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 作品
第1475章(第2頁)
這個消息還是散播了出去。
一個時辰後,高第用重金買回了消息:吳三桂叛亂失敗後投降了建奴。城中兵馬並非黃得功麾下,而是劉肇基的兵。
“壞了!”高第開始坐不住了。
他與吳三桂往來甚密。
現在吳三桂降了建奴,朝廷肯定要對他有所防備。
否則也不會突然讓他來瀋陽。
“該怎麼辦呢?”高第開始胡思亂想。
他第一個想法是像吳三桂一樣發動叛亂。
但是他有很多顧慮。
首先是沒有發動叛亂的理由。
能說服士兵發動叛亂無非是兩個藉口。
一是欠餉,二是受到了欺壓。
他麾下士兵既沒有被拖欠軍餉,也沒有受到欺壓。
此時發動叛亂名不正,言不順。
無法做到一呼百應。
其次他沒有發動叛亂的能力。
吳三桂麾下有數萬關寧軍,有資格也有能力和官軍正面抗衡。
他麾下只有一萬兵馬,根本無力和官軍正面抗衡。
此時發動叛亂,無異於自尋死路。
再者。
他沒有發動叛亂的勇氣。
還有最重要的一點。
他所處的位置很尷尬。
吳三桂發動叛亂時,關寧軍駐紮在撫順城外。
從那裡往東跑是建奴的勢力範圍,明軍不敢深入追擊。
而他的兵馬都在瀋陽城外。
北面是瀋陽城,東面是撫順關,南面是遼陽城,西面是遼澤。
就算成功發動了叛亂,一旦兵敗他將無路可逃。
可是不發動叛亂的話,就得去城中赴宴。
假如是鴻門宴,他將一去不復返。
想了很久,高第對著親信說道:“你告訴黃得功總督,就說我趕路時墜馬受傷,無法赴宴。”
“末將遵命。”
劉肇基得到回信後並沒有感到意外。
他反而有些高興。
所謂的墜馬受傷肯定不存在,高第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是為了拖延時間。
從這裡可以推測出,高第已經有了反叛之意。
到時候動起手來,他不必手下留情。