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方案的構建
監控大廳猶如一座空中堡壘,永遠在背向陽光的地方飄蕩著。
冷峻而孤獨,彷彿沒有根的浮萍。
距離最後的理事會結束已經過去了整整兩天,鄧愛倫依然覺得餘音繞樑,他此刻靠在自己房間的靠椅上,望著窗外。
窗外是一片深空,以及視線所及的偌大的地球。地球的表面不再由藍色統治,而是長出了一塊又一塊的紅色的斑點。
“終究還是回不去了”
這場會議開了整整三天三夜,除了他自己和少數幾名年紀偏大的理事,一大半人都選擇在會議室裡吃飯睡覺。
因為他們討論的議題直接關係到人類文明的未來。
極端情況下,星火計劃當中飛往火星軌道和火星的人類如果全部覆滅,至少,蒲公英計劃還能帶著人類文明的數字化希望往宇宙深處播撒。
所以,以怎樣的數據清洗原則保存數據,至關重要。
鄧愛倫首先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此後,每位理事也都十分慎重地拋出各自的觀點。
這27個人很快就針對不少原則達成了一致。
比如鄧愛倫最後提出的那幾點——所有人都認為,人類的“天下大同”需要在數字時代實現,也只有在滅頂之災之前,大家才能真正將彼此視為同類。
所有人都認為,知識的載體——書籍和與人類七情六慾相關的文娛活動相關數據要保留,原本背井離鄉的數字化人類就已經十分悽苦,不能沒有歷史的記憶和肉體以及精神的慰藉。
所有人也都認為,社會秩序的維護力量——比如公檢法體系等相關數據也得保留,畢竟需要對抗可能產生的罪惡。
然而,在其它原則之上,人們便各有各的見解。
爭吵來爭吵去,最後分為兩大陣營。
一大陣營以鄧愛倫為首,主張保留生產力直接相關的要素,比如水電煤氣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基本的農林牧副漁、科技和工業能力,以及教育醫療等相關數據要保留,在此基礎上,其它的能刪則刪;另一大陣營則以格斯理事為首,認為應當優先保留與政體和文化相關的數據,比如政府部門的設置、各類自然和文化遺產、宗教信仰、經濟學理論等相關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