的人只佔少數。”
“直到十八世紀一位醫學者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實驗,雙縫干涉實驗。”
“實驗分成了三個部分,就是一個光源,一張有兩條縫的紙板,一塊接收的投影屏幕。”
“原理也很簡單,就是利用光源透過兩條縫的紙板,如果光是是粒子,屏幕上就會出現兩條亮斑。”
“如果光是波,那光穿過縫隙後就會互相干涉,最終在屏幕上形成明暗相間的條紋。”
“而結果呢,屏幕上形成了條紋,光是波。”
“後來的知識都是高中課本上教學的知識,光電效應被證實,光同樣也是粒子。”
“之後就是我們熟知波粒二象性理論。”
記者聽到這裡微微有些疑惑,這個實驗跟他提出的問題有什麼關聯性嗎?
王永昊看著她的微表情,也是明白她在疑惑些什麼,隨即繼續說道。
“你是不是想問這與你說的問題有什麼關係?”
“呵呵,不著急,魔幻的事情這就開始了。”
“十九世紀,又有一位學者做了一個很有趣的實驗。”
“還是同樣的實驗配置,唯一改變的就是把光源換成一個個光子射向縫隙。”
“按照我們的宏觀認知來說,這時的光子已經被分裂成了一個個單獨的個體,理應不再具有波的特性,沒有多個光子的相互干涉,屏幕上應該只會出現兩條亮斑才合理。”
“但結果卻是屏幕依舊出現了干涉條紋!”
“這說明光子同時通過了左右兩條縫隙,這在我們宏觀世界是很難理解的。”
“雖然這很神奇,但我想說的不是這個,我想重點說的是接下來這個實驗。”
“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後期,那時的科技發展已經能觀測到光子了。”
“隨後就有了這樣一場實驗,同樣的實驗配置,唯一改變的就是有一臺探測儀器,時刻記錄著光子穿越了那一條縫隙。”
“結果你猜怎麼著?”
會議廳裡只有三人,所以場面都很安靜,著兩名記者安靜的等待著王永昊的答案。
王永昊望著全神貫注的兩人,隨即淡淡一笑。
“接收屏幕上的干涉條紋消失了,出現了只出現了兩道條紋!”
兩人聞言頓時瞳孔不自覺的擴張。
王永昊也很滿意兩人的微表情。
“是的,你們沒有聽錯,一旦打開探測儀器,就只有兩道條紋,而關閉探測儀器,接收屏幕上就會出現干涉條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