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7章(第3頁)

 也就是重新分配土地。 

 可士紳地主肯定不會主動把地分給百姓。 

 那麼 

 就只能通過強硬手段來解決了。 

 強硬的手段有很多,但能用的寥寥無幾。 

 總不能下旨讓地主把土地分給百姓吧? 

 這既不合理,也不合法,更不符合常識。 

 所以崇禎的辦法是發動戰爭。 

 通過內戰重新分配財富。 

 既然要內戰,首要任務是找到有財富的敵人。 

 其實不用找,地主和士紳階級就在那裡。 

 但階級不是實體,無法成為名義上的敵人。 

 崇禎只能找階級的利益代表下手。 

 地主和士紳階級有兩個利益代表。 

 朝堂上是東林黨,朝堂下是鄭芝龍。 

 有了敵人,就要找發動內戰的藉口。 

 這個藉口既要足夠充分,還要具有正義性。 

 否則他打不贏這場仗。 

 崇禎的辦法是:逼反敵人,再以平叛的名義出兵發動內戰。 

 逼反鄭芝龍容易,畢竟已經掌握了他的罪證。 

 對鄭芝龍來說,在不反必死的前提下,造反是他唯一的出路。 

 那麼接下來崇禎要做的就是逼反東林黨。 

 東林黨裡都是聰明人。 

 逼反一個人本就不易,逼反一幫聰明人更是難比登天。 

 崇禎的辦法給東林黨製造出一種不反必死的局面。 

 他藉著太子在南京的機會,讓東林黨押寶太子。 

 在平遼之後重用謝三賓,並開始裝病,擴大黨爭的同時讓東林黨發生內訌。 

 隨後。 

 崇禎在中間挑撥離間,讓黨爭惡化到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程度。 

 最後。 

 崇禎要讓所有人意識到他要換太子。 

 東林黨已經押寶太子,如果崇禎真的要換太子。 

 不但他們之前所做的一切會成為徒勞,還會被黨爭搞的家破人亡。 

 如此一來。 

 東林黨將和鄭芝龍一樣,面臨不反必死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