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你們的廠督,回來了!(第2頁)
大明弘治年間,一年的賦稅摺合成白銀,也才四百多萬兩。
從這三十多位官員的家裡,竟然就抄出了四萬七千兩白銀,還有六十七萬貫戶口鈔。
當真是肆無忌憚的大肆貪墨。
同時,朱祐樘也想到了另外一個問題,就是關於戶口鈔的。
洪武年間,太祖高皇帝為了緩解朝廷的財政問題,發行了大明寶鈔。
因為沒有準備金,發行毫無限制,寶鈔投放的面額巨大。
並且朝廷只管向外發鈔,卻不回收大明寶鈔。
老百姓可用金銀銅錢與國家兌換寶鈔,卻不能用鈔與國家兌換金銀銅錢。
所以大明寶鈔流通之後便迅速貶值,百姓重新用回銀錢,或者乾脆以物易物。
太祖高皇帝為了緩解寶鈔的貶值情況,曾下令民間禁止流通銀錢,也禁止以物易物。
但並沒有多大的作用,大明寶鈔在洪武年間,就已經貶值到了原本的六分之一。
百姓八成的財富,灰飛煙滅。
到了永樂年間,現在的太宗皇帝,以後的成祖皇帝,為了緩解大明寶鈔的貶值,實行“戶口食鹽法”。
大戶每月購買食鹽一斤,繳納寶鈔一貫。
依戶口配給食鹽,收取鹽稅。
戶口鹽鈔在出臺之初,確實短時期內抑制了大明寶鈔的貶值。
但寶鈔貶值是發行制度的根本問題,因為朝廷規定其不兌換金銀,百姓心中無法接受,仍然無法穩定鈔價。
永樂十九年四月,太宗皇帝下令暫時停造大明寶鈔
至成化十年,鹽鈔起解,開始錢鈔兼收。
戶口鈔,名存實亡。
但一直到弘治年間,大明的官方貨幣,一直是大明寶鈔。
不過朝廷已經放鬆了白銀的管制,白銀和銅錢已經成為大明事實上的貨幣。
朱祐樘覺得,自己的改革,應該就從貨幣開始。
經濟是一國的命脈,想要挽救大明朝,最重要的就是為朝廷為朱家,搞到足夠多的錢。
而貨幣又是經濟的根基,從貨幣改革開始,增加大明王朝的稅收。
大明王朝的稅收,真是低的不能再低了。
可以說,大明就是給活活窮死的。
以弘治一朝舉例,弘治元年的稅收大致分為兩個部分。
一部分是實物稅收:米約1987萬石、麥子約896萬石、絲約3600斤、綿約265萬斤……
一部分是貨幣稅收:金銀約52380兩、戶口鈔約8843萬貫、雜課鈔約7393萬貫。
全部摺合成白銀,約為四百萬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