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1603章
大明永樂六年。
朝廷在山東登州設立總督備倭都司府。
全稱是總督登萊沿海兵馬備倭都指揮使司官衙。
備倭都司府下轄登州,即墨和文登三大營,負責整個山東半島的海防。
這些備倭兵既能在近海海戰,也能上岸陸戰。
在設立之初確實是全能戰士。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備倭兵戰力越來越拉垮。
不過即便再拉跨,也屬於戰兵序列。
有野外作戰的能力。
聽到山東還有兵馬可調,謝三賓很高興:“山東有多少備倭兵?”
王家彥回答:“山東沿海二十四衛應有六萬三千人,實際在冊兩萬三千人。再減去京操軍,和放哨兵,實際可以調動的兵馬約有一萬!”
京操制度始於大明永樂十三年。
當年朱棣命河南、山東、陝西、江南等各地的武將,率領所部精銳赴京操練。
這些士兵又被稱為京操軍。
操練結束後,一部分士兵會被充入京營加強京營的實力。
剩下的士兵在操練結束後跟隨武將返回原籍。
聽到只有一萬備倭兵後,謝三賓直呼道:“太少了一萬兵馬根本不夠用!”
“我還沒說完呢!”王家彥補充道:“登萊水師還有兩萬多人,他們都有陸戰的能力。”
謝三賓提醒:“陛下說過不能動平遼大軍。”
王家彥解釋:“平遼大軍入遼之後,登萊水師除了偶爾幫忙運輸糧草外,一直待在山東沒動,調動他們不等於調動平遼大軍!”
“另外直隸,山東和陝西還有不少守軍,簡單訓練後亦可出征野戰。畢竟叛軍不是建奴,對付起來也沒那麼難。”
王家彥的意思是朝廷能調動的兵馬雖然有不少菜雞,但太子的勤王軍也是菜雞。
雙方打起來是菜雞互啄。
不必追求部隊是否精銳。
“不行不行,”謝三賓搖頭晃腦:“我要再次面見陛下,請求調動京營兵馬南下平叛。”
既然崇禎已經把太子勤王定義為叛亂,那麼他就得想辦法儘快平息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