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魯肅勸劉備取益州,葭萌關馬超大戰張飛(第2頁)
幾乎快躺平了。
魯肅的目光先後望向了諸葛亮和龐統,兩人都不言語。
酒宴上,文武滿座,卻無一人再言,死一般的沉寂。
這時,張松說道:“古有勾踐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皇叔不是沒有了鬥志,而是蟄伏,伺機而動!”
“沒錯!”法正點頭,表示贊同。
魯肅道:“如今,良機已至!”
龐統開口道:“敢問子敬,何為良機啊?”
魯肅道:“曹操謀取漢中,張魯不會束手就擒,可張魯絕非曹操之敵手,一旦得了漢中,便要攻取益州!”
“嗯!”龐統點頭。
魯肅又說道:“劉璋闇弱,怎會奮力抗曹?皇叔若不趁此時取而代之,日後必悔恨終生!”
“哎!”劉備嘆息,依舊不言語。
魯肅繼續說道:“這或許不是真正的良機,但對皇叔乃至我江東而言,卻是最後的機會,因此我認為這是良機!”
龐統點頭:“子敬所言在理!”
“話已帶到,皇叔自行決斷!”魯肅拱手,隨即起身告辭。
“我送子敬!”劉備起身,挽著魯肅的手,與他一同出了府邸。
府門外,只有二人。
魯肅道:“我知皇叔仁義,但仁也有大小之分,婦人之仁算不得仁!”
“多謝子敬先生教導!”劉備躬身行禮。
“告辭!”魯肅隨即上了馬車,返回館驛。
劉備卻並沒有回到宴會堂,而是到書房獨自靜坐。
此時,宴會堂內,已經吵得不可開交了。
一向激進的龐統明確表示,要趁此時奪取益州。
張飛、法正乃至張松都表示支持。
而一向穩健的諸葛亮極力反對。
想要抵抗曹操,唯有和劉璋協力,不然就算奪了益州,也無法奪取益州軍民之心,到時內部定會生亂。
對於諸葛亮的看法,趙雲表示贊同。
張飛道:“孔明軍師是被曹操打怕了嗎?如今也這般畏首畏尾?”
諸葛亮搖頭:“翼德說是便是,我不與你爭辯!”
趙雲則是開口道:“敢問翼德,縱然主公奪下益州,如何令益州軍民歸心?”
張飛道:“我大哥身邊有永年和孝直,何愁不得軍民之心?”
“嗯!”張松和法正紛紛點頭。
這兩個人,從劉備入益州開始,就一直在謀劃這件事。
可劉備,一直不動手。
皇上不急太監急。
龐統道:“我堅持取益州,奪漢中!”
諸葛亮也說道:“與劉璋一同抗曹,或可謀漢中!”
雙方相爭不下,口水滿天飛。
這時,糜芳開口道:“主公已經回了書房,諸位在此相爭,恐怕無果啊!”
此言一出,龐統和張松先行離開宴會堂,直奔書房見劉備。
“主公!”
“皇叔!”
兩人紛紛向劉備行禮。
“坐!”劉備招手示意。
龐統道:“主公,統以為,魯子敬之言,皆為良言!”
“沒錯!”張松點頭:“天予弗取,反受其咎!”
“取益州,謀漢中!”龐統道:“否則,曹操大軍一到,劉璋絕不會與主公一心!”
“知道了!”劉備點頭。
龐統和張松紛紛拱手,而後離開了書房。
不消片刻,諸葛亮和趙雲也到了。
“見過主公!”兩人紛紛行禮。
“嗯!”劉備依舊點頭。
諸葛亮道:“此時,並非益州之良機,與劉璋協力抗曹,謀取漢中,才是穩妥之策!”
趙雲道:“劉璋與主公同為漢室宗親,定會與主公協力抗曹!”
“知道了!”劉備依舊點頭。
“告辭!”諸葛亮和趙雲拱手,也離開了書房。
而劉備,從始至終沒有表態。
諸葛亮沒有著急,但是龐統急了。
和張松、法正商議了一整夜,始終沒有一個萬全之策。
劉備以仁
義之名行事,若取益州,便是不仁不義。
既要成就劉備的仁義之名,又要奪取益州。
難如上青天。
天亮的時候,法正忽然說道:“我有一計,可為萬全之策!”
“孝直,但說無妨!”龐統道。
法正沒說話,端起酒碗飲盡,而後就躺在地上。
龐統:“……”
張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