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做個人吧
這年頭拍電影,光有錢還不行。
97年,開了口子,個人以資助、投資的形式,均可參加攝製電影片,於是,16家國有製片廠的壟斷局面被打破。
有些事情立意是好的,但只要沒頒佈具體文件,實施的界限就很難掌控,審查起來麻煩不斷。
於是,“賣廠標”就成了最優解。
所謂“賣廠標”類似出版界的“賣書號”,即向擁有製片資格的電影製片廠交錢,換來其廠標以拍攝電影。
要等02年開始,以新的《電影管理條例》頒發為總標誌,國內電影的製作、發行、放映才開始向民營資本全方位開放。
北電有自己的校企青影廠,作為北電導演系學生,自然是優先從青影廠搞指標了。
說到青影廠,它的定位本來就是配合各系的教學計劃,完成各教學環節中,學生的影片作業和生產實習,它是全院教師進行創作實踐的場所。
這年月各方面錢都不寬裕,青影廠一年也就那麼點經費,以拍短片為主,能投個三五部長片頂天了。多少學校的教授、導演和有想法的老師們,眼巴巴的看著等著排隊呢。
若說讓青影廠投資沒畢業的在校大學生拍電影,還是大幾十萬的那種,哪怕你是校長的私生子,也是不可能的。
但反過來說,你不讓青影廠真金白銀的出錢,只要廠標的話,那就是一路綠燈,什麼都可以談。
當然,前提你得是學校的老師或學生,能幫他們完成教學和實踐計劃。
經過協調,曹陽的電影被歸入“探索校企(個人)合作拍攝實踐電影的新模式”,算是教學計劃的一部分,企業(個人)出資金,學校提供除膠片外的一切攝影器材和人員。
在版權方面,共享國內版權,10%的國內票房分成,國外版權歸企業(個人)獨有。
曹陽還算滿意,文藝片要個屁的國內版權,票房才幾個錢,又不拍續集。
學校倒是很看中這個,手握國內版權,哪怕是共享,反正又不用出錢,萬一出成績了,他們可以理直氣壯的對外(上頭)說,這是在學校的指導下,在校大學生拍的實踐電影,是誰也抹滅不了的政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